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龙岩学院校训是什么,校长介绍(龙岩校训与校长)

龙岩学院校训与校长介绍的综合评述龙岩学院作为一所扎根闽西红土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校训“厚于德 敏于学”不仅是对学校办学理念的高度凝练,更是对全体师生精神追求与行为规范的深刻指引。这则校训内涵丰富,将中华民族重视道德修养的优良传统与当代社会崇尚敏而好学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强调内在品德与外在能力的统一,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的价值基础。它要求师生既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又要具备敏捷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高度契合。与此同时,学校的改革发展与一位强有力的领导密不可分。校长作为学校的行政负责人,是办学理念的践行者和学校发展的领航者。其教育背景、学术成就、管理理念及战略视野,深刻影响着学校的学术氛围、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塑造以及整体发展轨迹。一位优秀的校长能够凝聚共识、引领方向,将校训的精神内核转化为具体的办学实践,推动学校在高等教育竞争中找准定位、办出特色。
因此,深入了解龙岩学院的校训及其校长的相关情况,是洞察该校文化基因、发展现状与未来潜力的关键窗口。龙岩学院的校训:厚于德 敏于学

龙岩学院的校训“厚于德 敏于学”是其立校之本、兴校之魂,这六个字言简意赅,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要求,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厚于德”的深层内涵

“厚于德”置于校训之首,凸显了立德树人在高等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它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周易》中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指大地宽厚,能承载万物,君子应效法大地,修养深厚的德行,方能担当大任。

  • 个人品德修养:它要求师生注重个人道德品质的锤炼,涵养诚信、仁爱、正直、宽容等基本美德,追求人格的健全与完善。
  • 职业道德操守:作为一所应用型高校,它特别强调未来的从业者应恪守职业伦理,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在未来各自的岗位上做到精益求精、服务社会。
  • 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厚德”更意味着要心怀天下,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传承闽西老区的红色基因,培养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奉献精神。

在实践中,“厚于德”的教育贯穿于龙岩学院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建设、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途径,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敏于学”的时代解读

“敏于学”是对师生在求学治学方面的行动要求,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对快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迫切需求。它源自《论语》中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倡导的是一种积极主动、敏捷高效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 敏捷的学习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周期急剧缩短。它要求师生能够快速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适应新环境,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 勤勉的治学态度:“敏”也包含了勤奋、刻苦的含义。它鼓励师生珍惜时光,刻苦钻研,在学术和技艺上追求卓越,反对懈怠和因循守旧。
  • 创新的思维与实践:“敏”更意味着思维敏捷,善于思考和创新。它要求师生不满足于接受现有知识,更要勇于质疑,善于发现,敢于实践,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应用型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有所作为。

龙岩学院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风建设、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等措施,切实培养学生“敏于学”的素质和能力。

校训的统一性与现实意义

“厚于德”与“敏于学”二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龙岩学院人才的培养标准。“厚于德”是根基和方向,保证了“敏于学”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能够用在正途,服务于社会和人民;“敏于学”是工具和翅膀,为践行高尚品德、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提供强大的本领支撑。一个只有“德”而缺乏“才”的人,难以担当大任;而一个只有“才”却无“德”的人,其才可能成为危害社会的工具。
因此,校训倡导的正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全面发展理念。在当今社会,这一校训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回应了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指引着学校培养出既具有高尚人格、又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卓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些人才将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龙岩学院校长介绍

校长是大学的行政首长,其领导力与视野对大学的发展至关重要。龙岩学院的校长在学校的治理体系、战略规划、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发挥着核心领导作用。

校长的角色与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校长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具体到龙岩学院,校长的核心职责主要包括:

  • 主持校长办公会议,决策和执行学校重大行政事项。
  • 组织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基本管理制度、重要行政规章制度、重大教学科研改革措施、重要办学资源配置方案。
  • 组织制定和实施学校人才发展规划,负责教师队伍建设,依据有关规定聘任与解聘教师以及内部其他工作人员。
  • 组织制定和实施学校重大基本建设、年度经费预算等方案,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
  • 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组织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负责学生学籍管理并实施奖励或者处分,开展招生和就业工作。
  • 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和后勤保障工作。
  • 代表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争取社会资源,服务社会发展。

校长通常与学校党委书记共同形成领导班子的核心,共同承担起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重任。

对校长素质的普遍期望

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领导者,龙岩学院校长通常被期望具备以下素质:

  • 深厚的学术背景与教育情怀:一般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教授职称,深刻理解高等教育规律,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与激情。
  • 卓越的战略管理能力:能够立足闽西、放眼全国,准确把握应用型大学的发展趋势,为学校制定清晰可行的发展战略并有效推进实施。
  • 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具备高效的组织协调和决策执行能力,能够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 开放的合作意识:善于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与国际国内同类院校的交流,提升学校的开放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 务实的工作作风:能够深入基层,密切联系师生,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奋斗。

校长与校训的践行

校长不仅是校训的倡导者,更是其首要的践行者和示范者。其言行举止、管理风格和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校训在校园内的落地生根。

  • “厚于德”的体现:校长自身应成为师德师风的楷模,廉洁奉公,公道正派,以德服人。在管理工作中,坚持以师生为本,注重人文关怀,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决策时,充分考虑发展的道德维度和社会效益。
  • “敏于学”的体现:校长应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敏锐洞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动态,引领学校紧跟时代步伐。应大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鼓励创新思维,支持新技术在教学科研中的应用,提升学校的整体学术活力和应变能力。

通过校长的有力领导,将“厚于德 敏于学”的校训精神融入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转化为具体的规章制度、政策导向和工作要求,从而使其真正成为全体龙岩学院人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

龙岩学院的校训“厚于德 敏于学”是其独特的精神标识,塑造着学校的文化气质和师生的精神风貌。而校长作为学校的领航人,其职责与素质要求与校训精神高度统一,其领导实践是校训从文本走向现实的关键动力。二者的有机结合,共同推动着龙岩学院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校训的内涵将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升华,校长的领导工作也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但其核心——即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始终不变。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7108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349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