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哈尔滨广厦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哈广厦思政教育如何)

哈尔滨广厦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与学校定位和学生特点相适应的基本格局。该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体上能够遵循国家关于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认识到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机构设置、课程建设、师资配备、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部署。其实践路径主要体现在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辅之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并尝试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一定程度的结合。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如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向上、校园秩序总体稳定,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提升教育实效性、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等挑战。整体而言,哈尔滨广厦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处于持续探索和完善的阶段,致力于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和价值引领。

哈尔滨广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是落实这一根本任务的生命线。哈尔滨广厦学院紧密结合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和生源特点,构建了一套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体系。这一体系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渗透于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力求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哈尔滨广厦学院对此高度重视,致力于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与实效性。

  • 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学校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全面开设了《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及《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程,确保学时和学分足额到位。在教学管理上,建立了校院两级督导机制,定期开展教学检查和听课评课活动,以规范教学秩序,保障基本教学质量。
  • 教学方法探索:面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信息渠道多元的特点,学校鼓励思政课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部分教师尝试采用案例教学、专题研讨、课堂辩论、情景模拟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旨在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除了这些以外呢,也鼓励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辅助手段,丰富教学资源的呈现形式。
  • 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术会议和社会实践,以提升其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
    于此同时呢,强调教师的政治立场和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尽管做出了诸多努力,但思政课教学仍面临一些普遍性挑战,例如如何将宏大理论叙事与学生的个人生活体验更紧密地结合,如何有效回应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和思想困惑,从而真正实现入脑入心,这些仍是学校需要持续攻关的课题。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与拓展

除了课堂教学,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巩固和延伸思政课效果的重要途径。哈尔滨广厦学院将日常思政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主要通过辅导员队伍、党团组织和校园文化等载体来实施。

  • 辅导员队伍的核心作用: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学校基本建立了一支专职为主的辅导员队伍,负责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等工作。辅导员通过深入课堂、宿舍,组织主题班会、个别谈心等方式,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化解矛盾,解决实际困难。学校也注重对辅导员的培训和考核,提升其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
  • 党团组织的引领功能:学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通过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发展学生党员、组织主题团日活动、评选优秀团员团干等,加强对先进学生的培养和激励,形成示范效应。学生党支部和团支部成为凝聚青年、教育青年、服务青年的重要堡垒。
  • 校园文化的浸润熏陶:校园文化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哈尔滨广厦学院通过举办学术讲座、人文素养讲坛、文艺演出、体育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氛围。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等,都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具象化、生活化的有效尝试。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初步探索

推动所有课程承担起育人责任,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哈尔滨广厦学院作为应用型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

  • 理念引导与政策支持:学校在顶层设计上明确提出要强化“课程思政”意识,要求各专业课程挖掘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创新意识等融入专业课教学。通过教学大纲修订、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等方式,鼓励教师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 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尝试:在不同专业的教学中,教师们根据课程特点进行了有益尝试。
    例如,在经管类专业课程中,强调诚信经营、合规守法的重要性;在信息技术类专业中,引导学生树立网络空间安全意识、科技报国志向;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中,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感。这些尝试旨在使思政教育如盐在水,自然融入专业学习的全过程。

必须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避免“硬融入”、“贴标签”现象,如何提升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能力和自觉性,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都是学校未来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建设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平台,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至关重要。哈尔滨广厦学院也意识到这一点,并着手加强网络思政建设。

  • 官方平台的内容建设:学校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校园资讯、理论文章、榜样事迹、文化活动信息等,传播主流价值观,弘扬正能量。努力使网络平台成为服务学生、引导学生的新渠道。
  • 互动与引导:尝试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回应学生关切。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也逐步利用微信群、QQ群等工具,加强与学生的线上交流,进行思想引导和心理关怀。

但总体而言,学校的网络思政教育在内容创新性、形式吸引力、互动深度以及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何制作出学生真正喜爱、乐于传播的网络文化产品,有效应对网络上的杂音噪音,是需要持续投入智慧和资源的领域。


五、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哈尔滨广厦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取得基础性成效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其面临的挑战。这些挑战既有高校思政工作的共性,也有其作为民办应用型大学的特殊性。

  • 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触动学生心灵,转化为内在的信念和自觉的行动,是核心挑战。这要求教育内容更具说服力,教育方法更具感染力,教育者更具人格魅力。
  • 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投入:相较于公办高校,民办院校在思政工作专项经费、高水平师资引进、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可能面临更多资源约束。如何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思政工作的必要投入,是需要考量的问题。
  • 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作为应用型大学,思政教育如何更紧密地对接行业企业需求,突出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形成鲜明特色,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展望未来,哈尔滨广厦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应更加注重以生为本,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和成长需求,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应大力推动“课程思政”走深走实,形成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应显著加强网络思政的建设和投入,掌握网络育人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应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条件保障,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政工作队伍。最终目标是构建起一个更加科学、有效、充满活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6672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9736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