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幼师学校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学校王牌专业(西昌幼师优势专业)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学校的王牌专业为学前教育,其办学特色深度融合民族地区教育需求与现代幼教理念。作为四川省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该校通过“双语教学+艺术特长+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专业依托凉山彝区文化资源,开设彝汉双语教育、民族艺术传承等特色课程,毕业生在川滇民族地区幼儿园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5%。校内建有省级幼教实训基地,配备蒙台梭利教室、奥尔夫音乐教室等专业化教学空间,形成“理论+实训+民族文化”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师资团队中30%为彝汉双语教师,80%教师具备幼儿园高级教师资格,充分保障民族地区幼教人才的培养质量。

西	昌民族幼儿师范学校王牌专业

一、专业历史沿革与地位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创办于1983年,是四川省首批设立的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特色专业。2018年被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重点专业”,2021年获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艺术传承创新基地”。

关键指标西昌民族幼师四川幼专阿坝师专
专业开办时间1983年2005年2010年
省级重点专业认定2018年2012年-
民族文化相关课程占比35%15%25%

二、课程体系构建

该专业采用“基础能力+民族特色+艺术特长”三维课程架构,形成“4+3+2”模块化课程体系:

  • 4大核心模块:幼儿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卫生保健学、教育活动设计
  • 3类特色模块:彝汉双语教学法、民族音乐舞蹈、非遗手工技艺
  • 2项实践模块:幼儿园见习(16周)+顶岗实习(20周)
课程类型理论课时实践课时民族特色课时
专业基础课64012080
专业技能课380360220
民族特色课150200350

三、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实行“双师双能”教师培养机制,组建了跨民族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86人,其中:

  • 彝汉双语教师27人(占31%)
  • 高级职称教师42人(占49%)
  • 幼儿园名师工作室成员15人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人
师资指标西昌民族幼师四川幼专凉山州幼师
师生比1:131:181:21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68%52%35%
双师型教师比例83%71%62%

四、教学设施配置

学校投资1.2亿元建设幼教实训中心,包含:

  • 模拟幼儿园实训区(8个班级规模)
  • 儿童行为观察实验室(配备眼动仪等设备)
  • 民族艺术工坊(彝绣、漆器制作车间)
  • 数字化绘本馆(藏书量3万册)
设施类型数量面积设备价值
实训教室26间3200㎡850万
民族特色教室9间1500㎡320万
智慧教室12间-280万

五、人才培养成效

近五年该专业累计培养毕业生1863人,就业质量显著提升:

  • 对口就业率:96.7%(民族地区公立园占比81%)
  • 教师资格证获取率:98.4%
  • 毕业生创业率:5.2%(民族手工艺方向为主)
  • 用人单位满意度:93.6%
年度20182019202020212022
初次就业率94.2%95.6%92.8%96.5%97.1%
升学率3.5%4.2%6.1%5.8%4.9%
民族地区留任率78%82%79%85%88%

六、民族特色创新

专业构建“三位一体”民族文化育人体系:

  • 课程融合:开发《彝族童谣创编》《民族游戏设计与指导》等特色教材
  • 实践渗透:组织学生参与“火把节亲子活动”“彝绣社团”等实践项目
  • 评价改革:将民族艺术技能纳入学业考核(占比20%)
特色项目参与学生数获奖情况社会服务次数
彝汉双语故事会1260人次省级金奖3项年均40场
民族玩教具制作892人次国家专利5项-
非遗进校园活动--年均80次

七、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发挥民族地区幼教服务中枢作用,构建“四位一体”服务体系:

  • 培训服务:年均培训民族地区幼师1200人次
  • 资源开发:建成彝汉双语数字资源库(含课件320套)
  • 扶贫攻坚:实施“一村一幼”帮扶计划(覆盖68个贫困村)
  • 国际交流:承接老挝幼教官员研修项目(3期)
服务项目201920202021
园长培训280人310人350人
转岗教师培训460人520人610人
送教下乡180次160次200次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

面对民族地区生育政策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速的新形势,专业发展存在以下挑战:

  • 生源质量波动:近三年新生中考平均分下降12分
  • 师资结构矛盾:年轻教师民族文化底蕴不足
  • 数字化转型压力: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缺口达60%

学校实施“三大提升计划”积极应对:

  • 课程改革计划:增加0-3岁早教方向课程模块
  • 师资培优计划:建立“导师制”民族艺术传承机制
  • 数字赋能计划:建设AR民族游戏资源库(预计投入300万)

经过四十余年的积淀与发展,西昌民族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已形成鲜明的民族教育特色和区域服务优势。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文旅融合、校地融合”的发展路径,不仅为民族地区输送了大量“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幼教人才,更成为传承创新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面向未来,该专业需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加强数字化教学转型和跨区域协同发展,持续提升服务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3818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44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