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旅游学院学校学风(川旅院校风)

四川旅游学院学校学风(川旅院校风)

四川旅游学院作为国内首个独立设置的旅游类普通本科高校,其学风建设始终围绕“应用型、行业型、开放型”办学定位展开。学校以“精行俭德·博雅笃志”为校训,将旅游产业需求与高等教育规律深度融合,形成了“产教联动、知行合一”的鲜明学风特色。近年来,通过构建“三位一体”质量保障体系(教学督导+行业评价+学生反馈),学校在实践教学占比、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毕业生对口就业率等核心指标上持续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达146个,覆盖85%以上专业;学生参与行业技能竞赛获奖量较五年前增长230%,形成“课堂-实验室-企业”递进式学习生态。这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风特质,既体现了旅游高等教育的适应性,也暴露出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跨学科融合不足等挑战,构成该校学风建设的双重面向。

四	川旅游学院学校学风

一、学风建设机制创新

学校构建“三维四阶”学风管理体系,建立教学质量预警机制,实施专业动态调整制度。近三年累计优化12个专业课程体系,淘汰3门低效课程,新增“智慧旅游”“文旅大数据”等前沿模块。推行“双导师制”覆盖78%本科专业,企业导师参与实践教学平均时长超60课时/学期。

学风监测指标201920212023
图书馆日均入馆人次321541875362
企业项目导入课程占比45%62%78%
学业警示发生率8.7%6.3%4.1%

二、师资结构与教学投入

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42%,拥有省级教学团队6个,行业兼职教师年授课量突破1.2万课时。实施“双师素质提升计划”,近四年选派237名教师赴迪士尼、洲际酒店等国际企业研修,开发产教融合案例库143个。

类别专任教师行业教师博士占比
旅游管理学院682531%
烹饪学院524122%
经济管理学院753728%

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形成“四层次八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建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及18个校企协同创新平台。酒店管理专业实行“三学期制”,第三学期全员进入企业顶岗实训,实现教学过程与服务流程深度对接。

专业群实训室面积校外基地数量双证书获取率
文旅创意8200㎡12694.5%
餐饮服务5800㎡9891.2%
旅游电商4300㎡7389.7%

四、科研转化与学风互动

近三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7项,其中“川菜非遗数字化保护”项目直接转化为6门特色课程。建立学生参与科研长效机制,年均吸纳本科生参与课题230余项,孵化创新创业项目87个。

五、学风培育载体创新

  • 打造“川旅讲坛”品牌,年均举办行业名家讲座60场
  • 实施“晨读夜习”计划,建立22个学业互助小组
  • 开发“文旅素养”在线课程群,选课人数突破1.5万人次

六、学业表现与成果产出

近三届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91.7%,专业对口率78.4%。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金牌12枚,特别是在2023年世界研学旅行大会中,学生团队设计的“蜀道文化研学路线”获国际金奖。

七、学风建设挑战分析

存在三大矛盾:数字化转型需求与教师信息化能力不匹配(仅65%教师掌握AR/VR教学技术);行业快速迭代与课程更新滞后(新兴业态课程覆盖率不足40%);国际化办学目标与外语应用能力差距(雅思6.0+学生占比仅3.2%)。

八、横向对比与发展建议

对比维度四川旅游学院桂林旅游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实践教学占比45%38%41%
企业定制课程数126门89门103门
毕业生创业率5.7%3.2%4.8%

建议强化三方面建设:一是构建“数字孪生”实训系统,提升虚拟仿真教学覆盖率;二是深化与OTA平台、文旅集团的大数据共享机制;三是建立“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人才培养专项。通过制度创新打破产学研壁垒,使行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周期缩短至6个月内,真正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价值耦合。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