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威海工业技术学校(威海工技校)

威海工业技术学校(威海工技校)是山东省威海市一所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创办于1987年,前身为威海市化工技工学校,2018年经市政府批准更名为现名。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经济、信息技术等领域,构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目前开设数控技术应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护、计算机应用等12个专业,其中省级特色专业4个,形成“智能制造”与“数字技术”双轮驱动的专业集群。学校占地面积120亩,拥有实训车间18个、校企合作基地23个,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本地产业匹配度达85%,成为威海市产业技术人才的重要输出基地。

学校概况与核心数据

指标数据对比项
创办时间1987年较山东省同类院校平均早5年
占地面积120亩威海市中职院校前3名
校企合作单位23家覆盖威高集团、三角轮胎等龙头企业
省级特色专业数4个占专业总数33%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威海市“5+2”产业体系优化专业布局,重点建设智能制造、海洋装备、数字技术三大专业群。例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与威高集团共建“精密加工订单班”,课程包含《多轴数控编程》《医疗器械制造工艺》等定制化内容;电气自动化专业引入德国“双元制”模式,实训课占比达60%。2023年新增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填补威海市中职AI教育空白。

重点专业对比
专业名称核心课程合作企业
数控技术应用多轴加工、CAD/CAM、智能制造系统豪迈集团、迪沙药业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护PLC控制、工业机器人编程、工业网络技术西门子(中国)、万得集团
计算机应用大数据处理、云计算基础、网络安全联想威海基地、山东海运

师资结构与教学创新

学校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要求专业教师每两年累计企业实践超6个月。现有教职工156人中,高级职称占比42%,“齐鲁名师”2人,企业兼职教师38人。2022年开发《智能产线虚拟仿真》等6门XR课程,建成省内首个中职元宇宙实训室。教学方法上推行“岗位导向模块化教学”,将传统学科课程拆解为128个典型工作任务包。

师资对比分析
指标威海工技校全省中职均值
双师型教师比例78%62%
企业实践周期每年≥45天每年≥30天
教科研项目数27项(近3年)15项(近3年)

产教融合与就业质量

学校构建“厂中校+校中厂”双核育人体系,与威高集团共建“医用材料精密加工中心”,与迪沙药业联合设立“智能制药实训工厂”。近五年订单培养规模年均增长15%,2023年订单班占比达新生总数的67%。就业数据显示,82%毕业生进入制造业,13%进入信息技术服务业,5%进入海洋经济领域,留威就业率连续5年超90%。

就业质量对比
指标2023届全省中职均值
初次就业率98.7%92.4%
对口就业率89.3%76.8%
平均起薪4820元/月4150元/月

社会服务与辐射效应

学校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1.2万人次,承接威海市“金蓝领”技能提升项目,为46家企业定制员工培训方案。技术服务中心近三年完成横向课题17项,其中“海洋装备防锈涂层工艺优化”项目节约企业成本320万元。2022年牵头成立威海市智能制造职教联盟,吸纳32家成员单位,开发X证书标准5项。

  • 技术攻关案例:为三角轮胎开发轮胎模具智能检测系统,检测效率提升40%
  • 国际交流: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机械师协会共建认证中心,年培训中德班学员80人

威海工业技术学校通过深度融入区域产业链,形成了“专业与产业共振、教学与生产衔接”的办学特色。其“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模块化课程体系、订单式培养模式为职业院校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经验。未来需在新兴专业布局(如新能源装备)、数字化转型(智慧校园建设)、国际化标准引进等方面持续突破,以应对智能制造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更高要求。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22837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87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