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阜阳技术学校(阜阳技术学校,技能培训基地。)

阜阳技术学校(阜阳技术学校,技能培训基地)综合评述

阜阳技术学校作为皖北地区重要的职业技能教育机构,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核心目标。学校依托阜阳市产业布局,聚焦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信息技术等领域,构建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双轨并行的办学模式。近年来,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优化专业设置、强化实训设施建设,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技能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

数据显示,学校现有在校生规模突破8000人,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5000人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6%以上。其特色在于“订单式培养”与“产教融合”的深度实践,与本地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12个,开发贴合产业需求的课程体系。此外,学校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等平台,推动学生从单一技能向复合型能力转型,形成“培训—认证—就业—提升”的闭环生态。

然而,随着产业升级加速,学校面临专业迭代滞后、高端设备投入不足、师资结构老化等挑战。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应用,拓宽跨区域合作网络,以提升核心竞争力。总体来看,阜阳技术学校在服务地方技能人才需求、推动产教融合方面的探索,为同类职业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一、学校基础概况与核心定位

阜阳技术学校成立于1985年,2012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20年获批“安徽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校园占地32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设有机械工程、电子信息、现代服务、汽车工程等6大专业群,开设28个中专专业及15个高职衔接方向。

学校定位为“区域产业技能人才供应链核心节点”,主要承担三项职能:一是为本地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商贸物流等支柱产业输送技术工人;二是为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群体提供技能培训;三是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与工艺改进项目。截至2023年,累计培养全日制毕业生3.2万人,培训企业员工及社会人员18万人次。

指标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全日制在校生人数 7,200 7,800 8,200
社会培训人次 4,800 5,300 5,600
毕业生就业率 95.3% 96.1% 96.5%
校企合作企业数量 58 65 72

二、专业建设与产教融合实践

学校专业设置紧密对接阜阳“5+4”产业体系(装备制造、绿色建筑、能源化工、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服务、健康养老)。例如,机械加工专业与江淮汽车阜阳分公司共建“智能装配实训中心”,电子商务专业联合拼多多皖北运营中心开发“直播电商实战课程”。

产教融合的典型模式包括:

  • “订单班”:企业提前1-2年预订毕业生,参与课程设计与考核标准制定(如奇瑞集团“新能源汽修订单班”)。
  • “工学交替”:学生每学期2个月进厂实操,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占比达1:1(如昊源化工“化工仪表班”)。
  • “双师流动”:企业工程师驻校授课,学校教师定期赴企业挂职(2023年双向交流人次达120人)。
专业群 核心企业 合作形式 2023年订单班人数
机械制造 江淮汽车、阜阳轴承 实训基地共建、课程开发 180
电子信息 阜阳卷烟厂、天能电池 设备捐赠、技术指导 120
现代服务 顺丰皖北枢纽、万达广场 顶岗实习、岗位定制 240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学校现有教职工24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5%,“双师型”教师(含企业兼职)达68%。通过“内培外引”策略,近三年引进企业技术骨干42人,选派骨干教师赴德国、新加坡研修36人次。

教学资源方面,建有省级示范实训基地3个,设备总值1.2亿元,涵盖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例如,机电实训中心引入江淮汽车生产线仿真系统,可模拟10种车型装配流程;电子商务实训室配备直播舱、AI客服系统等数字化工具。

类别 数量 覆盖专业 2023年使用频次
校内实训基地 18 机械、电子、汽修等 2.4万课时
企业实训点 25 订单班专属岗位 1.8万课时
虚拟仿真平台 6 智能制造、物流管理 1.1万课时

四、学生发展与社会影响

毕业生就业呈现“本地吸附+区域辐射”特征。2023年就业去向中,阜阳本地企业占比62%,省内其他城市占28%,长三角地区占10%。平均起薪从2021年的4200元提升至4800元,高于省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社会服务方面,学校承接政府“雨露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项目,近三年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1300余人,助推乡村振兴。此外,通过“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双轮驱动,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47项,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23个(如“阜城优品”电商品牌年营收超800万元)。

年份 升学率 本地就业率 创业率
2021 12.5% 59% 3.2%
2022 14.1% 61% 4.5%
2023 15.8% 62% 5.1%

阜阳技术学校通过动态调整专业布局、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强化实践教学资源投入,逐步构建起“立足阜阳、辐射皖北”的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未来需进一步突破传统职业教育边界,探索“技能+学历+国际认证”多元路径,以应对产业智能化升级对人才结构的新要求。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9161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46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