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北京科技大学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北科大校训渊源)

北京科技大学校训的综合评述北京科技大学的校训“求实鼎新”凝练而深刻地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精神传承。这一校训虽于2011年正式确立,但其思想根源可追溯至学校自1952年建校之初便深深植根的行业特色与时代使命。“求实”二字,承载了北科大作为中国钢铁工业重要人才摇篮的厚重历史,强调脚踏实地、严谨治学、注重实践、追求真知的务实作风,这与学校在冶金、材料等工程领域长期坚持的产学研紧密结合传统一脉相承。“鼎新”则彰显了在新时期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开拓未来的雄心壮志,反映了学校从单科性工科院校向多科性研究型大学转型过程中,对科技创新和时代精神的主动呼应。“求实”是根基,“鼎新”是方向,二者辩证统一,共同构成了北科大人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这四字校训不仅是对过去数代师生投身国家工业化建设、求真务实精神的总结,更是对面向未来、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庄严承诺,是凝聚人心、激励师生不断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北京科技大学的校训及其深厚历史

北京科技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其发展历程与新中国工业化的宏伟步伐紧密相连。学校的校训,是其大学精神最核心、最凝练的表达,是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也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集中体现。北京科技大学的现行校训是求实鼎新。这四个字,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既扎根于学校辉煌而厚重的历史传统,又着眼于未来发展的时代要求,是北科大身份认同和精神旗帜的象征。

“求实鼎新”校训的正式确立与内涵解读

北京科技大学现在的校训“求实鼎新”并非建校之初就已制定,而是在学校的发展进入新历史阶段后,经过广泛征集、深入研讨和慎重决策,于2011年,即学校迎来第59个周年之际,正式发布的。这一举措是学校文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旨在提炼和升华长期办学历程中形成的独特精神气质,并为其未来的发展注入新的精神动力。

对“求实鼎新”这一校训的解读,可以从两个关键词入手:

  • 求实:“求”即探索、追求;“实”即真实、实在、事实、实践。“求实”意指追求真理、探索真相,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强调的是一种严谨务实、勤奋扎实的学风和工作作风。它要求师生在学术科研上尊重客观规律,坚持真理,反对虚假浮夸;在学习和工作中埋头苦干,注重实践,讲求实效。这是北科大作为传统工科强校立校之本的真实写照,源于其长期以来在冶金、材料、矿业等艰苦行业中形成的坚韧不拔、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行业文化基因。
  • 鼎新:“鼎”在古代为立国之重器,象征着尊贵、权威和稳固,亦有“鼎力”之意,表示全力支持;“新”即创新、革新、万象更新。“鼎新”意指鼎力创新、追求革新、勇于开拓。它倡导的是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鼓励师生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动科技创新、理论创新、文化创新和管理创新,永葆与时俱进的活力。这体现了学校在新时代背景下,力争上游,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战略决心和远大抱负。

“求实”与“鼎新”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求实”是“鼎新”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扎实的功底和务实的态度,创新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鼎新”是“求实”的目标和升华,在扎实基础上的创新才能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实现真正的价值。这一校训完美契合了国家“实干兴邦”与“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成为了激励所有北科大人不断前进的精神内核。

校训精神的历史溯源与传承

尽管“求实鼎新”四字校训在2011年才正式汇总提出,但其蕴含的精神内核却深深植根于北京科技大学近七十年的办学历史之中,与学校的发展变迁息息相关。北科大原名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立于1952年,由当时北洋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山西大学、北京工业学院、西北工学院等名校的矿冶系科汇集而成,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被誉为“钢铁摇篮”。

从建校之初,学校的命运就与国家钢铁工业的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那个百废待兴、激情燃烧的年代,国家的迫切需要是培养大量能够深入生产一线、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专业人才。这一时代使命深刻地塑造了学校的早期文化:

  • 崇尚实践,注重应用:当时的教学和科研极度强调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师生们经常深入厂矿企业,在轰鸣的车间和高炉前学习、研究、实习。“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口号,更是行动指南。这种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求真知的学习作风,正是“求实”精神的源头活水。
  • 艰苦朴素,踏实肯干:冶金矿业行业环境艰苦,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这种行业文化浸润了校园,形成了北科大学生勤奋、朴实、扎实的独特气质。“脚踏实地”成为一代代北科大人的鲜明标签。
  • 矢志报国,担当使命:学校为共和国钢铁事业而生,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急需的人才,为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种强烈的行业归属感和国家使命感,是驱动师生们不懈奋斗的深层动力。

改革开放后,学校于1988年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开启了从单科性工学院向多科性大学转型的新征程。面对新的形势,“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校在保持传统学科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学科和基础学科,科研方向也从解决 immediate 的生产技术问题,逐步向前沿基础研究和高端应用创新延伸。学校倡导科技创新,鼓励原始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不断提升。这一时期, “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意识在校园内愈发强烈,为日后“鼎新”精神的明确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

进入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席卷世界,科技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北京科技大学审时度势,明确了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在这一背景下,仅仅强调“求实”已不足以引领学校未来的发展,必须将“创新”提升到与“求实”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
因此,将“求实”与“鼎新”结合,正式确立为校训,成为历史的必然。它既是对过去优良传统(求实)的继承和肯定,也是对未来发展方向(鼎新)的明确和宣示。

校训在办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求实鼎新”的校训绝非悬于墙上的空洞口号,而是深深融入北京科技大学办学治校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广大师生的日常行为之中。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始终坚持“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本科教育强调扎实的数理和专业基础(求实),同时通过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量实习实践基地、科技创新项目(如“摇篮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极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鼎新)。毕业生以其“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足”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在科学研究方面,北科大的科研工作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解决关键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体现求实精神),也高度重视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鼓励探索未知、勇攀科学高峰(体现鼎新精神)。学校在冶金、材料、矿业等传统优势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的同时,在人工智能、纳米科技、新能源、生物技术等前沿交叉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创新成果。

在校园文化方面,“求实鼎新”的精神通过各种载体和活动得以弘扬。新生入学教育、校史讲座不断讲述着学校的“求实”传统;各类学术讲座、科技竞赛、创新论坛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鼎新”热情。校园内的道路、楼宇命名,以及雕塑景观等,也潜移默化地传递着这一核心价值观。

在社会服务方面,学校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业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联盟,将创新的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正是“求实”与“鼎新”结合的最佳例证。

校训的当代价值与未来意义

在当今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背景下,北京科技大学的校训“求实鼎新”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它是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理念的大学诠释。在国家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建设制造强国的今天,北科大所秉承的“求实”精神——脚踏实地、专注笃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珍贵和急需。它是抵制浮躁风气、坚守学术本真的定力之源。

它是响应“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以理工科见长的高水平大学,北科大肩负着为国家科技创新输送人才、提供技术支撑的重任。“鼎新”精神号召全校师生敢于挑战前沿、勇于突破瓶颈,在科技自立自强中扮演关键角色。

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价值指引。“求实”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诚信、扎实、可靠;“鼎新”激励学生如何成就事业——敏锐、勇敢、创造。二者结合,培养出的正是德才兼备、既能扎根奉献又能引领未来的杰出人才。

总而言之,北京科技大学的校训“求实鼎新”,是其近七十年办学历史的智慧结晶,是数代北科大人精神风貌的浓缩升华。它来源于历史,作用于现在,更指引着未来。这四字箴言将继续作为北京科技大学的灵魂所在,凝聚全体师生校友的力量,激励学校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上,不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3460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95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