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吉首幼师学校(吉首市幼儿师范学校)

吉首幼师学校(吉首市幼儿师范学校)是湘西地区唯一一所以培养少数民族幼儿教师为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吉首民族师范学校。作为湖南省“少数民族骨干教师培训基地”,该校长期承担着武陵山区学前教育人才输送任务,形成了“双语教学+艺术特长+保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300余人,其中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达78%,教职工160人,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92%,拥有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近年来,学校通过“校-园-企”三位一体培养机制,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为湘西州及周边地区累计输送幼教人才超1.2万人,成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人才摇篮。

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吉首民族师范学校,2012年经省教育厅批准转型为幼儿师范专科学校,2018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艺术传承创新基地”。当前定位为“服务民族地区、培养双语幼师、传承非遗文化”,重点面向武陵山片区开展学前教育师资培养。

年份重大事件办学层级
1958-1999吉首民族师范学校(普通中师)中等师范教育
2000-2011吉首市教师进修学校(合并)成人继续教育
2012-至今吉首幼儿师范学校(独立建制)幼儿师范专科教育

课程体系与专业建设

学校构建了“基础能力+民族技艺+岗位技能”三维课程体系,开设幼儿保育学前教育艺术教育三大专业群,其中《土家织锦》《苗族鼓舞》等7门课程被列为省级民族文化传承课程。

专业名称核心课程民族技艺模块职业资格证书
学前教育学前心理学、幼儿园活动设计土家语口语、芦笙舞教学幼儿教师资格证、普通话二甲
幼儿保育婴幼儿卫生学、保育实务苗绣技法、民族体育游戏保育员资格证、急救证
艺术教育声乐基础、儿童舞蹈创编咚咚喹演奏、蜡染工艺艺术辅导师、社会艺术水平考级

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学校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要求专业教师每学期深入幼儿园实践不少于20天。现有教师中,持有幼儿园高级教师资格者占65%,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人,建有省内首个土家语语音实验室

类别数量占比特色项目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42人26.3%学前教育硕士工作站
双师型教师98人61%幼儿园挂职经历平均3.2年
民族技艺导师15人9.4%土家织锦、苗银锻造等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与28所幼儿园建立“旋转门”机制,学生每周轮流进入合作园所开展情境式教学实训。2022年数据显示,学生人均实习时长达到820小时,远超国家标准。

就业质量与区域影响

学校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湘西州及怀化、铜仁等周边地区,近三年就业区域分布显示,87%的学生留在民族地区工作。通过跟踪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民族艺术特长”满意度达91%,“双语教学能力”认可度达85%。

td>
指标2021届2022届2023届
初次就业率94.7%96.2%95.5%
对口就业率89.3%92.1%93.7%
专升本比例12.5%15.8%18.3%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通过“订单式培养”为乡镇中心幼儿园定向输送教师,2023年该类学生占比达41%。同时,与深圳、东莞等地民办园建立“季节性顶岗”合作,解决寒暑假实训难题。

挑战与发展路径

面对民族地区生育率下降带来的招生压力,学校正推进“小语种+”战略,增设土家语国际班,探索跨境民族文化传播。硬件方面,投资1.2亿元的新校区建成后,将实现“教学区-实训区-非遗工坊”三区联动,预计增加1500个学位。

  • 短期目标:建设省级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库
  • 中期规划:申报“民族文化支教志愿服务”国字号项目
  • 长期愿景:打造武陵山片区幼教人才生态链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14474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