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业广播电视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农业广播电视职校)是广东省农业农村领域重要的职业教育机构,长期致力于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学校依托广播电视教育体系优势,构建了覆盖全省的远程教育网络,形成“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技术推广”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其核心特色在于紧密结合广东农业产业需求,开设现代农业技术、畜牧兽医、农产品电商等针对性专业,并通过“送教下乡”“田间课堂”等形式突破地域限制,为基层从业者提供灵活学习路径。近年来,学校在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方面成效显著,累计培养超10万名农业专业人才,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一、学校概况与发展历程
广东省农业广播电视职业技术学校前身为1981年成立的广东省农业广播学校,2005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现名,并升格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主管,与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现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形成教学联动体系。
时间节点 | 重要事件 | 发展成果 |
---|---|---|
1981-1995年 | 建立农业广播教育网络 | 覆盖全省21个地市,学员超5万人 |
2000-2010年 | 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工程 | 培训农民技术员12.4万人次 |
2015年至今 | 推进“互联网+农业教育” | 建设线上课程资源库,新增数字化教学点37个 |
二、专业设置与教学体系
学校专业布局紧密围绕广东农业产业链,形成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管理五大专业群。其中,现代农业技术、畜牧兽医、农产品加工与检测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侧重农产品网络营销方向。
专业名称 | 核心课程 | 就业方向 |
---|---|---|
现代农业技术 | 设施农业、精准灌溉、植保技术 | 农业园区管理、农资企业技术岗 |
畜牧兽医 | 动物病理、养殖场设计、疫病防控 | 养殖场技术员、宠物医疗行业 |
农产品电商 | 直播营销、冷链物流、数据分析 | 电商平台运营、乡村创客 |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学校实行“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模式,专职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达45%,并聘请农业科研机构专家、龙头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教学资源方面,建有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智慧农业物联网实验室等现代化设施。
类别 | 数量 | 功能说明 |
---|---|---|
校内实训基地 | 8个 | 涵盖种植、养殖、加工全流程模拟 |
企业合作基地 | 36家 | 包括温氏集团、海大集团等龙头企业 |
数字资源库 | 2.1TB | 含10万分钟微课视频及农业案例库 |
四、学生培养与就业质量
学校推行“1+X”证书制度,毕业生双证率达92%。通过订单培养、创业孵化等模式,近三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超85%。典型就业单位包括广东农垦集团、广州种业研究院等。
年份 | 毕业生总数 | 升学比例 | 创业比例 |
---|---|---|---|
2020年 | 1263人 | 18% | 5.2% |
2021年 | 1427人 | 22% | 6.8% |
2022年 | 1589人 | 25% | 7.5% |
五、社会服务与乡村振兴贡献
学校深度参与“粤黔”“粤藏”对口帮扶项目,输出优质课程资源至西部地区。近五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6.3万人次,主导编制《广东省现代农业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12项。
- 技术扶贫案例:在清远连樟村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带动200余农户年均增收2.4万元
- 国际合作:承接“中国-东盟农业人才培训项目”,为越南、老挝培养农业干部312人
- 抗疫贡献:2022年开发“农产品产销对接”线上课程,帮助滞销农户销售产品3.7亿元
作为广东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该校通过创新“政校企村”四方协作机制,持续为乡村振兴输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未来需在智能农业装备应用、农业碳中和等新兴领域深化专业改革,进一步强化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68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