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雷山民族职业技术学校(雷山职业技术学校)

雷山民族职业技术学校(雷山职业技术学校)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一所依托民族文化资源、聚焦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融合的特色院校。学校以培养少数民族技能人才为核心,深度融入雷山县文化旅游、农业经济及传统手工艺产业链,形成了“民族文化+现代职教”的双重办学特色。近年来,通过校企合作、非遗传承基地建设及“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在区域职业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规模扩张与师资结构优化仍面临挑战。

学校概况与基础条件

雷山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前身为雷山县农业技术中学,2012年更名为现名并迁至现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设有民族文化实训中心、现代农业技术实训基地及旅游服务实训楼。截至2023年,在校生规模达210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比92%,覆盖苗族、侗族、畲族等10余个世居民族。

指标2018年2021年2023年
在校学生数152018702100
教职工总数125140165
民族文化类专业占比65%72%78%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民族文化传承+现代服务业”构建专业集群,重点打造民族服饰设计与制作、苗族银饰锻造、生态农业技术、旅游管理四大核心专业。其中,民族服饰专业与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公司合作开设“非遗工匠班”,采用“1年理论+1年实训+1年顶岗”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中,民族文化类课程占比不低于40%,同时引入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等现代技能课程。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合作企业就业方向
民族服饰设计苗绣技法、服装CAD、非遗文创设计西江苗界文化公司服装企业、景区文创店
银饰锻造工艺银器造型设计、金属雕刻、传统铸造雷山银球茶公司银饰工坊、工艺品电商
生态农业技术茶叶种植、食用菌培育、农产品电商雷山绿茶集团农业合作社、食品加工企业

师资结构与产教融合

学校推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专业教师每两年完成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目前高级职称教师占比28%,拥有省级非遗传承人3名、州级工艺大师5名。通过与贵州师范大学、凯里学院合作,开展“教授工作站”项目,提升科研能力。产教融合方面,与雷山县文旅局共建“苗族文化数字体验中心”,开发VR苗族歌舞教学系统,并联合企业编写《苗族建筑技艺》《银饰图案设计》等校本教材。

年份双师型教师比例企业兼职教师数校企合作项目数
201935%128
202147%2515
202358%4223

学生发展与社会影响

学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持续提升,2023年达68%,主要集中于文化旅游、特色农业及民族手工业领域。通过“乡村振兴青年创业计划”,累计孵化学生创业项目47个,其中包括“苗岭云裳”民族服饰电商品牌、“银匠之家”手工作坊等。学校还承担雷山县“雨露计划”培训任务,年均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300人次,助力乡村振兴。

然而,学校发展仍面临实训设备更新滞后、高端技能人才引进困难等问题。未来需进一步拓展长三角地区就业市场,加强民族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软件的结合教学,以提升学生竞争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9617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53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