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江县职业技术中学是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自1986年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目标。学校占地120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开设现代农业、机械制造、信息技术等12个专业,现有在校生2865人,教职工187人。作为省级重点职业中学,该校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与通江银耳集团、巴中经济开发区等32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对口升学率达65%,形成“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能”的双轨发展路径。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通江县农业技术中学,200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现名,2015年被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定位聚焦“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和“川陕革命老区技能人才摇篮”,形成“学历教育+社会培训+技术服务”三位一体架构。
发展阶段 | 关键事件 | 办学规模 |
---|---|---|
1986-2000年 | 农业技术中学初创期 | 在校生不足500人 |
2001-2010年 | 省级重点职中申报成功 | 突破1500人 |
2011-2020年 | 国家级重点校建设 | 稳定2500+人 |
2021至今 | 产教融合深化阶段 | 新增智能制造专业群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农业+工业+信息技术”三轮驱动专业体系,其中现代农业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获评省级示范专业。课程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拓展方向”三级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58%。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实训室数量 | 合作企业 |
---|---|---|---|
现代农业 | 现代农业技术 | 8个(含食用菌培育中心) | 通江银耳集团 |
装备制造 | 数控技术应用 | 6个(含3D打印中心) | 巴中江淮汽车 |
信息技术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5个(含云计算机房) | 京东云巴中基地 |
三、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专任教师152人,其中高级职称38人(占比25%),双师型教师97人(占比64%)。实施“名师工作室+企业技师流动站”培养机制,近三年教师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典型项目 |
---|---|---|---|
高级职称教师 | 38 | 25% | 省级骨干教师12人 |
双师型教师 | 97 | 64% | 企业实践超6个月 |
兼职教师 | 45 | 30% | 来自合作企业技术骨干 |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季节分段式”教学改革,将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按农时/工单交替进行。与通江银耳集团共建“厂中校”,实现“车间即课堂,师傅即教师”的育训结合模式。
五、实训基地建设
建成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校内实训室42间,设备总值3800万元。其中现代农业实训中心包含智能温室、农产品检测实验室等12个功能区,年承接实训超1.2万人次。
六、社会服务能力
近三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退伍军人技能培训等项目27个,累计培训1.8万人次。为县域企业提供技术改造服务16项,助力通江银耳产业链升级。
七、学生发展质量
202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月薪3860元,专业对口率78%。近三年涌现“四川省技术能手”2人,45名学生通过技能竞赛获得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资格。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
面临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动态适配、高端实训设备更新资金缺口等问题。计划通过建设“智慧职教平台”实现专业群数字化改造,争取东西部协作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实训基地扩建。
通江县职业技术中学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服务地方经济功能,已形成鲜明的“红色文化铸魂+职业技能筑基”办学特色。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跨区域协同育人等方面突破创新,巩固其在川陕革命老区职业教育领域的标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