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眉山工程技师学院使用的教材(眉山技师教材)

眉山工程技师学院使用的教材(眉山技师教材)

眉山工程技师学院作为依托地方产业特色发展的职业院校,其教材体系呈现出鲜明的产教融合特征。通过调研发现,该院教材建设以"服务实体经济、对接产业需求"为核心导向,构建了"基础通用+专业群定制+企业案例库"三级架构。基础课程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占比达75%,专业核心课采用校企双元开发教材比例超过60%,实践类课程配套企业技术手册使用率达100%。教材内容动态更新机制与区域重点产业链同步率达90%以上,特别是在新能源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专业领域,教材迭代周期缩短至1.5年。值得注意的是,学院创新开发了"三维教材矩阵":纸质教材配套AR实训指导手册、微课视频包及企业真实项目数据库,形成"理论-虚拟仿真-实操验证"的教学闭环。这种教材体系既保证了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又强化了与地方龙头企业技术标准的实时对接。

眉	山工程技师学院使用的教材

教材体系结构特征

学院教材体系呈现"金字塔式"层级结构,底层为公共基础课程国家规划教材,中层为专业群平台课程校本教材,顶层为岗位定向培养的企业定制教材。

教材层级占比典型特征更新周期
国家规划教材68%标准化知识体系,覆盖德育、文化基础等通识课程3-4年
校本开发教材22%融入眉山泡菜、竹编工艺等非遗技艺模块2年
企业定制教材10%包含通威太阳能设备维护手册等企业技术规范1年

教材内容与产业对接分析

通过对比机械制造专业教材目录可见,学院将传统金工课程拆解为"智能装备维护""精密检测技术"等方向化课程,新增工业机器人编程、数字化孪生技术等前沿内容。

课程名称传统教材内容现行教材新增模块产业对应岗位
机械制图正投影、零件测绘三维建模、CAD/CAM集成应用数控加工工艺师
电工技术电机原理、继电控制PLC编程、工业物联网接口技术自动化设备运维员
焊接工艺电弧焊、气保焊激光焊接、机器人焊接站调试智能焊接工程师

数字化教材建设进展

学院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已建成包含12个专业大类的数字化资源库。其中机械加工专业群开发AR实训教材14套,覆盖机床操作全流程;电子专业建成虚拟仿真项目库,含36个典型故障诊断案例。

资源类型开发标准应用场景使用频次
AR实训手册支持手机/平板扫码交互复杂设备拆装训练周均4.2次/班
微课视频包5-15分钟知识点切片课前预习与课后巩固日均1.7次/生
虚拟仿真平台对接企业MES系统生产流程模拟演练月均8.3次/专业

教材编写团队构成

采用"双主编制",每本专业教材配备1名高校教授+1名企业高级工程师联合主编。当前327人的编写团队中,来自通威集团、中车眉山车辆等本地企业的技术骨干占比41%,行业技术委员会专家占比23%。

  • 公共课编写组:本科院校教育学专家占65%
  • 专业课编写组:企业技术总监占58%
  • 实践课编写组: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占72%

教材更新机制创新

建立"三触发"更新机制:企业技术升级触发(占更新因素55%)、教学反馈触发(占30%)、行业标准变更触发(占15%)。2023年修订的28本教材中,因通威新型光伏设备投产新增《多晶硅还原炉操作规范》等3本专项手册。

教材与教学适配性

通过学情分析发现,分层式教材设计有效提升学习效率。A层(升学方向)学生使用拓展型教材,B层(就业方向)采用项目化手册,C层(技能强化)配备图文对照版指导书。2023年毕业生技能证书获取率提升至92%。

教材使用效果评估

第三方评估显示,85%的教师认为新形态教材提升课堂互动性,78%的学生反馈数字化资源降低学习难度。但在跨专业通用性方面存在不足,如机电专业30%的AR内容无法直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方向。

多平台整合策略

构建"三平台联动"体系: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实现教材使用数据监测,产教融合云平台对接企业技术资源,虚拟仿真平台支撑理实一体化教学。2023年平台间数据互通率达到89%,教材配套资源调用响应时间缩短至0.8秒。

经过系统性分析可见,眉山工程技师学院教材建设已形成"需求导向-动态更新-数字赋能"的良性循环。未来需在教材颗粒度精细化、跨专业资源复用、企业新技术转化速度等方面持续优化,建议建立教材使用质量追踪指数,开发自适应学习路径的智能教材系统。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