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主攻方向是什么,怎么样(学院主攻方向)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主攻方向综合评述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植根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地方性高职院校,其主攻方向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特别是黔东南州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独特的产业布局。学院的核心定位是成为服务地方、特色鲜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其主攻方向可以概括为:以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灵魂,以生态农业与旅游管理为双翼,以现代服务与康养产业为支撑,以乡村振兴与基层人才培养为根本使命的综合发展体系。学院并非追求“大而全”的综合性发展,而是坚定不移地走“小而精、特而强”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将自身命运与黔东南州的发展深度融合。关于其主攻方向“怎么样”的评价,总体上是积极且符合实际的。学院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成效显著,将苗绣、侗族大歌、银饰锻造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专业教学与实践,不仅保护了濒危技艺,更培养了兼具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在生态农业与旅游领域,学院紧密结合黔东南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优秀旅游城市的需求,培养了大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应用型人才,直接服务于当地的绿色生态产业和全域旅游发展。在服务区域发展方面,学院通过定向培养、技能培训、技术下乡等形式,成为支撑黔东南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当然,学院也面临诸如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引进难、部分专业与前沿产业对接深度有待加强、办学资源相对紧张等挑战。但总体而言,其主攻方向定位精准,特色突出,有效履行了地方高职院校的职责,为黔东南乃至贵州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主攻方向的深度剖析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作为贵州省乃至全国民族文化最为富集、生态环境最为优越的地区之一,其发展路径必然带有鲜明的区域烙印。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黔东南职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它并非一所盲目追求学科齐全的综合性院校,而是一所将自身发展深深嵌入地方肌理,以服务区域战略为首要任务的特色高职院校。其主攻方向的确定,是基于对黔东南州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和未来趋势的深刻洞察,体现了强烈的使命感和前瞻性。
下面呢将从多个维度对其主攻方向进行详细阐述。


一、 以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为核心灵魂

黔东南州拥有“百节之乡”、“歌舞的海洋”等美誉,苗族、侗族等世居民族创造了璀璨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黔东南职院深刻认识到,这些文化瑰宝不仅是需要保护的遗产,更是可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宝贵资源。
因此,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确立为学院的主攻方向之一,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全过程。


1.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的特色化构建

学院开设了诸如民族服饰与服饰、民族传统技艺、艺术设计(民族工艺方向)等直接对接民族文化资源的专业。在这些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学生不仅要学习民族历史、民俗文化等理论基础,更要深入工作室、实训基地,在非遗传承人或工艺大师的指导下,亲手操作,掌握苗绣、蜡染、银饰制作、芦笙制作、侗族大歌演唱等核心技艺。这种“活态传承”的模式,确保了古老技艺不致失传,并为它们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2.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的建设

学院积极搭建平台,促进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转化。
例如,建立民族工艺品研发中心、民族文化旅游创意工作室等。这些平台不仅是学生的实训基地,更是与市场对接的窗口。师生共同参与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将传统图案、技艺与现代审美、市场需求相结合,创作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产品。
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为当地民族工艺品的升级换代提供了智力支持。


3.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桥梁作用

黔东南职院主动承担起向外推介黔东南民族文化的责任。通过组织学生艺术团赴外演出、举办民族文化艺术节、参与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学院成为展示黔东南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这一过程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职业自豪感。

此主攻方向的成效是显著的。它培养了一批批“带得走、用得上、留得住”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他们有的成为非遗项目的新生代传承人,有的创办了自己的民族工艺品工作室,有的进入文化旅游企业成为骨干力量,为黔东南州文化产业的繁荣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二、 以生态农业与旅游管理为驱动双翼

黔东南州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旅游资源,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基于此,黔东南职院将生态农业和旅游管理作为两大重点发展的专业群,旨在为当地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1.生态农业技术专业群的深耕

学院围绕黔东南州茶叶、油茶、中药材、特色养殖等主导产业,设置了畜牧兽医、园艺技术、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中药材栽培与加工等专业。其主攻方向并非泛泛的农业技术,而是突出“生态”和“特色”两个关键词。

