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朔师校训历史)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训的综合评述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一所扎根于晋北地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等学府,其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仅是其立校育人的精神核心,更是其深厚历史底蕴与鲜明师范特色的集中体现。这八字校训,言简意赅,底蕴深厚,源自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名言,精辟地概括了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与崇高追求。“学高为师”强调了为师者必须具备渊博的学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和持续学习的能力;而“身正为范”则突出了教师作为道德楷模的角色,其高尚的品德、端正的行为是学生最直接、最生动的学习榜样。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师范”二字的完整内涵,即“堪为人师而模范之”。追溯其历史,这则校训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与学校的发展历程紧密交织。学校的前身可追溯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朔县师范学校,在长达数十年的中等师范教育办学实践中,这一理念便已深深融入血脉,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扎根基层、服务地方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在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后,面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和时代发展的新挑战,学校正式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确立为校训,这既是对优良办学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自身使命的重新确认与庄严承诺。它不仅是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更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不断前行,塑造了学校独特的文化气质与精神风貌。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训的深度阐释与历史溯源
一、 校训的文本解析与深刻内涵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虽然仅有八个字,但其内涵却极为丰富和深刻,它从“学识”与“品德”两个维度,对“师范”的本质进行了最精炼的诠释。

“学高为师”的维度解析

“学高为师”首要强调的是“学”的重要性。这里的“学”,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它包含多个层面:

  • 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必须系统、深入地掌握所教学科的基础理论、核心知识和前沿动态,形成精深的学科素养。这是传授知识、解答疑惑的根本前提。
  • 广博的文化素养:教师不应是只精通一门专业的“窄士”,而应具备宽广的知识视野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涉猎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能够使教学更加生动丰满,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求知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 科学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学高”不仅指学科知识,更包括如何传授这些知识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以及现代教学技能与技术。懂得教育规律,善于因材施教,能够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是现代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体现。
  • 持续的学习与创新精神:在知识更新加速的时代,“学高”更是一种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教师必须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追踪学科新发展,探索教学新方法,与时俱进,才能确保自己“为师”的资格永不褪色。

因此,“学高为师”是对教师学术水平、专业能力和终身学习态度的总要求,是教师安身立业之“根基”。

“身正为范”的维度解析

“身正为范”则将焦点从“学识”转向“人格”,凸显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和道德性。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道德品行的引路人。其内涵包括:

  • 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恪尽职守,乐于奉献。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学生的成长成才放在首位。
  • 端正的个人品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公正无私。教师的言行举止,无一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仁爱的师者情怀:对学生充满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情感的力量滋养学生的心灵,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 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教师自身应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身作则,为学生展示如何面对压力、处理矛盾、追求幸福生活,成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表率。

“身正”是“为范”的前提,它要求教师必须是一个道德上的“完人”,其本身就是一部活的德育教材,通过身教完成最有效的道德教育。

“学高”与“身正”二者辩证统一,缺一不可。徒有“学高”而“身不正”,则如无德之才,难以赢得学生的真心尊敬,甚至可能误导学生;徒有“身正”而“学不高”,则虽有心无力,无法胜任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的重任。唯有二者兼备,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成为学生学术上的导师和人生路上的楷模。这正是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希望通过校训向每一位师生传递的核心价值理念。


二、 校训的历史渊源与演进历程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训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是学校数十年办学历史积淀的结晶,是其师范教育传统一以贯之的灵魂所在。

思想渊源:对中华优秀教育传统的继承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的教育文化传统之中。自古以来,中国对教师的要求就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汉代思想家杨雄在《法言》中提出“师者,人之模范也”,首次明确了教师的模范角色。唐代韩愈在《师说》中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将“传道”(传递思想、塑造品德)置于“授业”(传授学业)之前,强调了教师道德引领的首要职责。近代以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更是践行并光大了这一思想,他提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并以其一生诠释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师德。朔州师专的校训,正是对这份跨越千年的教育智慧最直接的承接和最凝练的表达。

