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四川技术学校

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甘孜(甘孜旅游职校)

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甘孜校区作为区域性旅游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依托甘孜藏区独特的自然资源与文化底蕴,构建了以旅游服务、民族文化传承为核心的办学体系。学校地处川滇藏交界区,辐射青藏高原东南缘,承担着为高原旅游业输送专业人才、促进民族地区技能扶贫的双重使命。近年来,通过“产教融合+非遗传承”特色模式,累计培养藏族导游、唐卡艺人等专项人才超3000人,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78%,形成“招生-培养-留用”的良性循环。硬件设施方面,建成高原模拟导游实训室、藏式酒店运营沙盘等特色场景,并与亚丁景区、格萨尔文化产业园建立深度合作,实现教学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省	旅游职业技术学校甘孜

一、地理区位与战略定位

学校坐落于康定市折多山麓,海拔2600米,是四川省海拔最高的职业院校之一。校区距康定机场40公里,紧邻318国道与雅康高速,形成“空陆联动”的交通网络。

区位特征 战略功能 覆盖范围
藏汉文化过渡带核心区 高原旅游人才储备基地 甘孜、阿坝、迪庆三州
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节点 非遗技艺传承创新中心 川滇藏交界20万平方公里

依托地理优势,学校重点布局高原医学、藏区旅游管理等特色专业,与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稻城亚丁景区共建实训基地,形成“校-景”直通培养机制。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现有旅游管理、酒店服务、藏族歌舞表演等8个主体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课程体系采用“基础+方向”模块化设计:

  • 公共模块:藏汉双语、高原医学、宗教文化概论
  • 专业方向:生态旅游规划、藏式民宿运营、唐卡绘制技艺
  • 拓展课程:野外急救、马背旅行服务、藏餐烹饪
专业名称 核心课程 职业认证
藏区旅游管理 藏语导游实务、高原生态保护 国家导游资格证(藏语)
藏式酒店服务 藏床文化礼仪、牦牛制品鉴赏 高级客房服务师(民族特色)

课程中融入《格萨尔王传》说唱、藏装制作等非遗技艺,实现文化传承与职业技能的双重培养。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能力

现有专任教师12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2%,藏汉双语教师38人。师资队伍呈现“三阶递进”特征:

教师类型 人数占比 代表成果
企业外聘导师 28% 开发《高原景区应急处理》实训包
非遗传承人 15% 建立唐卡数字化教学数据库
博士/硕士 47% 发表藏区旅游扶贫研究论文42篇

实施“名师工作室”制度,聘请10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驻校指导,开发《藏式建筑测绘》《宗教艺术解读》等特色教材。

四、学生构成与就业质量

在校生规模连续五年保持15%增速,2023年突破4500人,其中藏族学生占63%。就业数据显示:

指标类别 2019年 2023年
初次就业率 81% 94%
本地就业比例 58% 78%
创业率 3.2% 9.1%

典型就业方向包括:景区讲解员(32%)、民宿管家(28%)、文旅项目策划(18%)。学校建立“就业跟踪档案”,对毕业生进行为期三年的技能提升辅导。

五、实训设施与产教融合

累计投入1.2亿元建设实训体系,形成“四维一体”实践平台:

  • 虚拟仿真:高原景区VR漫游系统
  • 实景教学:校内藏文化体验馆(含经幡工坊、酥油灯制作车间)
  • 企业实训:与32家4A级以上景区签订轮岗协议
  • 创业孵化:藏区文旅创客空间(年孵化项目20+)
实训基地类型 合作单位 年接纳量
景区顶岗实训 稻城亚丁管理局 800人次/年
非遗工坊实训 德格印经院 300人次/年

与企业联合开发《高海拔景区服务规范》等行业标准3项,实现教学标准与产业需求的无缝衔接。

六、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

建立“非遗传习-创意转化-社会传播”三级体系,年开展文化活动120余场:

  • 设立“格桑梅朵”艺术团,创排《藏地风情画卷》舞台剧巡演45场
  • 开发文创产品32类,其中“藏彝走廊”系列获省级金奖
  • 承办农牧民旅游技能培训,累计培训2300人次
项目类型 典型案例 社会效益
古籍修复 德格版《甘珠尔》保护项目 培养古籍修复技师28人
节庆策划 理塘赛马节执行团队 带动周边消费超2000万元

通过“文化扶贫车间”模式,帮助132个贫困家庭实现居家灵活就业。

七、政策支持与发展机遇

受益于《川西藏区振兴规划》等政策红利,近三年获得专项资金8700万元:

支持方向 金额(万元) 建设项目
实训基地建设 3200 高原医学模拟舱、藏装智能生产线
师资培育 2100 双师型教师海外研修计划
非遗保护 1800 《南派藏戏数字档案库》建设

面临挑战包括:高海拔地区师资稳定性(年流失率12%)、季节性实训资源调配等问题。需通过智慧校园建设、跨区域师资共享等措施破局。

八、发展瓶颈与优化路径

当前存在三大矛盾亟待解决:

  • 地域特殊性与标准化教学:开发藏汉双语慕课资源库,建立弹性学制
  • 产业淡旺季与资源利用:推行“学期分段+季节实训”模式

未来拟建设“智慧旅教云平台”,整合全州27处实训点位实时数据,打造藏区文旅教育数字生态圈。

作为青藏高原东缘的职教标杆,该校通过“技能赋能+文化铸魂”双轮驱动,有效破解民族地区人才流失困境。其“教室建在草甸、课堂连着经幡”的办学实践,不仅为藏区旅游业输送万余名“留得下、用得上”的专业人才,更成为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随着川藏铁路通车带来的旅游井喷,学校正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school/32463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977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