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江四川化工技工学校是四川省内以化工技术教育为特色的职业院校,依托区域产业优势,专注于培养化工、机械、电子等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地处成都市温江区,拥有完善的实训设施和校企合作网络,近年来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形成“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其核心优势在于紧密结合西南地区化工产业链需求,开设应用化工、化工机械维修等特色专业,毕业生在川内化工企业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然而,学校在智能化教学资源开发、跨学科专业整合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需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以适应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升级趋势。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78年创建的四川化肥厂技工学校,2005年迁址温江并更名为现名,2012年被评为省级重点技工学校。办学定位聚焦“服务化工产业,培育技术骨干”,主要面向川渝地区大中型化工企业输送技能人才。
时间节点 | 重大事件 |
---|---|
1978-2004 | 隶属国企办学,以化肥生产技术培训为主 |
2005-2010 | 迁址扩建,增设化工机械、电气自动化专业 |
2015至今 | 推进“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改革,引入德国双元制模式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设4大专业群,其中化工工艺和化工设备维修为省级重点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结构,实践课程占比达60%。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
应用化工 | 化工原理、反应器操作、DCS控制系统 | 化工总控工(中级) |
化工机械 | 压力容器检修、钳工工艺、焊接技术 | 特种设备作业证 |
电气自动化 | PLC编程、工业电网、仪表校准 | 电工(高级) |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现有教职工12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78%,高级职称教师24人。建有校内实训室32间,包括省级化工仿真实训基地。
师资类型 | 人数 | 企业经历 |
---|---|---|
理论教师 | 45 | 平均4.2年行业经验 |
实训指导师 | 61 | 平均8.7年企业实践 |
企业兼职教师 | 20 | 来自泸天化、四川美丰等企业 |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1.5+1.5”分段式培养,前一年半在校学习,后一年半在企业顶岗实习。与四川金象赛瑞、成都玉龙化工等企业共建订单班,实现招生即招工。
培养阶段 | 教学内容 | 考核方式 |
---|---|---|
第1-3学期 | 专业基础课+虚拟仿真实训 | 理论考试+实操测试 |
第4-5学期 | 企业轮岗实习+专项技能培训 | 企业导师评价+技能鉴定 |
第6学期 | 岗位实战+毕业设计 | 产品合格率+创新方案评审 |
五、就业质量与校企合作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92.7%,本地就业占比81%。与中国石化四川分公司、四川泸天化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设立“泸天化奖学金”。
指标 | 2021届 | 2022届 | 2023届 |
---|---|---|---|
就业率 | 91.5% | 93.2% | 92.7% |
对口就业率 | 84.7% | 86.5% | 88.1% |
起薪水平 | 4200元 | 4500元 | 4800元 |
六、学生发展与技能竞赛
近五年累计获得省级技能大赛奖项47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3项。2023年承办四川省化工生产技术技能大赛,选手包揽前三名。
竞赛项目 | 获奖等级 | 获奖人数 |
---|---|---|
化工生产技术 | 国赛二等奖 | 2组 |
工业分析检验 | 省赛一等奖 | 15人 |
化工设备维修 | 行业赛金奖 | 8人 |
七、社会服务与培训体系
年均开展企业职工培训超3000人次,开发“化工安全操作”“特种设备维护”等短期培训项目。与温江区人社局共建“化工产业人才驿站”。
培训类型 | 年培训量 | 取证率 |
---|---|---|
安全生产培训 | 1200人 | 98.5% |
特种作业培训 | 800人 | 96.2% |
技师晋升培训 | 450人 | 92.7% |
八、发展挑战与未来规划
当前面临新能源产业转型压力,传统化工专业招生规模下降。计划未来三年投入5000万元建设“绿色化工技术中心”,新增光伏材料制备、工业节能技术等专业方向。
温江四川化工技工学校凭借深厚的产业积淀和精准的办学定位,在西南地区化工职业教育领域形成显著优势。其“校企深度绑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缩短了毕业生岗位适应期,但在数字化教学转型和新兴专业布局方面仍需加速。随着“双碳”战略推进,学校若能在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领域提前布局,有望实现从传统化工技校向绿色产业技术学院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