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长春大学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长春大学校训)

综合评述长春大学的校训“知行合一,诚信至善”,是其办学精神、育人理念与文化传统的核心凝练。这八个字并非简单的口号堆砌,而是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辨、教育追求与现实指向,深刻影响着学校的治学风气、师生的行为准则以及人才培养的方向。其中,“知行合一”源自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强调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反对脱离实践的空想与缺乏理论指导的盲动,体现了高等教育中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并重的根本要求。“诚信至善”则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将诚实守信的品格修养与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价值目标紧密结合,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者相辅相成,“知行合一”是方法论和路径,指引师生如何学习与探索;“诚信至善”是价值基石和终极目标,规范师生为何学习与探索。这一校训不仅是对历史积淀的传承,更是对时代需求的积极回应,它要求长大学子不仅要做知识的拥有者,更要做行动的实践者和道德的坚守者,最终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高素质人才。深入解读其内涵,对于理解长春大学的办学特色、领略其校园文化精神、指引师生个人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长春大学校训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

长春大学的校训“知行合一,诚信至善”,如同一条精神主线,贯穿于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历程,浸润着一代代长大师生的心灵。它简洁而深邃,平实而高远,既是学校立校兴学的灵魂所在,也是全体师生共同信奉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要真正理解这八个字的重量,需要我们从历史渊源、哲学基础、教育实践以及时代意义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剖析与阐释。


一、 “知行合一”的思想源流与核心要义

“知行合一”这一命题,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尤其与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的哲学思想紧密相关。在王阳明的理论体系中,“知”并非单纯指书本知识或理论认识,更侧重于内心的良知,是人与生俱来的道德判断力与是非心;“行”则不仅指外在的身体行动,也包括内心的意念活动。他提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深刻揭示了知与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体关系。真正的“知”必然包含着“行”的倾向和冲动,而真正的“行”也必然是“知”的体现和完成。若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若行而不知,则是冥行。

长春大学将“知行合一”置于校训之首,是对这一古老智慧在教育领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核心要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在大学教育中,“知”代表通过课堂教学、书本阅读所获得的理论知识、专业原理和科学规律。“行”则代表实验操作、社会实践、专业实习、项目研究等一切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活动。校训倡导“知行合一”,就是要求教育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论的灌输上,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能力,外化为行动,避免培养出“高分低能”或“纸上谈兵”的空谈家。
  • 注重学习与创新的结合: “行”不仅是验证“知”的过程,更是发展“知”、创造新“知”的源泉。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会反过来促进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论创新。
    因此,“知行合一”鼓励师生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在“做中学”,在学中创,形成学习、实践、反思、再创新的良性循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 关注内在修养与外在行为的的一致: 校训中的“知行合一”也蕴含着道德修养的要求。它要求师生将道德认知(如诚信、仁爱、责任)切实地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必然是认知与行动高度统一的人。

长春大学所倡导的“知行合一”,是融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提升和价值塑造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理念,它指引着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以及校园文化营造。


二、 “诚信至善”的道德根基与价值引领

“诚信至善”构成了校训的价值基石和终极关怀。“诚信”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立人之本、立业之基、立国之石。“至善”则源自儒家经典《大学》的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指达到最完美、最崇高的道德境界,是修身养性的最高目标。

  • “诚信”的内涵与要求:
    • 诚实无欺: 这是“诚信”最基本的要求。对于学生而言,意味着在学习科研中要坚守学术道德,反对抄袭剽窃、杜绝考试作弊,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学习成果。对于教师而言,意味着要严谨治学,在学术研究中求真务实,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坦诚相待。对于学校整体而言,意味着在社会交往、办学活动中要言行一致,信守承诺,维护学校的声誉。
    • 信守承诺: 强调责任与担当。师生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许下的诺言、承担的任务负责到底。在人际交往中建立信任,在团队合作中恪守契约精神。这种品质是未来步入社会、赢得尊重和发展的关键。
    • 内在的真诚: “诚”强调内心的专注与真实,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道德自觉。它要求师生不仅在外在行为上遵守规则,更要在内心树立起对真理、对道德、对事业的真诚信仰和敬畏之心。
  • “至善”的追求与境界:
    • 精益求精的学术追求: “至善”体现在学术上,就是一种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精神。鼓励师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不断探索前沿,勇攀科学高峰,不满足于现状,力求达到更高的水平。
    • 完善的人格修养: “至善”体现在个人品德上,就是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超越,使自身的道德修养日趋完善,努力成为一个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
    • 服务社会的崇高理想: “至善”的最高境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之中。它引导师生树立远大理想,将所学所能奉献给社会,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从而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诚信”是达到“至善”的基础和必经之路,没有诚信的品格,一切的善行都可能失去根基甚至走向虚伪。而“至善”则为“诚信”赋予了崇高的目标和方向,使诚信不止于独善其身,更升华为兼济天下的情怀。二者结合,共同构筑了长春大学育人工作的道德高地和价值坐标。


