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川护校训及历史)

综合评述四川护理职业学院的校训,是“明德、精技、济世、奉献”这八个字。这简短而有力的表述,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植根于学院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对医疗卫生事业本质的深刻理解之中,是学院精神文化的核心凝练与集中表达。从其历史渊源来看,校训的形成与学院前身——四川省卫生学校等办学实体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它汲取了我国传统医学“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道德精髓,又回应了现代职业教育对技能素养的严格要求,更体现了新时代对医疗卫生人才服务社会、勇于担当的崇高期许。“明德”是基石,强调为医者、为护者必先修身养性,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技”是核心,要求学子刻苦钻研,掌握扎实过硬的专业本领;“济世”是目标,彰显了医学教育服务人民健康、贡献国家社会的终极价值;“奉献”是精神,倡导一种无私付出、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操。这八字校训,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的价值坐标和行为准则,不仅悬挂于校园,更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川护人”的心中,指引着他们的学习、工作和人生方向,其历史积淀深厚,现实意义重大。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校训的深度阐释与历史溯源


一、 校训的正式表述与核心内涵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作为四川省乃至全国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的重要基地,其立校之本、兴校之魂,集中体现于“明德、精技、济世、奉献”的八字校训之中。这八个字,言简意赅,意蕴深远,不仅是对全院师生行为规范的指引,更是学院办学理念、文化传统和精神品格的高度概括。每一个词语都承载着特定的价值导向和要求,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有机的育人体系。


1.明德:立身之本与职业之魂

“明德”一词,源远流长,语出《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将其置于校训之首,凸显了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将德育置于人才培养的首位,强调修身养性、崇尚美德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对于医疗卫生行业而言,“明德”具有更为特殊和至关重要的含义。

  • 职业道德的基石:“明德”首先要求未来的医护工作者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这包括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对患者的仁爱之心、对事业的忠诚之心。它意味着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要始终秉持人道主义精神,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利,平等对待每一位服务对象。
  • 诚信品格的彰显:医疗活动关乎人的生命健康,容不得半点虚假。 “明德”要求师生在学术上求真务实,反对弄虚作假;在工作中诚实守信,廉洁自律,拒腐蚀永不沾,维护医学的圣洁与荣誉。
  • 人文素养的培育: beyond纯粹的技能操作,“明德”还蕴含着对深厚人文素养的追求。学院通过人文课程、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其成为有温度、有情怀的 healthcare provider。

因此,“明德”是川护学子安身立命的根本,是贯穿其职业生涯的灵魂所在,确保其技术之用指向善的方向。


2.精技:成才之要与立业之基

“精技”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要求,直接体现了学院作为高职院校的属性。它强调对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精益求精。在医学领域,技术精湛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精技”的要求显得尤为迫切和严格。

  • 理论知识的扎实掌握:“精技”建立在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之上。学院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和严格的教学要求,使学生深入理解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药理知识等,为技能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 实践操作的精益求精:护理、药学、医学技术等专业都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学院高度重视实训基地建设,模拟真实工作场景,通过反复练习、技能竞赛、临床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娴熟、精准、规范的实操能力,追求技艺的完美。
  • 终身学习与持续改进: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精技”并非一劳永逸。它倡导的是一种终身学习的态度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学院鼓励师生关注学科前沿,积极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保持专业能力的先进性和适应性。

“精技”是川护学子在未来激烈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是实现个人价值和服务社会的基本凭借。没有精湛的技术,“济世”的理想便会成为空中楼阁。


3.济世:价值之向与使命之归

“济世”情怀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理想,更是医学教育的崇高使命。它源于“悬壶济世”的古训,体现了医学服务于人类健康、贡献于社会进步的宏大目标。校训中将“济世”明确提出,赋予了学子们远大的理想和责任感。

  • 服务人民健康:“济世”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投身于医疗卫生事业,为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无论是从事临床护理、社区健康服务、疾病预防控制还是药学服务,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减轻病痛、守护生命、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 响应国家需求:学院自觉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大局之中。“济世”要求培养的人才能够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为解决医疗卫生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贡献智慧与力量。
  • 弘扬医学大爱:“济世”超越了简单的职业范畴,升华为一种博爱、奉献的精神境界。它鼓励学子胸怀天下,不仅关注个体患者的疾苦,也关心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灾难救援等社会性健康议题,展现出医学工作者的大爱与担当。

“济世”为“明德”和“精技”指明了方向,是学院办学和学子求学的终极价值追求。


4.奉献:精神之核与行动之范

“奉献”精神是医疗卫生工作者职业特性的集中体现。这个行业天然要求付出、牺牲和无私。将“奉献”纳入校训,是对南丁格尔精神、白求恩精神等医疗卫生行业先进楷模的致敬与传承。

