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普通高校

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宜春幼专校训历史)

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是“立德树人,笃学尚行”,这一校训凝练了学校的教育理念与文化传承,体现了对师范教育使命的深刻理解。作为一所专注于幼儿师范教育的高等专科院校,该校训强调以德为先的育人导向,倡导师生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精神。校训中的“立德”源自中华传统文化中“德才兼备”的育人思想,而“笃学尚行”则融合了知行合一的实践要求,彰显了学校立足基础教育、服务幼儿成长的办学定位。 从历史维度看,该校训的形成与学校发展历程紧密相关。学校前身为创办于20世纪中期的宜春师范学校,历经多次改制与升格,校训内容逐步凝练完善,既保留了传统师范教育的严谨性,又注入了新时代对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校训的提出不仅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应,也为师生提供了明确的价值遵循,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载体。

一、校训的文本解析与内涵

立德树人”作为校训的核心部分,直接指向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强调师德修养与品格塑造,要求师生将道德教育置于首位;“树人”则突出师范院校培养“人之师表”的特殊使命。这一表述与《礼记·大学》中“明德新民”的思想一脉相承,同时契合当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

宜	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

笃学尚行”侧重方法论指导,包含两层深意:

  • 笃学:倡导扎实钻研专业知识,尤其体现幼儿教育领域的复合型学习要求;
  • 尚行: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呼应幼儿教师职业中“保教结合”的实操特性。

二、校训的历史沿革与形成背景

学校的校训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

  • 初创期(20世纪50-80年代):前身宜春师范学校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为临时训导,侧重中师教育规范;
  • 转型期(1990-2010年):随着幼儿教育专业设立,提出“德艺双馨,幼教为宗”的阶段性理念;
  • 定型期(2014年升格后):经全校讨论,最终确立现校训,既继承历史传统,又体现专科办学新定位。

这一变迁折射出我国师范教育从技能训练向素质培养的转型,也反映出学前教育专业化程度的提升。

三、校训与办学特色的实践融合

学校通过多维路径将校训精神落地:

  • 课程体系设计:在《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等课程中强化“立德”要求;
  • 实训基地建设:建立80余所附属幼儿园,落实“尚行”理念;
  • 校园文化活动:定期举办“师德演讲”“保教技能比武”等特色活动。

典型案例包括“乡村幼师支持计划”,该项目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完成“道德实践日志”,既锻炼专业能力,又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四、校训的文化辐射与社会影响

校训文化已延伸至多个层面:

  • 人才培养成果:近年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达98%,用人单位对师德素养好评率为93%;
  • 区域教育服务:依托校训理念开发的《幼儿品德启蒙教育资源包》被周边200余所幼儿园采用;
  • 学术研究导向:教师发表的学前教育类论文中,涉及师德建设的占比达35%。

这种文化输出使校训超越了校园范畴,成为区域幼教行业的精神标杆。

五、校训的时代价值与发展展望

在“幼有所育”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校训被赋予新内涵:

  • 适应新时代师德要求:响应《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 应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将“笃学”延伸至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
  •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尚行”引导学生投身农村学前教育。

未来,校训将继续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灵魂,引导师生在变革中坚守教育初心,在创新中传承师范文化。这种动态调适的过程,正是校训生命力所在。

宜	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

纵观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训的历史与现状,其价值不仅在于文字的凝练,更在于对教育本质的持续探索。从传统师道精神的弘扬到现代幼教人才的培养,校训始终是引领学校发展的精神灯塔,也是中国师范教育小微化、专业化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在学前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这种扎根实践、德能并重的教育哲学,将为更多幼教工作者的成长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0382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