三、 “知行合一”与“诚信至善”的辩证关系

“知行合一”与“诚信至善”并非彼此孤立,而是相互支撑、有机统一的整体,共同构成了长春大学校训的完整逻辑体系。

“知行合一”是实现“诚信至善”的根本途径。 崇高的道德境界(至善)和宝贵的诚信品格,并非与生俱来,也不能仅仅依靠理论说教获得。它们必须在具体的“行”中得以培养、检验和升华。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去体会诚信的价值,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依然选择坚守诚信,才能将诚信内化为真正的品格。同样,追求至善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知行合一”的过程——通过学习明确善的方向,通过行动践行善的理念,通过反思提升善的层次。脱离实践的道德教育,往往是苍白无力的。

“诚信至善”是“知行合一”的价值导向和道德保障。 “知行合一”本身是一个中性的方法论,它可以为崇高的目标服务,也可能被用于不当甚至邪恶的目的。这就需要“诚信至善”为之提供价值引领。它确保师生的“知”是求真之知、向善之知,确保师生的“行”是富有责任感、充满正能量的行。有了“诚信至善”的约束和引导,“知行合一”才能始终行驶在正确的轨道上,最终培养出的是德才兼备、有益于社会的人才,而非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或高能力的破坏者。

因此,校训的两部分构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以“诚信至善”为灵魂和方向,以“知行合一”为方法和路径,最终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这体现了长春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对“德”与“才”、“道”与“术”关系的深刻把握和全面要求。


四、 校训在长春大学办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其扎根于办学实践,浸润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长春大学通过多种途径,将“知行合一,诚信至善”的理念落到实处。

  •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 学校注重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加大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积极组织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
    于此同时呢,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 学校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学识渊博的“经师”,更要做品德高尚的“人师”。倡导教师以身作则,在学术研究中恪守诚信,在教学工作中践行“知行合一”,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将校训精神传递给学生。
  •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学校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史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等重要场合,反复宣讲和诠释校训精神。开展“诚信考试”承诺、评选“自强之星”“师德标兵”等活动,营造崇尚实干、诚实守信、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内的建筑、景观、标识系统也常常融入校训元素,使其无处不在、潜移默化。
  • 在学生管理服务中: 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如奖学金评定、违纪处理等,都体现出对诚信品质的高度重视和对实践能力的积极导向。学生工作部门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服务群众,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培养社会责任感。

这些具体举措,使得“知行合一,诚信至善”从墙上的标语,变成了师生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自觉行动准则,真正发挥了校训凝聚人心、指引方向、规范行为的作用。


五、 校训的时代价值与深远意义

在当今快速变化、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时代,长春大学的校训愈发彰显出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永恒的价值。

面对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趋势,“知行合一”的理念尤为重要。它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能快速适应社会变化,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将新知识迅速转化为实践创新的能力。只会死记硬背而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将难以在未来的竞争中立足。

面对社会转型期可能出现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问题,“诚信至善”的呼唤显得尤为迫切。高等教育作为培养社会精英和中坚力量的主阵地,必须坚守道德底线,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为社会输送不仅拥有专业知识技能,更具备健全人格、高尚品德和社会担当的公民。这是大学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对于每一位长大学子而言,校训是大学期间乃至一生受用的精神财富。它告诫学子,求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一纸文凭,更是为了修炼自我、服务社会。它指引学子,在未来的道路上,既要仰望星空,树立远大理想(至善),又要脚踏实地,勤于实践(知行合一);既要锤炼过硬的本领,又要筑牢道德的根基(诚信)。

长春大学的校训“知行合一,诚信至善”,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清晰的教育逻辑和强烈的时代感,塑造了学校的独特气质,也成为全体长大人共同的精神标识。它将继续引领长春大学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中乘风破浪,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长大学子砥砺前行,成长为无愧于时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栋梁之才。这八个字所承载的精神,必将随着时间流逝而愈发熠熠生辉。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9294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748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