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荣荣作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的骨干教师,在职业教育领域展现出多维度的专业能力与创新精神。其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主导多项课程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科研方向聚焦现代农业技术应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社会服务层面,通过技术培训与项目对接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跨学科团队建设及国际交流方面均有突破性尝试,形成"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模式。其工作成果不仅体现个人专业素养,更折射出高职院校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转型路径探索。
一、个人背景与职业发展轨迹
张荣荣自2012年进入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以来,历经多个教学岗位历练,逐步形成"理论+实践+创新"的教学特色。其职业发展呈现三个阶段特征:
发展阶段 | 时间跨度 | 核心任务 | 标志性成果 |
---|---|---|---|
教学能力积累期 | 2012-2015 | 参与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 主研《园艺植物栽培》课程资源库 |
专业建设突破期 | 2016-2019 | 牵头专业群改革 | 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专业群 |
社会服务拓展期 | 2020-至今 | 推进技术转化 | 签订12项校企合作协议 |
通过持续的专业深耕,形成"课程开发-专业建设-产业服务"的螺旋式上升路径,其主持的《现代农业技术》课程获评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实现学院在该领域零的突破。
二、教学创新与课程改革实践
在教学模式革新方面,张荣荣构建"三阶递进"培养体系:
培养阶段 | 教学载体 | 能力目标 | 典型成果 |
---|---|---|---|
基础认知 | 虚拟仿真平台 | 基础技能掌握 | 开发3D植物生长模型 |
专项实训 | 校企共育工坊 | 核心技术应用 | 完成智慧农业实训室建设 |
综合提升 | 创新创业项目 | 产业问题解决 | 孵化8个学生创业项目 |
其主导开发的"四季循环"教学模块,将农业生产周期与教学节奏有机匹配,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近五年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23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2项。
三、科研攻关与技术转化成效
科研方向聚焦川南地区农业痛点问题,形成三大技术突破领域:
研究领域 | 关键技术 | 转化形式 | 经济效益 |
---|---|---|---|
设施农业 | 智能温控系统 | 企业技术许可 | 年增收80万元 |
生态种植 | 有机肥配比方案 | 合作社推广应用 | 覆盖3000亩农田 |
农产品加工 | 保鲜储存技术 | 共建生产线 | 降低损耗25% |
主持的《亚热带果蔬采后处理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研发的复合保鲜剂使柑橘货架期延长15天,相关技术已应用于峨眉山茶、犍为茉莉花等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增值超千万元。
四、社会服务与区域协同发展
构建"三维联动"服务体系,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
服务对象 | 服务形式 | 年度指标 | 社会效益 |
---|---|---|---|
新型职业农民 | 专项培训 | 年培训2000人次 | 获评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培训基地 |
中小微企业 | 技术诊断 | 解决技术难题87项 | 提升企业生产效率18% |
基层农技站 | 人员轮训 | 培训技术骨干156人 | 建立5个科技示范镇 |
牵头成立的"嘉州农服"科技服务平台,整合高校专家、企业技师、田秀才三方资源,形成"需求对接-方案设计-落地实施-效果评估"的闭环服务机制,相关经验被纳入《四川省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汇编》。
五、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资源类型 | 建设规模 | 应用范围 | 技术特征 |
---|---|---|---|
专业教学库 | 12门核心课程 | 全国共享平台 | AR/VR技术融合 |
虚拟仿真系统 | 8个实训模块 | 省内院校推广 | 物联网数据采集 |
移动学习平台 | 用户量1.2万 | 行业从业人员 | AI智能答疑 |
其主持开发的《现代农业装备虚拟拆装》系统,通过高精度建模与物理引擎模拟,实现复杂机械结构的可视化教学,该资源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大脑平台上的年访问量突破50万次。
六、国际化教育探索实践
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形成特色模式:
合作项目 | 实施年限 | 输出内容 | 输入资源 |
---|---|---|---|
中德诺浩班 | 2018-2022 | 双元制培养方案 | 德国认证标准 |
澜湄合作计划 | 2020-至今 | 热带作物课程包 | 东南亚市场数据 |
一带一路研修 | 2021-至今 | 农业技术培训 | 跨国企业案例库 |
主导开发的《热带水果跨境储运技术》课程,被纳入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活框架,相关教学标准在泰国、越南等国的职业院校得到应用,累计培养国际学员136名。
七、团队建设与师资培养
通过"导师制+项目制"培育教学团队:
培养机制 | 实施路径 | 周期目标 | 阶段成果 |
---|---|---|---|
青蓝工程 | 师徒结对指导 | 3年成长规划 | 培育骨干教师9人 |
创新团队 | 项目驱动研发 | 年均立项2项 | 获市厅级奖4项 |
访问学者 | 国内外进修 | 累计6个月/人 | 引进新技术12项 |
其带领的教学团队获评"四川省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团队",团队成员在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率达75%,形成"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的梯队结构。
八、未来发展规划与挑战应对
在"十四五"发展规划框架下,制定三大突破方向:
战略方向 | 关键举措 | 预期目标 | 支撑条件 |
---|---|---|---|
数字农业教育 | 建设元宇宙实训室 | 争取省级重点项目支持 | |
产教融合深化 | 共建产业学院 | 实现订单培养300人/年 | 引入龙头企业资金500万 |
国际标准输出 | 开发国际认证课程 | 建立海外教学点2个 | 与上合组织院校签约 |
面对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的新要求,需在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成果凝练、社会服务品牌塑造等方面持续发力,特别是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如何将专业群优势转化为区域产业竞争力,仍是亟待突破的重要课题。
通过多维度的创新发展,张荣荣在职业教育实践中既保持了教育本质的坚守,又展现了与时俱进的改革锐气。其工作模式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特别是在产教融合机制创新、教学资源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具有示范意义。随着职业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这种兼具教学能力、科研实力与社会服务意识的"三维型"教师,将成为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