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幼师学校

西昌市幼师职业学校(西昌幼师职校)

西昌市幼师职业学校作为川西南地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自2008年建校以来,始终以“培养彝汉双语幼教人才,服务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为使命。学校依托西昌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区位优势,构建了以学前教育为核心,融合民族艺术、语言教育的特色办学体系。截至2023年,累计输送幼教人才超4000人,其中85%服务于凉山州基层幼儿园,形成“扎根民族地区、校地协同育人”的鲜明特色。

西	昌市幼师职业学校

学校现有在校生1865人,教职工132人,其中彝汉双语教师占比达38%,构建了“汉语+彝语+专业技能”三维课程体系。通过与西昌学院、凉山州教育局共建实训基地,实现“课堂-幼儿园-社区”三级实践网络,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连续五年超过92%。然而,随着国家生育政策调整及县域幼儿园整合,学校面临生源结构变化与专业转型的双重挑战。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85年成立的西昌市幼儿教师短训班,2012年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凉山州唯一公办幼师院校,承担着全州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研究等职能。

关键指标西昌幼师成都幼师攀枝花幼师
建校时间2008年1952年1988年
办学性质公办公办公办
民族教育特色彝汉双语教学普通教学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开设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彝汉双语教育3个专业,构建“基础能力+民族技艺+教育实践”课程模块。核心课程包含彝语口语教程民族音乐舞蹈等特色内容。

课程类型理论课占比实训课占比民族特色课
西昌幼师45%55%12门
成都幼师60%40%3门
攀枝花幼师50%50%5门

三、师资力量结构

现有专任教师中,副高职称占比28%,硕士学历教师32人。实施“双师素质提升计划”,要求教师每学年完成不少于40天幼儿园挂职。

师资类别西昌幼师成都幼师凉山州幼师
正高级教师5人18人2人
彝汉双语教师46人0人15人
幼儿园实践经历≥5年72%95%68%

四、教学设施配置

学校建有彝族漆艺工坊学前仿真实训室等特色场所,配备奥尔夫乐器、蒙氏教具等教学设备价值超800万元。

  • 校内实训基地面积:1200㎡(含民族工艺展区300㎡)
  • 签约实习幼儿园:56所(其中民族地区42所)
  • 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彝汉双语慕课28门

五、学生规模与就业质量

近三年年均招生600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4%以上。2023届毕业生中,82%进入公立幼儿园,15%自主创办民办园。

年份招生数就业率对口就业率
202158395.2%84.6%
202261296.1%86.3%
202364594.8%83.9%

六、民族教育创新实践

开发《彝族民间游戏课程》《大凉山乡土教材》等校本资源,建立“彝历新年”“火把节”文化实践周。与昭觉、美姑等县职教中心联合开展“民族幼教订单班”。

  • 双语教学覆盖率:100%(学前教育专业)
  • 非遗传承项目:彝绣、克智舞等6项
  • 民族地区顶岗实习:每届学生不少于4个月

七、社会服务成效

承担凉山州幼儿园园长培训项目,年均培训1200人次。组建“民族幼教扶贫团”,赴偏远乡镇开展送教活动,累计惠及幼儿教师3000余人。

服务项目202120222023
园长培训4期/280人5期/350人4期/320人
送教下乡18次/12县22次/15县25次/18县
技能竞赛承办省级1次州级2次州级3次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

当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生源减少倒逼专业多元化转型,二是民族地区幼儿园岗位饱和,三是数字化转型滞后。学校正通过增设托育服务专业、建设智慧幼教虚拟仿真中心、拓展滇川藏幼教联盟合作网络等举措寻求突破。

作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的缩影,西昌市幼师职业学校在坚守师范教育本色的同时,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与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未来需在专业集群化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跨区域协同育人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人才支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2943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58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