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陕服校训详解)

关于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校训的综合评述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的校训“锲而不舍,玉汝于成”,是一则内涵深刻、源远流长的精神格言,它不仅是对学院办学理念与精神追求的精准概括,更是对全体师生员工行为准则与价值取向的明确指引。这八字校训,汲取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将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与成就大业的必然规律紧密结合,赋予了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教育意义。“锲而不舍”源自《荀子·劝学》,强调的是一种持之以恒、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它要求师生在面对学业、科研、事业乃至人生中的各种困难与挑战时,必须具备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而“玉汝于成”则出自《诗经·大雅》的演化,意指艰难困苦的环境如同打磨玉器一般,能够助人成功,成就非凡。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闭环:唯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克服万难,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对于一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特色高校而言,这一校训尤其贴切。它激励着师生在服装设计、工程制造、艺术创作、商业管理等具体领域深耕细作,追求卓越,寓意着每一件精美服饰的诞生、每一项技术难题的攻克、每一个创新想法的实现,都离不开这份“锲而不舍”的执着与“玉汝于成”的磨砺。深入阐释其内涵、追溯其渊源、并结合学院的实际发展,对于理解学院的文化基因、凝聚师生共识、推动学院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校训的深度阐释


一、 校训的文本解析与渊源追溯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的校训“锲而不舍,玉汝于成”,虽然仅有八个字,但其承载的文化重量和历史深度却极为厚重。对其进行细致的文本解析和渊源追溯,是理解其精髓的基础。

“锲而不舍”一词,直接典出于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的不朽名篇《劝学》。原文为:“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其本意是用雕刻作比喻: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即使是腐烂的木头也无法折断;但如果坚持不懈地刻下去,哪怕是金属、玉石也能雕刻出精美的花纹。这里的“锲”指雕刻,“舍”指放弃。这个词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一个普世真理: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天赋或机遇的偶然,而在于是否具备持之以恒、永不松懈的毅力和决心。它强调的是一种主观能动性,一种面对目标始终如一的专注和投入精神。将“锲而不舍”置于校训之首,体现了学院将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视为求学、治学、乃至立身之本的核心价值观。

“玉汝于成”这一短语,其文化意蕴更为悠长。它脱胎于《诗经·大雅·民劳》中的“王欲玉女,是用大谏”,后经北宋哲学家张载在《西铭》中提炼为“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的经典表述,最终演化为“玉汝于成”的成语。“汝”意为“你”,“成”指成功、成就。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像打磨玉石一样磨练你,使你成功”。其深层哲学内涵在于,它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困苦、挫折磨难,视为成就一个人、使其变得更为优秀的必要条件和宝贵财富。正如璞玉需要经过精心雕琢才能显现其温润光华一样,一个人也必须在实践中经受考验、在逆境中磨砺心志,才能提升能力、涵养德行,最终实现自我的超越与完善。“玉汝于成”蕴含的是一种积极的、辩证的苦难观和成长观,它告诉人们,困难并非阻碍,而是阶梯;压力并非负担,而是动力。

因此,“锲而不舍”与“玉汝于成”二者构成了一个极其严密且富有动感的逻辑体系。前者是过程与方法,是主体为实现目标所应秉持的态度和行动;后者是结果与境界,是主体经历磨练后必然抵达的终点和收获的升华。没有“锲而不舍”的坚持,“玉汝于成”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若无“玉汝于成”的信念支撑,“锲而不舍”也可能在漫长的征途中失去方向与意义。这八字校训,将个体的主观努力与客观的成长规律完美结合,既是谆谆教诲,也是殷切期望,凝聚着学院对每一位成员的深刻期许。



二、 校训与办学理念、学科特色的内在契合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作为一所以服装艺术为特色,工、艺、文、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校训“锲而不舍,玉汝于成”与自身的办学定位、学科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高度的内在契合。

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契合。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尤其强调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无论是服装设计从创意构思到成品制作的漫长过程,还是服装工程技术从理论计算到工艺实现的精确把控,亦或是市场营销从策略制定到落地执行的每一个环节,都绝非一蹴而就。设计灵感的捕捉需要反复推敲,版型的精准需要无数次修改,面料的突破需要持续的实验,市场的认可需要漫长的培育。这一切,都极度依赖“锲而不舍”的专注和耐心。
于此同时呢,在实践过程中,失败和挫折是常态,如何从失败中学习,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正体现了“玉汝于成”的深刻哲理。学院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式教学、工作室制等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环境中经受锻炼,正是“玉汝于成”理念的生动实践。

与艺术创作和工程技术结合的契合。 服装领域是艺术与工程技术紧密结合的典型代表。艺术追求个性的表达和美的无限可能,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其落地却需要严谨的工程技术作为支撑。一件高级定制礼服的诞生,既是设计师艺术灵感的璀璨绽放,也是版师、工艺师们精益求精、毫厘不爽的技艺结晶。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场“锲而不舍”的马拉松。艺术家需要对细节无限苛求,工程师需要对参数反复验证。而最终当作品获得认可,无论是登上国际T台还是满足市场需求,所带来的成就感,正是“玉汝于成”的最佳诠释。校训精神鼓励师生在艺术与技术交叉的领域勇于探索,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

