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天津现代校训及历史)

关于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综合评述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笃学 励志 强能 善技”,是该校办学精神、育人理念和文化底蕴的高度凝练与集中体现。这八个字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紧密结合天津作为北方重要经济中心和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区域特色,在学院自身的办学实践与历史积淀中逐步形成并确立的。它反映了一所高职院校在新时代背景下对自身使命的深刻认知:即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笃学”、“善技”),更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与个人品格的塑造(“励志”),并最终落脚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强能”)。该校训的历史脉络与学院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从其前身各校的优良传统,到合并组建后面对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校训的内涵不断被丰富和深化。它既是学院对过往教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未来人才培养方向的指引,激励着一代代“现代”学子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理解这条校训,不仅在于知晓其字面含义,更在于探寻其背后的历史渊源、文化基因以及在学院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生动实践。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深度阐释与历史溯源


一、 校训文本的语义解析与时代内涵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笃学 励志 强能 善技”,由四个简洁而有力的词汇构成,每一个词都承载着丰富的意蕴,共同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的育人体系。


1.笃学:为学之基,态度之本

“笃”字意为专心、踏实、坚持不懈。“笃学”即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地学习。这首先强调了学习的态度。在职业教育领域,它要求学生摒弃浮躁,沉下心来,深入钻研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原理。
这不仅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要求,更是对其终身学习习惯的培养。面对日新月异的产业技术变革,只有具备“笃学”的精神,才能不断更新知识储备,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挑战。它体现了学院对学风建设的高度重视,旨在营造勤奋、严谨、求真的学习氛围。


2.励志:成长之魂,动力之源

“励”即激励、磨砺;“志”指志向、理想、意志。“励志”意为激发远大志向,磨砺坚强意志。职业教育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人的全面培养。“励志”要求学院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家国情怀和面对困难的坚韧品格。它引导学生树立成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抱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制造业强国战略、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工作动力。这是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关键,是技能人才实现长远发展的精神支柱。


3.强能:目标所向,综合之体现

“强能”即强化能力、提升综合素质。这里的“能”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超越了单一的操作技能。它涵盖了:

  • 专业能力: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设备使用、工艺执行的能力。
  • 创新能力: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优化、改进和革新的能力。
  • 团队协作能力:在项目中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 职业适应能力: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和环境变化的能力。
“强能”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即培养具备强大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其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核心竞争力。


4.善技:立业之本,技艺之巅

“善”意为擅长、精通、追求完美。“善技”即精通技艺,并追求技艺的完美与精湛。这是对职业技能掌握的更高层次要求,体现了工匠精神的核心。它鼓励学生不满足于“会做”,而要追求“做精”、“做优”,对技术精益求精,对产品质量一丝不苟。“善技”是职业院校学生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其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的来源。它直接对接产业发展对高质量产品和高水平服务的需求,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体现。

这四个部分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笃学”是方法和基础,“励志”是动力和方向,“强能”是过程和目标,“善技”是结果和体现。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从学习态度到精神动力,从能力构建到技艺升华的完整育人链条。


二、 校训形成与演进的历史脉络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学院的创立、整合与发展历程,逐步凝练而成的,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求。


1.时代背景: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要求

学院成立于本世纪初,这一时期正是中国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职业教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强调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天津作为老工业基地和北方经济中心,正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技能人才的规格和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诞生,本身就是响应这一时代呼唤的产物。
因此,其校训的制定,必须体现国家职业教育方针政策,契合天津区域经济发展的脉搏,强调“强能”与“善技”的重要性。


2.渊源追溯:前身院校的文化积淀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多所各有侧重和特色的院校合并组建而成。这些前身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专业优势和校园文化。
例如,有的学校偏重机械制造,强调严谨、规范的工匠传统;有的学校侧重管理服务,注重沟通、协作的职业素养;还有的学校在化工、生物等领域有深厚积累,强调精确、安全的操作意识。在合并整合的过程中,如何汲取各校优良传统,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和育人理念,成为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校训的提炼过程,必然是对这些多元文化基因进行吸收、融合与升华的过程。“笃学”汲取了各校重视教学、严格要求的学习风气;“励志”融合了不同专业领域追求卓越、服务社会的精神内核;“强能”与“善技”则是对各校重视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这一共同特色的集中概括。
因此,校训也承载着学院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3.确立过程:共识凝聚与理念升华

校训的最终确立,通常是一个经过广泛讨论、深入研究、民主决策的过程。学院领导、专家学者、教师代表、乃至学生和校友可能都会参与其中。大家需要共同思考:一所命名为“现代”的职业院校,其精神特质应是什么?它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它区别于其他院校的独特标识是什么?通过对学院定位、发展战略、专业特色、育人目标的反复研讨,“笃学 励志 强能 善技”这八个字逐渐成为共识。它既符合国家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普遍要求,又体现了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自身的个性与追求。“现代”二字,不仅指代专业设置面向现代产业,更意味着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即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素养的“现代职业人”。校训中的“励志”和“强能”正是这种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突出体现。


4.内涵深化:与时俱进的具体实践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其与时俱进的内涵拓展和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自校训确立以来,学院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例如:

  • 教学改革中,通过项目化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技能大赛等,切实落实“强能”与“善技”。
  • 思政教育中,通过工匠精神宣讲、优秀校友报告、企业文化导入等,深化“励志”教育。
  • 学风建设中,通过创建优良学风班、评选技能标兵等,倡导“笃学”之风。
  • 随着“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人工智能”等新趋势的出现,校训中的“能”与“技”也被注入了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新元素,要求学生掌握跨学科知识、具备人机协作能力等。
这些实践使得校训从文字标语,真正转化为师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成为推动学院发展的内在文化动力。


三、 校训在学院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校训作为学院精神文化的核心,其作用渗透在办学治校的各个环节,对学院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育人方向的指引作用

校训为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它明确回答了“培养什么人”这一根本问题。学院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围绕着将学生培养成为“笃学、励志、强能、善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目标展开。
例如,课程设置不仅强调专业技能(善技),也注重通识教育和职业素养课程(励志、强能);教学方法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其主动学习(笃学)。


2.校园文化的凝聚作用

校训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旗帜。它通过校史馆、宣传栏、开学毕业典礼、校园景观等多种载体呈现,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位师生。它塑造了学院独特的文化气质——一种既脚踏实地、重视技能,又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氛围。这种文化认同感增强了师生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将个体的力量凝聚成学院发展的合力。校训也成为连接校友与母校的情感纽带。


3.社会形象的标识作用

“笃学 励志 强能 善技”的校训,向社会清晰地传递了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定位和质量承诺。它告诉企业、家长和学生,这是一所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强调真才实学、致力于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学校。这有助于提升学院的社会声誉和品牌价值,吸引优质生源,拓展深度的校企合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4.师生行为的规范与激励作用

对于教师而言,校训是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激励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要成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引路人。对于学生而言,校训是成长成才的座右铭,激励他们勤奋学习、磨砺意志、苦练本领、追求卓越。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校训能激发内在动力;在取得成绩时,校训则提醒戒骄戒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笃学 励志 强能 善技”,是其办学历史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学院文化身份的核心标识。它源于历史,基于现实,面向未来,不仅深刻阐释了职业教育的丰富内涵,也为学院的持续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引领。这条校训将继续见证并推动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培养出更多被社会所需要、所认可的优秀人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5837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74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