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西昌水利水电学院(西昌水电学院)

西昌水利水电学院(西昌水电学院)

西昌水利水电学院是西南地区水利水电领域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其办学特色与区域资源深度融合。学院依托雅砻江流域水能资源富集的地理优势,构建了以水利工程为核心,覆盖水电工程、农业水利、生态治理等方向的学科体系。作为四川省属高校,该校在服务地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能源开发及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学院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工程应用,例如参与溪洛渡水电站配套技术研发、川滇干热河谷节水灌溉项目等,形成“扎根西部、服务水利”的鲜明办学定位。

西	昌水利水电学院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西昌农业水利学校,200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正式更名为西昌水利水电学院。办学定位始终围绕“服务西南水电开发,助力流域生态保护”,形成“水利+能源+生态”三位一体的学科布局。

时间节点关键事件办学层次
1958年创建西昌农业水利学校中专
1999年获批水利水电工程高职专业专科
200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本科
2016年取得水利工程硕士点研究生教育

二、学科建设与专业特色

学院现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水利工程)、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设置紧密对接西南地区水电产业链需求,例如开设“高原水电设备维护”微专业,填补行业人才空白。

学科类别代表专业特色方向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高坝洲枢纽设计
能源动力水电站动力设备山地机组运维
生态水利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干热河谷治理

三、师资队伍与科研实力

截至2023年,学院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占比38%,副高以上职称达45%。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课题23项,横向课题经费超1.2亿元,其中80%来源于水电企业合作研发。

指标类型2018年2023年
博士占比22%38%
横向课题经费(万元)450012000
发明专利授权量1446

四、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构建“实验-实训-实战”三级实践平台,与向家坝水电站、观音岩水电站等企业共建12个校外实习基地。校内设有水力学与水工结构实验室,配备数字孪生仿真系统,实现虚拟设计与实体模型联动教学。

  • 核心实验设备:三维渗流模拟仪、水轮机调节实训台
  • 特色实训项目:拱坝应力测试虚拟仿真实验
  • 校企合作课程:水电站智能运维联合培养计划

五、区域经济服务能力

近三年累计为西南水电企业输送毕业生2300余人,参与金沙江流域5个水电站技改项目。针对凉山州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薄弱问题,研发低成本滴灌系统,技术推广覆盖12个贫困县。

服务领域典型案例经济效益
大型水电工程乌东德水电站施工优化咨询节约工期6个月
农村水利会东县抗旱灌溉系统设计受益耕地8.3万亩
生态修复雅砻江流域水土保持方案减少泥沙流失32%

六、国际化发展路径

与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共建“澜沧江-湄公河水电人才培训中心”,开展跨境水电工程技术培训。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水电代燃料项目,输出我国农村水电建设标准。

  • 国际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IEET)
  • 海外项目:缅甸蒂洛瓦船闸水力模型试验
  • 师资交流:年均派遣15名教师赴欧美访学

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近五年学生获“互联网+”大赛国家级奖项4项,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7项。自主研发的“智能水位监测浮标”被应用于若尔盖湿地保护项目。

竞赛名称获奖等级作品主题
全国水利创新设计赛一等奖梯级电站联合调度模型
挑战杯二等奖混凝土坝裂缝智能诊断系统
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季军水库地形测绘无人机集群

八、未来发展挑战与机遇

面对“双碳”目标下水电行业智能化转型需求,学院正推进传统水利专业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的交叉融合。然而,地处偏远导致的高端人才引进困难、科研经费竞争加剧等问题仍需突破。

展望未来,学院计划筹建“智慧水利产业学院”,深化与华为、东方电气等企业在数字孪生电站、水风光储一体化领域的合作,力争打造西部水利科技创新高地。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