与学院发展历程的呼应。 任何一所高校的成长壮大,都非一帆风顺。陕西服装工程学院从创立至今,必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这其中,必然充满了各种艰辛与挑战,如学科建设的攻坚、师资队伍的培养、校园文化的积淀、社会声誉的提升等。学院能够一步步发展至今,本身就是一代代“陕服人”秉持“锲而不舍”精神,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难关的克服,都使得学院的基础更加夯实,特色更加鲜明,这恰恰是“玉汝于成”在机构层面上的体现。校训因此不仅是面向师生的,也是学院自身精神血脉的真实写照。

  • 在设计教学中:鼓励学生为一个创意方案进行数十甚至上百次的草图修改,为一种色彩搭配进行反复比对,这种“锲而不舍”是成就优秀设计师的基石。
  • 在工程实训中:要求学生精准控制缝纫工艺,熟练掌握新型材料特性,攻克生产工艺难题,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玉汝于成”的磨练。
  • 在创新创业中:支持学生团队不断试错、迭代产品、开拓市场,其背后的精神动力正是源于校训所倡导的坚韧与乐观。


三、 校训对师生群体的具体指引与价值
校训的价值在于其引领和教化功能。“锲而不舍,玉汝于成”对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的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分别提出了明确的行为指引和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对学生的指引价值:

  • 树立正确的学业观: 引导学生认识到学术研究和知识获取是一个长期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面对深奥的理论和复杂的技能,需要沉下心来,发扬“钉钉子”精神,一点一滴地攻克。
  • 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 在学业压力、竞争挑战、就业困惑面前,校训教导学生要把困难视为成长的垫脚石,培养抗挫折能力和心理韧性。一次不理想的成绩、一个未被采纳的设计、一次失败的实验,都应成为“玉汝于成”的养分,而非放弃的理由。
  • 塑造积极的职业精神: 未来无论从事设计、技术还是管理岗位,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至关重要。校训所蕴含的执着与专注,正是未来职场中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

对教师的指引价值:

  • 恪守教书育人的职责: 教育是“慢工出细活”的事业,需要教师具备“锲而不舍”的耐心和爱心。无论是课堂教学、实践指导还是学生思想工作,都需要持之以恒的投入和奉献。
  • 追求学术与技术的卓越: 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如科研攻关、技艺提升、教学改革,同样是一个需要不断坚持和突破的过程。校训激励教师在专业领域深耕不辍,以达到“玉汝于成”的境界,从而更好地反哺教学。
  • 成为学生的人生榜样: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最好的教材。一名以身作则、展现“锲而不舍”精神、并能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长中困难的教师,本身就是校训最生动的诠释者。

校训通过融入校园文化、课程思政、学风建设等各个环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师生,逐渐内化为一种共同的价值认同和行为习惯,形成学院独特的文化气质和精神风貌。



四、 校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体现与传承
校训并非悬置于墙上的空洞口号,而是需要通过各种载体和活动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其真正“活”起来,成为流淌在校园血液中的文化基因。

物质环境的融入: 校训会被醒目地镌刻在校门、主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等校园标志性建筑上,或制成牌匾悬挂于重要场所。这使其成为校园物理环境的一部分,时时提醒师生铭记于心。学院的形象标识系统、宣传材料、办公用品等,也可融入校训元素,强化视觉识别。

制度行为的保障: 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教学管理、科研奖励、学生评价、师德考核等,其制定和实施都应体现校训的精神内核。
例如,奖励那些在困难条件下坚持取得创新成果的师生,表彰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长期默默奉献的教职工,都是在制度层面倡导“锲而不舍,玉汝于成”的价值导向。

文化活动的承载: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传承校训的重要平台。

  • 举办以“坚持”、“奋斗”、“创新”为主题的讲座、论坛、报告会,邀请行业精英、优秀校友分享他们“锲而不舍,玉汝于成”的成长故事。
  • 组织专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鼓励学生在挑战中磨练意志,在竞争中追求卓越,亲身体验从坚持到成功的全过程。
  •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锻炼能力、砥砺品格,感受“玉汝于成”的真实含义。

榜样故事的传播: 深入挖掘和宣传师生中践行校训精神的先进典型和感人故事。无论是刻苦钻研终获大奖的学生,还是潜心教学科研数十年如一日的教师,他们的故事都是校训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通过校园媒体、宣传栏、新媒体平台等进行广泛传播,能够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和感染力。

通过以上多维度的融入与传承,校训“锲而不舍,玉汝于成”便能从文本走向实践,从理念化为行动,最终成为凝聚人心、激励奋进、塑造特色的强大文化力量,推动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在高等教育的发展浪潮中不断开创辉煌的未来。这种文化的积淀与传承,是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的校训“锲而不舍,玉汝于成”是一个内涵丰富、结构严谨、富有生命力的思想体系。它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契合学院的办学特色与发展实际,为师生提供了明确的价值指引和精神动力。其意义不仅在于言辞的古雅,更在于它能够切实地引导每一位“陕服人”在求知、工作、人生的道路上,始终保持一份执着与坚韧,勇敢面对一切挑战,并坚信所有的努力终将获得丰厚的回报。这正是这八字校训历久弥新的永恒魅力所在。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3883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54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