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辽宁石化职院思政教育)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以石油化工为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思政工作格局。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引领贯穿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构建“大思政”工作体系,学院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多方协调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了思政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和实效性。在教育内容上,学院注重将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育方法上,学院积极探索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利用校企合作优势,将思政课堂延伸到生产一线,增强了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总体而言,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紧密结合国家战略、行业需求和学生成长实际,工作扎实,特色鲜明,成效显著,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高度,深刻认识到高职院校不仅是技能传授的场所,更是塑造学生灵魂、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的主阵地。学院党委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将思想政治工作摆在学院发展的突出位置,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思政工作,确保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这种顶层设计的高位推动,为全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学院着力构建了一套系统完备、运行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保思政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体系涵盖了课堂教学、日常管理、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育人等多个维度,实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 健全的领导体制与管理机制: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院长担任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院思政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部)作为实施主体,具体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学工部、团委、宣传部、各教学院系等各部门分工明确,协同联动,形成了强大的育人合力。
  • 制度化的保障措施:学院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规章制度,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等,从制度层面确保了思政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运行。在经费投入、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给予充分倾斜,为思政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建设和改革,不断提升其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 推进教学改革创新: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学模式从“灌输式”向“互动式”、“探究式”转变。广泛采用案例教学、专题式教学、情景模拟、课堂辩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时,紧密结合石化行业安全生产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使理论教学更加贴近未来职业场景。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计划,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在职进修、组织集体备课、开展教学竞赛等方式,打造了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教师们坚持“八个相统一”,努力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
  • 推动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深度融合:建设智慧教室,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虚拟仿真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展教学时空,丰富教学资源,使思政课更加生动鲜活,契合新时代大学生的信息接收习惯。

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学院深刻认识到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只靠思政课“单兵作战”,必须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作用,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 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要求各专业教师深入梳理所授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爱国主义、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等元素自然融入教学大纲、教案设计和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中,融入我国石油化工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奋斗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行业使命感;在实训教学中,强调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安全第
    一、规范操作的责任意识。
  • 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训:定期组织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工作坊和示范课观摩活动,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找准切入点,实现“盐溶于水”般的育人效果。
  • 建立课程思政评价激励机制:将课程思政成效纳入教学评价、评奖评优和职称评定体系,激励广大教师自觉承担起育人职责,形成“门门有思政、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氛围。

创新实践育人模式

学院充分利用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独特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 校企协同育人:在与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国有企业合作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中,不仅安排企业技术骨干指导学生技能,还邀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优秀校友为学生开设讲座,讲述他们扎根一线、爱岗敬业、为国奉献的感人事迹,用身边的榜样力量感染学生,深化对职业精神和责任担当的理解。
  • 丰富社会实践载体:常态化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等实践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到雷锋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社区科普、环保宣传等志愿服务,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品德修为。
  • 打造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举办“石化之星”技能文化节、社团文化节、国学经典诵读、主题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寓教于乐,陶冶学生情操,营造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能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新挑战新机遇,学院主动进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构建了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络育人平台。

  • 建设网络思政矩阵:运营维护好学院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开设思政专栏,及时推送理论学习资料、时事政策解读、校园先进典型事迹等内容。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积极利用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工具,与学生进行线上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解答思想困惑。
  • 创作优质网络文化产品:鼓励师生创作微视频、动漫、H5等形式的网络文化作品,生动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牢牢掌握网络舆论主导权。

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学院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 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和常态化咨询辅导,帮助学生化解心理压力,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态。
  • 完善资助育人体系: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在提供经济帮助的同时,加强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自立自强、回馈社会的意识。
  • 精细化学生管理服务:辅导员、班主任经常深入课堂、宿舍,与学生谈心谈话,关注学生的学业、生活和思想状况,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细致入微的服务管理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以上多维度、多层次、系统化的举措,有效地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了实处。其教育实践紧密结合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和石化行业的特色,不仅注重理论灌输,更强调实践养成和文化熏陶,形成了鲜明的教育特色。这套体系致力于培养的学生,不仅是掌握精湛技艺的技术能手,更是具有坚定政治信仰、高尚职业道德、强烈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劳动者。展望未来,学院仍需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不断探索创新,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石化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9556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43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