  • 爱岗敬业的体现:“奉献”首先表现为对工作岗位的热爱与忠诚。医护工作常常需要加班加点,面对急难险重任务,甚至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没有奉献精神,就难以胜任这份神圣而艰辛的工作。
  • 无私付出的行动:在抗击重大疫情、参与灾难救援等关键时刻,医疗卫生工作者总是冲锋在前,逆行而上,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无私奉献的深刻内涵。这种精神需要在平日的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培养。
  • 甘为人梯的境界:“奉献”也体现在对同事、对后学的帮助与提携上,形成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教师奉献于教书育人,学生将来奉献于患者服务,整个学院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乐于付出的文化风气。

“奉献”是“明德”在行动上的升华,是实践“济世”抱负的必要途径,它与“精技”相结合,使得技术运用充满了人性的温暖。


二、 校训的历史演进与文化根基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的校训并非一蹴而就,其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渊源。它是学院在数十年办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凝练、升华的成果,反映了学院对教育规律和行业特点认识的深化。


1.历史脉络与传承发展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其前身机构。在长期作为中等卫生专业学校(如四川省卫生学校)办学时期,虽然可能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度概括和正式公布的校训,但“立德树人”、“技术过硬”、“服务社会”等核心理念早已融入办学传统和校园文化之中。彼时,学校强调严格的管理、扎实的技能训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为四川省医疗卫生战线输送了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合格人才。这些宝贵的办学经验和文化基因,为后来校训的正式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及原中等卫生学校逐步整合、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学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作为一所高等学府,需要有更加系统、鲜明的精神标识来凝聚人心、引领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学院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要求和高职教育特点,经过广泛的讨论、征集和专家论证,最终正式确定了“明德、精技、济世、奉献”这八字校训。这一过程,既是对过去办学精神的总结与提炼,也是面向未来的宣言与承诺,标志着学院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文化渊源与时代回响

校训的深刻内涵,汲取了多方面的文化营养。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明德”直接源于儒家经典,“济世”蕴含着深厚的“仁爱”、“兼济天下”等传统文化精髓。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医乃仁术”、“大医精诚”思想,强调医者必须具有仁爱的精神和精湛的技艺,这与校训的核心内容高度契合。校训是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红色文化与职业精神的融合:学院所在地四川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影响着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价值取向。校训中的“奉献”、“济世”与此一脉相承,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体现:“精技”充分反映了现代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使其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于此同时呢,“明德”的要求也将职业教育从单纯的“技能培训”提升到“全面育人”的高度。
  • 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医疗卫生领域面临诸多挑战,如医患关系、技术伦理等。校训强调“明德”为先、“奉献”为荣,正是对这些问题积极回应,旨在培养出既掌握先进技术,又具备高尚品格、懂得人文关怀的新型医疗卫生人才,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三、 校训的践行与育人成效

校训的价值在于践行。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通过多种途径,将校训精神内化于办学治校的各个环节,外化于师生员工的日常言行,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


1.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 课程思政载体:将校训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各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在专业课讲授时,不仅传授知识技能,更注重挖掘其中蕴含的职业道德、伦理规范和创新精神,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 实践教学导向:在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操作规程(精技),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同时教育学生关心体贴患者(明德),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奉献)。
  • 校园文化核心:校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宣誓仪式等重要活动宣讲校训;通过校园景观、宣传栏、官方网站等载体展示校训;通过评选表彰践行校训的先进师生典型,营造崇尚美德、追求精湛、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浓厚氛围。


2.塑造师生共同价值追求

在“明德、精技、济世、奉献”校训的熏陶下,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 于教师而言:校训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不仅潜心教书育人,传授精湛技艺,更以身作则,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许多教师深耕教学一线,默默奉献,体现了高尚的师德师风。
  • 于学生而言:校训成为学子们成长成才的座右铭。他们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在抗击新冠疫情等重大公共事件中,众多川护学子或未来校友挺身而出,逆行出征,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校训精神,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毕业生以其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结语

“明德、精技、济世、奉献”的八字校训,是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历史积淀、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学院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无形资产。它如同灯塔,指引着一代代川护人明确方向、砥砺前行;它如同熔炉,锻造着未来医疗卫生事业合格建设者的品格与能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八字校训将继续发挥其凝聚人心、规范行为、引领发展的强大功能,激励全体师生员工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国育才使命,为培养更多德技双馨、堪当大任的医药卫生人才,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和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校训的精神,必将随着学院的发展而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9580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45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