  • 聚焦绿色生产技术:教学内容强调生态种植、有机养殖、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契合了社会对安全、健康农产品的需求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 服务产业链延伸:专业设置覆盖从生产、加工到营销的全链条。学生不仅学习种养技术,还学习农产品保鲜、深加工、质量检测、电子商务等知识,旨在培养能够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 校地合作模式创新:学院与地方政府、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推广和服务,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2.旅游管理专业群的提质升级

黔东南州的旅游业正从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康养度假游转型升级。学院旅游管理类专业(如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导游等)的主攻方向也随之调整和深化。

  • 突出民族文化体验特色:课程中深度融合了黔东南的民族文化元素,培养学生设计民族文化体验线路、讲解民族风情、组织民俗活动的能力,使其成为能够讲好黔东南故事的专业人才。
  • 强调智慧旅游与服务品质:引入智慧旅游平台应用、新媒体营销、民宿运营与管理等前沿内容,提升学生适应旅游业数字化、个性化发展趋势的能力。
    于此同时呢,极其注重学生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育。
  • 对接康养旅游新业态:结合黔东南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民族医药(如苗医药)资源,在旅游专业中渗透康养知识,为发展森林康养、温泉疗养、民族医药体验等新业态储备人才。

这两大专业群如同学院发展的两只翅膀,共同托举起服务地方特色产业的重任。毕业生大多在本地就业,成为现代农业园区、旅游景区、星级酒店、旅行社的中坚力量,有效缓解了相关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


三、 以现代服务与康养产业为重要支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康养产业在黔东南州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黔东南职院审时度势,将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作为主攻方向的有益补充和强力支撑。


1.培育现代服务业技能人才

学院开设了会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学前教育、护理等专业。这些专业看似通用,但在黔东南职院的办学历程中,被赋予了鲜明的地方特色。例如:

  • 电子商务专业重点聚焦于农产品电商和民族工艺品电商,培养学生利用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手段,帮助“黔货出山”、“民艺出彩”。
  • 护理专业在常规护理技能之外,注重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方向的培养,以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的需求。
  • 学前教育专业则强调将民族歌舞、民间游戏等融入幼儿教育,培养具有民族文化素养的幼儿教师。


2.布局康养产业人才储备

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和人民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康养产业方兴未艾。黔东南州良好的生态本底是发展康养产业的绝佳条件。学院正在积极谋划和加强老年服务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健康管理等专业建设。这些专业将与护理、旅游、生态农业等专业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构建服务于区域康养产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为黔东南州打造“康养胜地”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四、 以服务乡村振兴为根本使命

上述所有主攻方向的最终落脚点,都汇聚于服务乡村振兴这一根本使命。作为地处民族地区、农村地区的高校,黔东南职院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三农”问题紧密相连。服务乡村振兴不仅是其社会责任,更是其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所在。


1.培养扎根乡村的实用人才

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直接对标乡村振兴的需求。无论是懂生态农业技术的新农人,还是善于经营乡村民宿和旅游项目的管理者,或是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文化工作者,亦或是改善基层医疗和教育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都是学院重点培养的对象。学院通过学费减免、专项奖学金、定向招生等方式,鼓励和吸引学生学成后返乡创业就业。


2.开展面向农村的技能培训

学院充分发挥职业培训职能,面向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干部、致富带头人等群体,开展各类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内容涵盖种养殖技术、电商技能、乡村旅游服务、民族手工艺等。这些“短平快”的培训,有效提升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是实现“扶智”与“赋能”的重要途径。


3.提供技术支持与决策咨询

学院的教师团队不仅是教书匠,也是服务地方的“智囊团”和技术员。他们深入乡村,开展技术指导、项目规划、产业咨询等服务。
例如,畜牧兽医专业教师为养殖户防治疫病,园艺专业教师指导果树修剪和茶园管理,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帮助村寨进行旅游景观设计等。这种“接地气”的科研和社会服务,直接推动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变美。

总结与展望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主攻方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以民族文化为特色,以生态农业和旅游管理为重点,以现代服务和康养产业为延伸,全方位、多层次地服务于黔东南州的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一主攻方向定位清晰,特色鲜明,实践性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当然,在发展过程中,学院也需持续应对挑战,如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等。展望未来,只要黔东南职院继续坚守初心,紧扣地方脉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其主攻方向必将更加精准有力,为黔东南州乃至更广泛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5720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354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