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安益民职业技术学校是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位于四川省广安市,依托区域产业优势,以“技能立校、就业导向”为核心办学理念。学校开设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等六大专业群,现有在校生规模超5000人,年均就业率达95%以上。通过“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与华为、比亚迪等3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订单班+实训基地”的特色培养体系。硬件设施方面,建有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及数字化校园网络,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5%。近年来,学校在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数量居同类院校前列,社会认可度持续提升。
一、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区域经济需求构建专业体系,重点打造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三大核心专业群。
专业类别 | 核心专业 | 校企合作方向 | 技能证书覆盖率 |
---|---|---|---|
信息技术类 | 计算机应用、物联网技术 | 华为ICT学院、京东电商运营 | 100%(含“1+X”证书) |
智能制造类 | 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 | 比亚迪订单班、西门子实训室 | 98%(含CAD机械设计证) |
现代服务类 | 航空服务、幼儿教育 | 携程客服中心、广安幼儿园联盟 | 85%(含普通话二甲证) |
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跨专业选修”三级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60%,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教学。
二、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学校通过“内培外引”构建师资队伍,高级职称教师占比28%,企业兼职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35%。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代表企业/机构 |
---|---|---|---|
“双师型”教师 | 126人 | 65% | 华为认证工程师、广安技师协会 |
企业兼职教师 | 78人 | 35% | 比亚迪技术骨干、携程培训师 |
硕士以上学历 | 92人 | 48% | 电子科大、川师大等 |
教学资源方面,建有省级精品课程《工业机器人编程》、校级在线开放课程45门,数字教学资源库存储量超2TB。
三、就业质量与升学通道
学校以“稳定就业+高质量升学”为目标,近三年毕业生去向呈现多元化特点。
年份 | 就业率 | 对口就业率 | 升学率 | 合作企业数量 |
---|---|---|---|---|
2021 | 94.6% | 81.2% | 12.5% | 42家 |
2022 | 95.3% | 83.7% | 13.1% | 51家 |
2023 | 96.1% | 85.4% | 14.2% | 60家 |
升学渠道覆盖高职单招、对口高考,2023年输送至四川工程职技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院等高校学生占比78%。
四、实训设施与校企合作
学校累计投入1.2亿元建设实训基地,形成“教学-生产-研发”一体化链条。
实训类别 | 设备价值 | 合作项目 | 年实训人次 |
---|---|---|---|
智能制造实训中心 | 3200万元 | 比亚迪汽车零部件产线 | 1200+ |
信息技术实训室 | 1800万元 | 华为5G基站模拟系统 | 900+ |
现代服务实训基地 | 800万元 | 携程客服全流程仿真 | 700+ |
与企业共建“厂中校”3个、“校中厂”2个,实现“上课即上岗,实训即生产”。
五、学生发展与竞赛成果
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近三年在省级以上赛事获奖超200项。
竞赛类别 | 获奖数量 | 国家级奖项 | 省级奖项 |
---|---|---|---|
职业技能大赛 | 126项 | 8项(含国赛三等奖2项) | 118项 |
创新创业大赛 | 47项 | 2项(优秀奖) | 45项 |
文体竞赛 | 68项 | 0项 | 68项 |
学生社团覆盖率达90%,拥有省级优秀社团“机器人创客社”“非遗文化传承社”等品牌组织。
六、社会服务与区域贡献
学校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8000人次,助力广安市产业工人技能提升。
服务类型 | 年培训量 | 主要对象 | 政府资助金额 |
---|---|---|---|
企业职工技能提升 | 5200人次 | 比亚迪、富士康等员工 | 360万元 |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 1800人次 | 周边乡镇农户 | 120万元 |
退伍军人适应性培训 | 1000人次 | 广安军分区退役军人 | 80万元 |
参与广安市“技能扶贫”计划,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200余名,减免学费超500万元。
七、教学质量与管理模式
学校推行“三全育人”体系,构建“教学诊断-改进-评估”闭环机制。
管理维度 | 实施措施 | 成效指标 |
---|---|---|
教学督导 | 每周听课评课、学生评教系统 | 教师满意度92% |
学业预警 | 学分银行、补考重修制度 | 毕业率提升至98% |
安全管控 | 人脸识别入校、网格化管理 | 全年重大事故零发生 |
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教学事故率从2019年的0.8%降至2023年的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