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湖北大学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湖北大学校训历史)

关于湖北大学校训的综合评述湖北大学的校训“日思日睿,笃志笃行”,是一组内涵深刻、对仗工整的八字箴言,它不仅是对学校近百年办学精神的高度凝练,也是对历代湖大人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这则校训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历程,经过深思熟虑和广泛征集后最终确定的,其本身也承载着一段独特的历史。从源头上看,“日思日睿,笃志笃行”汲取了中国古代经典《礼记·中庸》和《论语》中的思想精华,体现了对传统教育智慧的传承与创新。“日思日睿”强调的是不断思考、探索真理,最终达到智慧通达的境界,反映了大学作为知识殿堂和研究高地的本质属性;“笃志笃行”则侧重于坚定志向、踏实实践,突出了知行合
一、服务社会的价值追求。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湖北大学治学与育人的核心哲学:即追求学术卓越与注重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这一校训的确立与阐释,深刻影响了湖北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向,激励着一代代学子不仅要在学术上精益求精,更要将所学付诸实践,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实干之才。它既是历史的回响,也是时代的强音,持续为湖北大学的发展注入精神动力。湖北大学校训的文本内涵与精神实质

湖北大学的校训“日思日睿,笃志笃行”,言简意赅,意蕴深远。要深入理解其精髓,需对其文本内涵进行逐层剖析。

“日思日睿”的哲学意蕴

“日思日睿”一词,可追溯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思”与“睿”二字,蕴含着深厚的哲学和教育学思想。

  • “思”的维度:“思”是认知的起点,是探究未知、追求真理的根本方法。它涵盖了多个层面:其一,是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培养批判性思维;其二,是深入思考,不满足于表面现象,致力于探寻事物本质和规律;其三,是系统思考,能够融会贯通,构建知识体系。对于一所大学而言,“日思”强调的是一种永不停歇的学术探索精神,鼓励师生对一切自然与社会现象保持好奇之心,勇于提问,勤于反思。
  • “睿”的境界:“睿”意为通达、明智、智慧深远。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对知识深刻理解、灵活运用后所达到的一种高超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日睿”意味着通过持续不断的思考,最终实现智慧的升华,达到高瞻远瞩、明辨是非的境界。这体现了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培养具有大智慧、能够引领社会发展的卓越人才。
  • “日”的强调:“日”字是关键,它突出了过程的持续性和常态化。思考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智慧的获得也非一蹴而就。“日思日睿”倡导的是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师生将思考内化为一种习惯,将追求智慧作为一生的志业。这与现代社会对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要求高度契合。

“笃志笃行”的实践指向

“笃志笃行”则侧重于意志和行动层面,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力行近乎仁”的实践理性。

  • “笃志”的坚定:“笃”意为坚定、专
    一、踏实。“志”即志向、理想、目标。“笃志”就是强调要树立远大而坚定的志向,并且要矢志不渝地为之奋斗。在大学环境中,这既指学生要确立个人的人生规划和专业目标,也指学校自身要坚守办学使命和教育理想,不为外界纷扰所动。
  • “笃行”的务实:“行”即行动、实践、践行。“笃行”意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将理念、知识、志向付诸实践。它反对空谈,崇尚实干。对于高校来说,这意味着要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学子而言,意味着要将课堂所学应用于社会现实,在实践中检验和深化理论知识。
  • “笃”字的统一:“笃”字贯穿“志”与“行”,强调的是一种真诚、专注、坚持不懈的态度。无论是树立志向还是付诸行动,都需要这种“笃”的精神。它连接了理想与现实,确保了志向不至于流于空想,行动不至于迷失方向。

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

“日思日睿”与“笃志笃行”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构成了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 思与行的结合:“日思日睿”是“笃志笃行”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深入的思考,行动可能是盲目的;没有智慧的指引,实践可能会走弯路。反之,“笃志笃行”是“日思日睿”的目的和归宿。一切思考和智慧的最终价值,都需要通过实践来体现和检验。思而不行则殆,行而不思则罔。校训将“思”与“行”完美结合,倡导知行合一。
  • 内在修养与外在事功的统一:“日思日睿”更偏向于内在的学识修养和智慧养成,属于“内圣”的功夫;“笃志笃行”则更偏向于外在的社会实践和事业成就,属于“外王”的追求。校训将个人品格的锤炼与社会责任的担当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湖北大学培养全面发展、有益于社会的人才的育人理念。
湖北大学校训的历史溯源与确立过程

