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中县职业技术学校是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自1987年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使命。学校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地带,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3200余人,开设电子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电子商务等14个专业。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强化实训体系建设,形成“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特色,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对口升学率达75%,为区域产业升级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人才。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87年创建的资中县高级职业中学,2005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现名。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其办学定位聚焦“三个对接”:专业设置对接成渝经济区制造业需求,课程体系对接职业技能标准,人才培养对接乡村振兴战略。
年份 | 关键发展节点 | 办学成果 |
---|---|---|
1987-2000 | 基础能力建设期 | 获省级重点职校资质 |
2001-2015 | 专业扩张阶段 | 建成4个省级重点专业 |
2016-至今 | 产教融合深化期 | 创建3个市级工匠实验室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主体专业+新兴专业”集群,其中电子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为省级示范专业,近年新增新能源汽车维修、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拓展包”模式,实践课程占比达60%。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实训项目 | 合作企业 |
---|---|---|---|
机械制造 | CAD/CAM、数控编程 | 零件加工实战 | 五粮液普什模具 |
信息技术 | 网络搭建、Python编程 | 智能家居系统部署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现代服务 | 电商运营、物流管理 | 直播带货实战 | 京东西南分公司 |
三、师资队伍结构优化
通过“内培外引”机制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21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硕士学历教师22人。实施“名师工作室”计划,培育市级学科带头人7名。
教师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代表成果 |
---|---|---|---|
双师型教师 | 142 | 65.7% | 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
企业兼职教师 | 36 | 16.6% | 参与开发岗位标准12项 |
研究生学历 | 22 | 10.2% |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9篇 |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基地
学校累计投入8000万元建设实训场所,建成智能制造、智慧农业等6大实训中心,设备总值3200万元。与四川效率源科技共建集成电路检测实验室,达到省内中职领先水平。
实训类别 | 设备价值 | 场地面积 | 功能覆盖 |
---|---|---|---|
智能制造 | 1200万元 | 2800㎡ | 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 |
信息技术 | 850万元 | 1500㎡ | 网络安全/大数据处理 |
现代农业 | 450万元 | 1000㎡ | 智能灌溉/无人机植保 |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建立“学业规划+技能认证+顶岗实习”培养链条,近三年学生获省级技能大赛奖项47项。推行“1+X”证书制度,毕业生人均持有2.3个职业资格证书。
指标类型 | 2020 | 2021 | 2022 |
---|---|---|---|
就业率 | 97.8% | 98.5% | 99.2% |
对口就业率 | 82% | 85% | 88% |
升学率 | 68% | 72% | 75% |
六、校企合作机制创新
与56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形成“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培养模式。引入企业设备价值超600万元,联合开发教材14部,实现课堂与车间无缝衔接。
七、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年均开展职业培训超3000人次,为县域企业技术改造提供解决方案27项。承办省级技能竞赛3次,成为川南地区重要的职教资源共享平台。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展望
当前面临专业迭代速度滞后于产业转型、高水平教师引进困难等挑战。未来将重点推进“五个一”工程:共建一个产业学院、打造一支大师团队、开发一批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一批虚拟仿真实训室、形成一套国际化教学标准。
资中县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已形成特色鲜明的育人模式。其“政校企”协同机制、“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技能+素养”双维培养等经验,为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学校正朝着“西部知名、全国有影响力”的职业技术学校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