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深厚的历史底蕴与鲜明的红色基因:思想政治教育之根
猜你喜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的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这一独特的办学起点,为西电注入了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与“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西电精神,成为其思想政治教育最深厚、最鲜活的底色。学校高度重视这一宝贵的历史资源,并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活水。
校史教育是新生入学第一课的核心内容。通过组织参观校史馆、讲述老校长李白等革命先辈的故事、重温“长征路上办学”的艰辛历程,让学生从踏入校门起就深刻理解西电人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的使命担当。这种历史情境的浸润,远比单纯的理论说教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
红色文化融入校园环境建设。校园内的雕塑、道路命名、文化景观等都蕴含着丰富的红色元素,如“瑞金苑”、“延安苑”等学生公寓区的命名,无声地提醒着学子们不忘来路。学校还定期举办“西军电文库”读书会、红色经典诵读、革命歌曲合唱比赛等活动,使红色文化在校园中焕发新的生机。
红色基因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学校引导学生认识到,战争年代的“千里眼顺风耳”精神,在和平时期就体现为攻克“卡脖子”技术、服务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的科技报国行动。这种将历史传统与当下使命的链接,使得红色基因不再是遥远的符号,而是可感、可触、可为之奋斗的现实动力。
二、 系统化的顶层设计与健全的工作机制:思想政治教育之基
西电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 强化党委领导责任:学校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定期专题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落实校院两级领导干部联系师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形成以上率下的良好氛围。
- 完善课程育人体系: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开足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持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在保证理论深度的同时,大力推动“思政课+信息技术”融合,利用虚拟仿真、在线课程等现代化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于此同时呢,深入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所有专业课教师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 - 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积极推动全员育人,明确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是育人主体;落实全过程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从入学到毕业的每一个环节;实现全方位育人,覆盖课堂、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各个领域,形成育人合力。
三、 主渠道的创新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西电在思政课建设上投入大量精力,致力于将其打造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精品课程。
一方面,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创新。针对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的特点,思政课教师积极运用案例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学校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建设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库,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例如,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前沿案例,阐释哲学原理的现实意义;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引导学生探讨西电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的贡献,深化对理论的理解。
另一方面,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通过设立名师工作室、组织集体备课、开展教学竞赛、支持教师研修访学等方式,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许多教师因其深厚的理论功底、贴近学生的教学风格而深受欢迎。
四、 特色化的实践路径:“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西电思想政治教育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在于其成功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强势的电子信息专业教育之中,实现了“课程思政”的精准滴灌。
- 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引导专业课教师深入挖掘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爱国情怀、法治意识、伦理规范等思政元素。
例如,在通信工程课程中强调我国在5G/6G通信技术上的突破及其对国家安全的战略意义;在网络安全课程中强化网络空间主权、国家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在集成电路课程中讲述自主可控的紧迫性,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志向。 - 打造“大国工匠”和“科学家精神”品牌活动:定期邀请航天、军工、通信等领域的杰出校友和行业专家回校作报告,分享他们攻坚克难、服务国家的感人事迹,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人生追求。
- 实践教学中的价值塑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实验、实习、毕业设计、学科竞赛等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参与服务于国防军工、国家重大需求的科研项目,让学生在真刀真枪的实践中体会“国之大者”,感受个人价值与国家需要的紧密结合。
五、 多元化的载体与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与深度
除了课堂主渠道,西电还构建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网络思政阵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边界。
实践育人平台: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科技支农、支教助学等实践活动。特别是依托学科优势,开展“科技下乡”、“信息化支教”等品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增长才干。国防生教育、征兵工作等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
文化育人平台:通过举办“终南讲堂”人文素养讲座、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社团活动等,营造格调高雅、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学校艺术团、辩论队等在国内外比赛中屡获佳绩,也成为展示西电学子综合素质的窗口。
网络育人平台:作为信息技术强校,西电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了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思政专题网站和新媒体矩阵(如官方微信、微博、B站账号等),创作传播网络文化产品,开展网络主题教育活动。辅导员、优秀教师利用新媒体平台与学生互动交流,及时回应学生关切,有效引导网络舆论。
心理育人与管理服务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于此同时呢,通过优化管理服务,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如学业帮扶、就业指导、经济资助等,让学生在关爱中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从而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对教育的认同感。
六、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展望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西电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例如,在价值观念多元复杂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增强思政教育的说服力和渗透力;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新技术赋能思政教育,同时应对技术带来的伦理挑战;如何进一步激发全体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内生动力,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等。
展望未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将继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进一步强化其红色根基与信息特色。预计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深化理论武装,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二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再深化,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三是促进“课程思政”提质增效,形成更多可推广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和模式;四是提升网络思政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牢牢掌握网络育人主动权;五是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凝聚更强大的育人合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在继承红色基因与服务时代需求的辩证统一中,在理论灌输与实践体验的相互促进中,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联动中,不断焕发新的活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石,指引着一代代西电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广阔天地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79900.html
- 上海大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东华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
- 新疆大学
- 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体育大学
- 中央音乐学院
- 北京工业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国传媒大学
- 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
- 河海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中国药科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广西大学
- 南昌大学
- 安徽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
- 内蒙古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东北林业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
- 天津医科大学
- 河北工业大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暨南大学
- 延边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西藏大学
- 江南大学
- 云南大学
- 太原理工大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辽宁大学
- 海南大学
- 石河子大学
- 福州大学
- 苏州大学
- 青海大学
- 长安大学
- 西北大学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贵州大学
- 郑州大学
- 西南大学
- 宁夏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四川农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同济大学
- 复旦大学
- 兰州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清华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央民族大学
- 北京大学
- 南京大学
- 东南大学
- 厦门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天津大学
- 南开大学
- 中山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四川大学
- 浙江大学
- 武汉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东北大学
- 山东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重庆大学
- 吉林大学
- 湖南大学
- 国防科技大学
- 中南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展开全部
- 西藏大学
- 西北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长安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兰州大学
- 青海大学
- 宁夏大学
- 新疆大学
- 石河子大学
- 厦门大学
- 福州大学
- 南昌大学
- 山东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 郑州大学
- 河南大学
- 武汉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湘潭大学
- 湖南大学
- 中南大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中山大学
- 暨南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华南农业大学
- 广州医科大学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南方科技大学
- 广西大学
- 海南大学
- 重庆大学
- 西南大学
- 四川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西南石油大学
- 成都理工大学
- 四川农业大学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
- 贵州大学
- 北京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清华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首都师范大学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中国传媒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外交学院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北京体育大学
- 中央音乐学院
- 中国音乐学院
- 中央美术学院
- 中央戏剧学院
- 中央民族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南开大学
- 天津大学
- 天津工业大学
- 天津医科大学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河北工业大学
- 山西大学
- 太原理工大学
- 内蒙古大学
- 辽宁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东北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
- 吉林大学
- 延边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
- 东北林业大学
- 复旦大学
- 同济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东华大学
- 上海海洋大学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
- 上海体育大学
- 上海音乐学院
- 上海大学
- 上海科技大学
- 南京大学
- 苏州大学
- 东南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
- 南京邮电大学
- 河海大学
- 江南大学
- 南京林业大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医科大学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中国药科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浙江大学
- 中国美术学院
- 宁波大学
- 安徽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
- 国防科技大学
- 云南大学
展开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