校史沿革:从中等师范到高等专科的精神传承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创建的朔县师范学校。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中等师范教育阶段,学校虽未正式提出如今的八字校训,但“学高”与“身正”的要求已然渗透在办学实践的方方面面。那个时期的中师教育,极其重视学生基本功(如“三笔字”、普通话、音体美素养)的训练,强调“一专多能”,这体现了对“学高”的务实追求;同时,实行严格的寄宿制管理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劳动观念和教师职业认同感,这正是在锤炼“身正”的品格。一代代中师毕业生以其扎实的技能和朴素的作风,成为晋北地区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身上早已烙下了校训精神的雏形。

进入21世纪,随着教育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在学校合并、升格为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这一重大转型时期,明确一个既承载历史、又指引未来的校训变得尤为重要。于是,学校正式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字箴言确立为校训。这一行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它是对过去中师办学优良传统和核心精神的总结与固化,确保了学校文脉的延续性和认同感。
  • 它是学校办学层次提升后,对自身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的更高要求。作为高等学校,不仅要求“学”更深、更广,也对师生的学术规范、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新期待。
  • 它是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对师范教育本质的坚守与重申。面对社会的多元变迁和各种挑战,校训如同定盘星,提醒全体师生不忘师范初心,牢记育人使命。

因此,校训的正式确立,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自觉的文化选择和精神宣言,标志着其师范教育理念走向了更加成熟和自觉的阶段。


三、 校训的践行载体与现实意义校训绝非悬置于门楣之上的空洞口号,而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载体和实践活动,生动地融入朔州师专的校园生活,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并展现出巨大的现实意义。

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将校训精神全面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 课程体系设置:在专业课程中强调深度和前沿性,夯实“学高”的基础;同时,开设丰富的通识教育课程、教师职业道德必修课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筑牢“身正”的根基。
  • 教学实践环节:高度重视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演练如何将“学识”转化为“教学行为”,同时观察和体验优秀教师的“师德风范”,实现知行合一。
  • 考核评价标准:在评价学生时,不仅看重学业成绩(学高),更将师德修养、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体系(身正),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塑造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滋养校训精神的沃土:

  • 师德师风建设:学校持续开展师德标兵评选、师德承诺等活动,树立身边的“学高身正”典范,激励广大教师以身作则,成为校训的率先践行者。
  • 学生社团活动:鼓励和支持与师范特色相关的社团,如演讲与口才协会、书法协会、支教社团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专业技能,陶冶情操,服务社会。
  • 校园环境布置:在教学楼、图书馆、校园景观等场所,通过铭牌、石刻、宣传栏等方式展示校训,使其无处不在,潜移默化地浸润师生心灵。

服务地方与社会担当

校训的精神也指引着学校的社会服务方向:

  • 基础教育支持:作为朔州地区教师的摇篮,学校毕业生大多服务于本地中小学,他们带去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学高身正”的职业风范,直接提升了区域基础教育的质量。
  • 文化传承与引领:学校师生经常深入社区、乡村,开展传统文化宣讲、科普讲座、艺术展演等活动,履行高校文化传播的职责,展现了“师范”的社会价值。
  • 应对时代挑战: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推进“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校训所强调的“全面发展”和“师德为先”显得尤为重要。它激励学校培养更能适应新时代要求、兼具深厚学识与高尚人格的“大先生”,而非仅仅是“教书匠”。

四、 校训的时代价值与未来展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校训,历经时光洗礼,其价值非但没有衰减,反而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爆炸和技术迭代对教师的“学高”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具备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够引导学生探索未知、创造新知。朔州师专的校训正时刻提醒师生,要将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永葆学术活力。

在社会价值多元化的今天,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更为复杂,他们对精神引领和人格榜样的需求更为迫切。“身正为范”的师德要求因而变得愈发关键和紧迫。校训告诫未来的教师们,必须坚守道德底线,提升人格魅力,以自身的光明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展望未来,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继续高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旗帜,将其深度融入学校治理、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它将继续作为全校师生的价值坐标和精神家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朔师人砥砺学问、修养德行,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和输送更多“四有”好老师,作出无愧于时代和历史的贡献。这八字校训,必将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历久弥新,薪火相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1942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481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