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德阳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学院校园(德阳轨院校园)

德阳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学院校园(德阳轨院校园)

德阳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学院作为西南地区首所聚焦轨道交通领域的高职院校,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校园规划以“轨道+”为核心,整合教学、实训、科研功能,形成“一轴三区”的空间布局:南北向交通景观轴串联教学区、实训区及生活区。核心建筑采用钢结构与玻璃幕墙设计,既体现现代工业美学,又融入高铁动车造型元素。校内配备全国领先的轨道交通实训集群,包括CRH6A型动车组模拟驾驶舱、城市轨道智能调度中心等实训设施,并与中国中车、成都地铁等企业共建7个产业学院。师资队伍中,具有轨道交通行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占比超60%,形成“理论教学+实景演练+岗位轮训”的三维培养模式。校园信息化建设覆盖5G智慧校园网络、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覆盖率95%以上。

德	阳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学院校园

校园规划与空间布局

校园总占地面积53.6公顷,建筑面积28.4万平方米,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形成“教学-实训-生活”三位一体的功能分区。

功能区域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核心设施
教学区18.5公顷8.2万㎡轨道工程技术馆、智能控制中心
实训区15.2公顷10.5万㎡动车组模拟驾驶舱、信号系统实验室
生活区19.9公顷9.7万㎡轨道交通主题公寓、智慧食堂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院设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运营管理、机电技术等8个骨干专业,构建“基础平台+专业方向”的课程架构。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实训项目合作企业
车辆技术动车组检修、牵引系统维护转向架组装实训中国中车集团
运营管理车站客流组织、票务管理AFC系统模拟实训成都地铁运营公司
机电技术接触网施工、BAS系统调试供电系统联调实训西门子(中国)

实训设施配置标准

实训设备总投资达2.3亿元,涵盖轨道交通全专业领域,形成“真实场景+虚拟仿真”的实训体系。

设施类型设备数量技术等级应用场景
动车组模拟驾驶舱6套CR400AF型标准司机操作实训
信号系统沙盘3组CBTC三级控制调度指挥教学
虚拟焊接平台20终端AR远程协作车辆焊接工艺

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通过“内培外引”机制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2%,行业兼职教师占35%。

师资类型人数资质结构企业经历
专业带头人18人博士学历81%平均行业经验12年
骨干教师56人高级职称68%企业挂职经历100%
企业导师32人技师/工程师92%现岗技术人员75%

产教融合实施路径

构建“四共八通”产教融合机制,与12家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合作模式参与企业共建成果效益指标
订单培养中国中车、中铁电气化局“中车班”年均培养120人就业对口率98%
实训基地共建华为技术、海康威视智能运维中心建成使用设备共享率提升40%
技术研发西南交大、中铁二院市域铁路课题立项5项科研经费增长35%

学生发展质量分析

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专业对口率显著高于省平均水平。

年度就业率对口率国企就职比例
202296.3%89.7%78.5%
202195.8%87.4%76.2%
202094.6%85.1%72.8%

智慧校园建设成效

投入3800万元建成智慧校园系统,实现教学管理全流程数字化。

系统模块覆盖范围使用频次效能提升
虚拟仿真平台全专业覆盖日均访问量1200次实训成本降低60%
人脸识别系统教学/实训区域每日识别8000+人次管理效率提升75%
在线督导平台教学质量监控月均处理200+案例问题解决时效提高50%

校园文化特色实践

以“轨道精神”为核心构建特色文化体系,形成“一廊一馆一舞台”的文化载体。

  • 轨道文化长廊:展示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历程,陈列复兴号动车组模型、高铁建设文物等展品200余件
  • 詹天佑工匠馆:传承铁路工匠精神,设立大师工作室3个,开展“技能大师进校园”活动年均15场
  • 高铁艺术团:编排《钢轨上的旋律》主题演出,年均开展轨道交通科普展演30余场次

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

通过SWOT模型分析,学院在专业集群建设、产教融合深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也面临行业技术迭代加速的挑战。建议重点加强三个方面:一是建设跨企业虚拟仿真资源共享平台,二是开发适应智慧城轨的新技术课程模块,三是构建“中文+职业技能”国际化培养体系。对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深化1+X证书制度试点,扩大现场工程师培养规模,完善校企联合攻关机制。通过三年建设周期,力争将学院打造成为国家轨道交通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和“一带一路”轨道交通人才培训中心。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