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辽宁警察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辽宁警院思政教育评价)

辽宁警察学院作为一所培养公安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行业特色。学院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政治建警、政治建校方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致力于培养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预备人民警察。其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注重理论灌输,更强调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严格的警务化管理、丰富的实践教学以及深入人心的忠诚教育,构建了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育人体系。学院通过强化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确保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于此同时呢,学院将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培育深度融合,利用辽宁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锻造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公安后备力量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辽宁警察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其办学治校的生命线和灵魂所在,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警务人才、怎样培养警务人才、为谁培养警务人才的根本问题。学院深刻认识到公安院校的特殊使命,将思想政治教育置于一切工作的首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作模式和卓有成效的育人机制。


一、 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筑牢思政工作的“四梁八柱”

学院党委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院长任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全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院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在制度层面,学院构建了一套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

  • 理论学习制度化:建立健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学生党团课学习等制度,确保理论学习常态化、规范化。
  • 考核评价一体化:将思想政治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聘、干部选拔任用、学生评奖评优的首要标准,实行“思想政治素质一票否决制”。
  • 队伍建设专业化:严格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选聘、管理、考核制度,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工作骨干队伍。

这套严密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使其有章可循、有力推进。


二、 主渠道建设:发挥思政课的关键课程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辽宁警察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其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在课程体系上,学院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开齐开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等核心课程,并充分结合公安院校特色,开设了“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公安群众工作”等具有鲜明职业导向的选修课程,形成了“必修+选修”、“理论+职业”的课程群。

在教学改革上,大力推进“课堂革命”。积极探索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将波澜壮阔的公安实践、鲜活生动的英雄模范事迹引入课堂。
例如,在讲授“依法治国”内容时,会结合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实际案例;在讲授“忠诚”价值观时,会深入剖析公安英烈的崇高精神。这种紧密结合职业背景的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共鸣。

在师资建设上,实施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计划。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素养。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还要熟悉公安业务,能够用“警察语言”讲好“政治道理”,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和专业成长的指导者。


三、 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学院坚定树立“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的理念,深入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公安类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富矿。在讲授侦查学、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等专业课程时,教师不仅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更会有机融入法治教育、廉政教育、忠诚教育、为民宗旨教育和职业精神教育。
例如,在讲授侦查讯问时,强调程序合法、保障人权;在讲授治安管理时,强调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在讲授刑事技术时,强调科学严谨、实事求是。这种融入式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业务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筑牢了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道德底线。

学院通过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开展教师培训、评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名师等一系列举措,引导全体教师自觉承担起育人责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构建了“门门有思政、人人讲育人”的生动局面。


四、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于细微处见精神

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绝非仅限于课堂,更体现在严格规范的日常管理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这是一种“养成教育”。

学院实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这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优势和重要载体。从一日生活制度、内务卫生、警容风纪到队列训练,每一项严格的规定都不是简单约束,而是对学生纪律意识、作风养成、集体观念和职业认同感的锤炼。通过日复一日的规范化生活,学生们逐渐将令行禁止、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警察职业要求内化为自觉行为,培养了强烈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团队精神。

学生管理工作是日常思政的主阵地。辅导员(队长)队伍24小时与学生在一起,既是管理者,更是教育者和关怀者。他们通过深入课堂、深入宿舍、深入学生内心,开展细致入微的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实际困难,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

党团组织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学院高度重视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严格标准程序,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通过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团日、主题党日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广大学生共同进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警苑大讲堂”、英模事迹报告会、主题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寓教于乐,营造了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


五、 实践育人环节:在实战中淬炼忠诚警魂

知行合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辽宁警察学院充分利用各类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锤炼过硬本领,坚定从警报国的理想信念。

学院建有完善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内拥有模拟派出所、侦查实训室、心理行为训练场等先进设施,用于开展仿真实训。校外与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定期进行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

在实习期间,学生们奔赴基层公安一线,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在指导民警的传帮带下,直接参与接处警、巡逻防控、调解纠纷、服务群众、案件办理等各项公安工作。
这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实战技能,更让他们深切体会到公安工作的艰辛与崇高,感受到人民群众对平安的渴望,从而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职业荣誉感、责任使命感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许多学生在实习后感慨:“书本上的‘为人民服务’是抽象的,但当我真的为老百姓解决了一个难题,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时,我才真正明白了这五个字的千钧之重。”

此外,学院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大型活动安保、节假日执勤、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这些经历既是宝贵的职业体验,更是最生动、最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让学生们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价值,在服务人民中升华思想。


六、 特色与优势:红色基因与忠诚教育的深度融合

辽宁警察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成效显著,在于其充分利用了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和行业特色,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点。

其一,是得天独厚的红色教育资源。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拥有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学院将这些资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常态化组织学生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雷锋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重走英雄路”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现场感受中接受精神洗礼,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其二,是贯穿始终的忠诚警魂教育。“对党忠诚”是人民警察的首要政治品质,也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最核心、最鲜明的主题。学院将忠诚教育融入方方面面:新生入学第一课就是忠诚教育,宣誓仪式突出忠诚誓言,课堂教学阐释忠诚内涵,文化活动歌颂忠诚事迹,实践锻炼检验忠诚品质。通过这种全方位、沉浸式的教育,确保“忠诚”二字融入血脉、植入灵魂,引导学生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辽宁警察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严谨、高效且富有特色的育人体系。它坚持以生为本,聚焦公安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夯实主渠道、深化课程思政、严格日常管理、创新实践育人等一系列扎实举措,将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成功地为公安队伍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政治可靠、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2142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65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