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简阳空分技校(简阳空分学校)

简阳空分技校(简阳空分学校)

简阳空分技校是一所以培养空分技术及化工领域专业技能人才为核心的职业院校。学校依托中国空分行业的产业背景,构建了以空分技术、化工机械、电气自动化等特色专业为主的教学体系,形成“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作为西南地区空分技术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学校与中石化、杭氧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近年来,学校在实训设施升级、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技能竞赛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尤其在空分设备安装、低温制冷等细分领域形成品牌优势。

简	阳空分技校

一、学校概况与核心定位

简阳空分技校始建于1985年,前身为四川化工总厂技工学校,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省级重点技工学校,2020年被纳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试点单位。学校占地12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4200余人,年均开展企业定制培训超3000人次。

指标 简阳空分技校 四川化工职院 杭州技师学院
建校时间 1985年 1958年 1970年
占地面积 120亩 320亩 250亩
重点专业匹配度 空分技术95% 化工工艺82% 智能制造78%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空分技术+X”专业集群,涵盖空分设备制造与维护、化工机械维修、工业自动化控制等6个主干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大型空分装置运行原理》《低温液体储运技术》《透平压缩机组检修》等,实践课程占比达65%。

专业方向 核心课程 合作企业 职业资格证书
空分设备运维 低温管道设计、分子筛再生技术 杭氧集团、四川空分 压力容器操作证
自动化控制系统 DCS系统调试、仪表空气净化 西门子(中国)、中控集团 自动化仪表工程师
安全技术管理 化工安全实务、应急预案编制 应急管理部培训中心 注册安全工程师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学校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现有专任教师15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具备企业一线工作经验的教师达72%。建有省级精品在线课程3门,校企联合开发活页式教材12套。

师资类型 人数 占比 行业认证
正高级讲师 28 18% 注册设备工程师
企业兼职教师 45 29% 特种设备检验师
实训指导教师 63 40% 焊接高级技师

四、实训基地与教学设施

学校投入1.2亿元建设“空分技术实训中心”,配备10万等级空分模拟装置、液氧液氮储罐群等实训设备。与杭氧集团共建“低温装备实训车间”,可开展膨胀机组装、板翅式换热器检修等高端实训项目。

  • 核心设备清单:包括KDON-3500/3500型空分装置模型、透平压缩机组动态仿真系统、PLC控制实训平台等
  • 实训室配置:低温液体充装实训室(300㎡)、管道探伤检测实训室(200㎡)、AR安全演练中心(150㎡)
  • 数字化资源:开发虚拟仿真实训项目28个,覆盖空分装置启停全流程

五、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

2022届毕业生就业数据显示,进入国有大中型企业占比63%,岗位专业对口率91%,起薪范围5000-8000元/月。典型就业单位包括中石化、宝钢股份、中船重工等世界500强企业。

就业指标 2022届 2021届 行业均值
就业率 98.2% 97.5% 92.3%
国企就业占比 63% 58% 45%
三年晋升率 82% 79% 68%

六、校企合作机制创新

学校首创“双主体”育人模式,与杭氧集团共建“杭氧气体班”,实行“1.5年在校学习+1.5年轮岗实训”培养周期。近五年累计开展横向课题研究17项,联合申报专利9项。

  • 订单培养规模:年均组建企业冠名班8个,定向培养技术骨干200余人
  • 技术服务平台:承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32项,设备维护产值超2000万元/年
  • 新型学徒制:联合川润股份等企业开展“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

七、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

构建“三级联动”管理体系,设立校级学工处、专业系部、班级网格化管理单元。开发“智慧校园”APP,集成考勤、成绩查询、心理测评等12项功能模块。

服务项目 覆盖率 满意度评分 特色举措
职业生涯规划 100% 9.2/10 引入AI职业测评系统
心理健康干预 98% 8.7/10 建立行业压力疏导模型
技能提升计划 95% 9.5/10 实施“周末工匠”特训营

八、社会评价与行业影响

学校在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化工生产技术”赛项一等奖,牵头制定《空分装置运维职业技能标准》。被中国工业气体协会评为“全国空分行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 政府认可:入选四川省“三名工程”建设单位,获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专项经费1500万元
  • 国际交流
>

经过三十多年发展,简阳空分技校已形成鲜明的产业教育特色,其“专业根植产业链、教学对接岗位群”的办学实践,为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随着国家“双碳”战略推进,学校在氢能装备、CCUS技术等新兴领域的专业布局,将为其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需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国际化认证体系构建等方面持续突破,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