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复旦上医思政教育如何)

关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的综合评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以下简称“复旦上医”)作为中国顶尖医学院校之一,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紧密围绕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形成了具有鲜明医学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工作格局。该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仰、崇高职业道德、深厚家国情怀和卓越创新能力的医学领军人才。复旦上医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地渗透于医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从课堂教学到临床实践,从校园文化到社会服务,构建了一个立体化、协同化的育人生态。其工作成效显著,不仅为学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根基,也为我国医学教育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总体而言,复旦上医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高层次、高标准、高融合的特点,是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重要支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深度解析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历史积淀深厚,其前身上海医科大学是中国自主创办的第一所国立高等医学院校。自创建之初,爱国奉献、服务人群的精神就深深植根于其血脉之中。在与复旦大学合并后,复旦上医依托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进一步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深度与资源广度。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引导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深刻理解“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崇高责任,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需要,成长为德才兼备、红专并进的卓越医学人才。


一、 理论武装与价值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复旦上医将理论武装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环节,致力于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深化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 系统开设“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课程教学注重与医学专业相结合,例如在讲解伦理道德时,紧密联系医学伦理、生命伦理的实际案例,使理论讲授更具针对性和感染力。聘请具有医学背景或熟悉医疗卫生领域的专家参与教学,增强课程的说服力。
  • 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 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特别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德育功能。
    例如,在解剖学教学中强调对“大体老师”(遗体捐献者)的尊重与感恩,涵养敬畏生命、无私奉献的品格;在传染病学教学中回顾中国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深刻阐释制度优势与家国情怀;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强化医患沟通与人文关怀,培育仁心仁术。通过“课程思政”,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
  • 创新理论学习形式: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还积极组织专题报告、理论研讨、读书会、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推送优质理论学习资源,打造“指尖上的课堂”,增强理论学习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政方针,特别是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培养他们的宏观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二、 实践育人与社会课堂:锤炼过硬本领

复旦上医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锤炼品格的熔炉。其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

  • 临床实习与职业道德养成: 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健时期。医院不仅是技能训练的场所,更是职业道德养成的核心阵地。复旦上医的各附属医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日常工作中,由带教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向学生传递“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 品牌化社会实践项目: 长期坚持组织学生赴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基层社区开展医疗志愿服务、健康宣教和社会调研。
    例如,持续多年的“博士生医疗服务团”等品牌项目,不仅为偏远地区群众送去了优质医疗服务,更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深刻体会中国国情,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强化服务基层、报效祖国的信念。
  • 重大事件淬炼担当: 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新冠疫情)等重大考验面前,复旦上医的师生医务员工总是冲锋在前。学校以此为契机,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将其作为最生动、最深刻的思想政治教材,讲述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表彰先进典型,激发学生的职业荣誉感、使命感和担当精神。

三、 文化浸润与榜样示范:营造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复旦上医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营造崇尚学术、追求卓越、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氛围。

  • 传承弘扬“上医精神”: 深入挖掘和宣传以颜福庆先生等为代表的老一辈上医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创校精神,以及无数上医前辈爱国奉献、严谨治学、服务人群的光辉事迹。通过校史馆、院史陈列、主题教育活动等,使“上医精神”成为激励一代代学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
  •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举办医学人文讲座、艺术节、体育竞赛、社团活动等,满足学生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特别注重医学人文素养的提升,引导学生关注医学中的人学本质,培养同情心、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选树宣传先进典型: 定期评选表彰在学业科研、临床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和集体,同时大力宣传教书育人楷模、医德高尚的临床专家等先进教师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

四、 组织保障与协同机制:构建工作合力

高效的组织领导和协同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复旦上医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多方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

  • 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学院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将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院工作的重要位置,定期研究部署,健全制度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学生党支部和临床科室党支部的建设,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堡垒。
  • 建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打造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包括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心理咨询教师等。加强队伍的专业化培训,提升其理论水平和实务能力。落实“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明确专业教师、临床导师、管理服务人员等在育人中的职责,形成育人合力。
  • 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 注重与学生家庭的沟通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成长需求。加强与附属医院、实习单位、社会实践基地的合作,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各个环节不断线。整合社会资源,邀请行业精英、道德模范等走进校园,丰富教育内容。

五、 特色创新与未来展望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复旦上医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在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特点的变化。

  • 聚焦医学特色与前沿问题: 密切关注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发展对医学伦理、医患关系带来的新挑战,及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予以回应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前瞻性思维和伦理判断能力。
  •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管理,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文关怀: 针对医学学业压力大、职业要求高的特点,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体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深入且富有成效的工程。它成功地将思想引领、专业教育、实践锻炼和文化熏陶有机结合起来,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良医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其经验表明,卓越的医学人才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坚定的信仰、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展望未来,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国家对卫生健康事业要求的提高,复旦上医的思想政治教育必将持续深化创新,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输送更多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探索与实践,对中国乃至世界医学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6162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54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