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贵阳幼专校训详解)

综合评述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是“立德树人,知行合一”。这八个字,言简意赅,内涵深邃,不仅是对学校办学理念与精神追求的高度凝练,更是对全体师生行为准则与价值取向的明确指引。它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精准地回应了幼儿师范教育的特殊使命与核心要求。“立德树人”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了道德品质在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奠基性作用,尤其突出了师范教育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传道”为先的本质。“知行合一”则聚焦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将内在的道德认知与专业知识外化为具体的教育行动,避免知识与行为的脱节。对于一所专门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高等学专科学校而言,这一校训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它要求未来的幼儿教师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保教知识与技能,更要拥有高尚的师德师风,并能将所学所思创造性地应用于呵护童心、启迪智慧的教育实践之中,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因此,深入理解和自觉践行“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校训,对于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塑造办学特色、培育优秀人才、服务地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指导价值。
下面呢将对此校训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详细阐述。

“立德树人,知行合一”校训的深刻内涵解析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立德树人,知行合一”,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体系。


一、 “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与价值基石

“立德树人”作为校训的首要组成部分,确立了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功能,即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塑造和价值的引领。

  • “立德”之要义: “德”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对于个体而言,“立德”意味着要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健全的人格。具体到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语境中,“立德”具有双重指向。其一,是对全体师生员工普遍的道德要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遵纪守法等基本道德规范。其二,也是更为核心的,是特指对师范生——未来幼儿教师的师德要求。幼儿教师是幼儿离开家庭后接触的第一批“重要他人”,其言行举止、道德风貌对幼儿的早期品德发展具有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影响。
    因此,“立德”对于幼师生而言,意味着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涵养仁爱之心,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道德榜样。
  • “树人”之目标: “树人”明确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它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片面追求分数或技能。在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树人”的目标具体体现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扎实的保教理论知识、突出的保教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幼儿教师和学前教育工作者。这一“树人”过程,是以“立德”为基础的,旨在培养出既有才学、更有品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立德”与“树人”的辩证关系: “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无德则人不成;“树人”是“立德”的目标和归宿,树人的过程必然贯穿着立德。二者统一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求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二、 “知行合一”: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与方法论

“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尤其由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系统阐发,强调认识(知)和实践(行)的辩证统一。将其作为校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强调实践、注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特色。

  • “知”是基础: 这里的“知”,既包括对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儿童发展规律、保教知识的系统学习与掌握,也包括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解与认同。没有扎实的“知”,行动就会失去方向、缺乏根基。学校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理论教学,为学生构建起坚实的专业知识体系,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 “行”是关键: “行”即实践、行动、践行。对于幼儿师范教育而言,“行”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学前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各项保教技能、与幼儿互动沟通的能力、班级管理的能力、家园共育的能力等,都必须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获得和提升。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建立完善的见习、实习制度,建设高水平的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技能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行”的机会,使其在实践中检验、巩固和深化所学之“知”。
  • “合一”是境界: “知行合一”的精髓在于“合一”,即反对将知与行割裂开来。它要求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知)自觉地、创造性地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行),同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进一步提升认识(新的知),从而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螺旋式上升。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能否做到“知行合一”,是衡量其专业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尺。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能说出教育理念,更能将其转化为生动、有效的教育行为,在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实现教育的智慧。


三、 校训的内在统一性与对幼儿师范教育的特殊意义

“立德树人”与“知行合一”并非彼此孤立,而是内在统
一、相辅相成的。在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教育实践中,二者共同作用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立德树人”为“知行合一”指明了价值方向。我们强调的“行”,不是盲目的实践,而是在“德”的引领下的行动。师范生在实践中所展现的爱岗敬业、关爱幼儿、为人师表等行为,本身就是“立德”的体现和“树人”的过程。同样,“知行合一”为“立德树人”提供了实现路径。高尚的师德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承诺或理论知识层面,它必须通过具体的教育行为(行)来体现和锤炼。一个教师是否真正具有仁爱之心,要看她/他如何对待每一个幼儿,如何解决幼儿之间的矛盾,如何与家长沟通。正是在“知行合一”的反复磨砺中,内在的德性才能得以巩固和升华。

对于幼儿师范教育这一特定领域,此校训的意义尤为凸显。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幼儿教师是奠基未来的关键力量。他们的“德”与“行”直接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立德树人,知行合一”作为校训,正是对自身肩负使命的深刻洞察和主动回应。它要求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必须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的统一体,是既有教育情怀又具实践智慧的“知行合一”的现代幼教人才。


四、 校训引领下的办学实践与校园文化塑造

校训并非悬置于空中的口号,而是深深融入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办学治校各个环节的灵魂。

教育教学方面,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将价值塑造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于此同时呢,强化“知行合一”的导向,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训实习比重,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确保学生学以致用。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学问之师,更要做品行之师,以身示范“立德树人”的真谛;同时鼓励教师深入幼儿园一线,了解实践需求,提升自身的实践指导能力,成为“知行合一”的表率。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技能文化节、志愿服务等多种载体,营造崇尚师德、重视实践的浓厚氛围,使“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内化于师生之心,外化于师生之行,成为学校独特的文化标识和精神基因。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立德树人,知行合一”,是其办学历史、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它既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思想,又彰显了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更精准契合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规律。这八字校训,如同灯塔,指引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如同熔炉,锻造着师生的精神品格;如同基石,支撑着学校为贵州省乃至全国的学前教育事业持续输送一批又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秀人才。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深入理解和践行这一校训,对于学校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具有永恒而重要的意义。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7216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630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