湖北大学校训的形成,与学校曲折而辉煌的发展历史紧密相连,是其文化积淀和身份认同逐步明晰的结果。

学校沿革与精神积淀

湖北大学的前身可追溯至1931年成立的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在近一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学校数次更名、迁址,历经抗战烽火与时代变迁,从单一的教育学院逐步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这一过程本身就锻造了湖大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学校虽未有明文规定的统一校训,但诸如“自强不息、克难奋进”等精神特质早已深深植根于校园文化之中,为日后校训的提炼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土壤。

新时期的呼唤与校训的征集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大学文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校训作为大学精神的核心载体,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彼时的湖北大学,正处于加快建设、提升内涵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一句能够凝聚人心、彰显特色、指引未来的校训。为此,学校在特定年份(通常认为是在21世纪初,为迎接校庆等重要活动),面向全校师生、海内外校友以及关心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发起了校训征集活动。这一举措旨在集思广益,从学校的传统、现状和未来愿景中提炼出最精炼的表达。

“日思日睿,笃志笃行”的脱颖而出

在众多的应征方案中,“日思日睿,笃志笃行”这一方案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思想内涵、精妙的语言对仗以及高度的契合度而受到广泛青睐。

  • 文化渊源:方案起草者或提议者巧妙化用了古圣先贤的智慧。“日思日睿”与《礼记·中庸》所载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道一脉相承,尤其与“慎思之,明辨之”的精神相通。“笃志”一词可见于《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强调学识与志向并重;“笃行”则是“笃行之”的直接引用。这使得校训具有坚实的历史文化基础。
  • 时代精神:这则校训不仅传承了经典,更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源于深入的思考(日思日睿),而创新的价值最终要通过坚定的实践(笃志笃行)来实现。它呼应了国家对于培养创新型、实干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 校本特色:该校训较好地概括了湖北大学作为一所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的定位与追求。它既体现了对学术性的高要求(日思日睿),也突出了注重应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特色(笃志笃行)。

经过专家评审、师生讨论和学校决策机构的最终审定,“日思日睿,笃志笃行”被正式确定为湖北大学的校训,并随之向全校公布,开始广泛应用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校训在湖北大学文化建设与育人实践中的体现

校训一旦确立,便从文本走向现实,深刻融入湖北大学的肌体,成为指引其发展、塑造其气质的重要力量。

融入校园环境与视觉识别系统

湖北大学将有形的环境作为校训宣传的重要载体。校训被醒目地镌刻在学校主校区入口的标志性石碑或建筑上,成为师生和访客对湖大的第一印象。它也被纳入学校的视觉识别系统,出现在校徽、官方网站、宣传画册、办公用品等各个场合,通过反复呈现,加深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校训的精神内核被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质疑和探索,培养其“日思日睿”的能力;同时,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锻炼学生“笃志笃行”的本领。
  • 在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中,学校倡导自由探索与面向需求相结合,既鼓励基础理论研究中的“思”与“睿”,也支持应用研究中将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志”与“行”。
  • 在学风建设方面,学校以校训为准则,倡导严谨求真的学术态度和勤奋踏实的学习风气,反对浮躁与急功近利。

引领学生成长与校园文化活动

校训是湖北大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指引。新生入学教育、毕业典礼等重大仪式上,校训都是核心主题之一,旨在激励学子铭记并践行。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如学术讲座、科技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都自觉以校训精神为依托。
例如,学术讲座启迪思考(日思日睿),创新创业大赛强调实践(笃志笃行),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笃志)。这些活动使校训从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师生动态的、鲜活的生活体验。

凝聚校友力量与塑造社会形象

“日思日睿,笃志笃行”也成为遍布全球的湖北大学校友共同的精神标识。校友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的成就,被视为对校训精神的最佳诠释。校训将校友与母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
于此同时呢,这则富有哲理和进取精神的校训,也向外界展示了湖北大学严谨而又务实、传统而又创新的良好形象,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湖北大学的校训“日思日睿,笃志笃行”是其历史传统、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的结晶。它源于经典,成于共识,用于实践。这八个字不仅悬挂于墙上,更铭刻在历代湖大人的心中,指引着他们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思索,在人生的旅途中坚定前行,共同为湖北大学的未来书写新的篇章。校训的生命力在于其被理解、被认同、被践行,而湖北大学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其成为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9514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90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