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幼师学校

汶川威州民族师范学校(汶川民族师范)

汶川威州民族师范学校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重要的职业教育机构,以服务藏羌彝等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为核心使命。学校始建于1938年,历经多次迁址与改制,2008年汶川地震后由原校址迁至威州镇现址重建,成为集师范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其办学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建藏汉双语教学模式,覆盖80%以上的少数民族学生;二是开设音乐、美术、体育等特色师范专业,形成“大文科”课程体系;三是深度融入民族地区教育生态,近五年累计为川西高原输送2000余名基层教师。

汶	川威州民族师范学校

历史沿革与战略定位

学校前身为西康省立威州师范学校,1953年更名为汶川县师范学校,2004年升格为阿坝州民族师范学校,2018年通过国家中职示范校验收。当前定位于“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人才摇篮”,承担着阿坝州70%以上乡村教师定向培养任务,同时开设非师范专业服务地方产业转型。

指标汶川威州民族师范学校四川藏区中职均值
建校时间1938年1990-2005年
民族学生占比92%78%
师范专业比例65%42%
对口支援市州广东省佛山市东部三省一市

师资结构与教学能力

现有教职工187人,其中藏族、羌族教师占47%,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8%。通过“民族地区教师专项培训计划”,近三年选派89名教师赴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研修。

类别本校数据全省中职均值
师生比1:141:18
硕士以上学历34%22%
民族语言授课能力82%15%
省级骨干教师28人平均12人/校

专业布局与人才培养

设置学前教育、藏汉双语教育、旅游服务等14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推行“2+1”培养模式,即2年在校学习+1年基层顶岗实习。近三年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保持在91%以上。

维度本校情况川西中职对比组
专业总数14个平均22个
师范类专业数9个6个
订单培养学生占比63%47%
基层就业率94%81%

民族教育特色实践

构建“三语四维”课程体系,除普通话外开设藏语、羌语选修课,开发《藏族民间舞蹈》《羌绣工艺》等32门校本课程。每年举办“民族教育成果展”,展示唐卡、多声部民歌等非遗项目教学成果。

  • 建立藏羌文化数字资源库,收录民间故事、歌谣等电子资料1.2TB
  • 与九寨沟、理县等12个县教育局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实行“学费全免+生活补助”政策
  • 设立“民族教育创新实验室”,研发适合高海拔地区的教学教具

教学设施与信息化建设

占地18.6公顷的新校区建有民族工艺实训楼、智慧教室等设施,配备价值2300万元的教学设备。建成覆盖全州的远程教学系统,实现与马尔康、若尔盖等7县中职学校的实时教研互动。

社会服务与辐射效应

近三年开展“送教到乡”活动137次,培训基层教师4200余人次。牵头组建“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职业教育联盟,联合开发生态监测、民族旅游等特色课程包。

通过八十余年的办学积淀,汶川威州民族师范学校形成了“扎根高原、文武兼修、师德铸魂”的办学传统。在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其“语言+技能+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显著示范价值。随着川西北生态经济走廊建设的推进,学校正着力打造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试验田,为破解高海拔乡村教师补充难题提供可持续方案。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3063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62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