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南京艺术学院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南艺校训详解)

综合评述南京艺术学院,作为中国独立建制创办最早并延续至今的高等艺术学府,其校训“闳约深美”不仅是镌刻在校徽上的四个汉字,更是这所百年艺苑的灵魂所在与精神灯塔。这一校训由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题赠,历经岁月洗礼,愈发闪耀着深邃的哲学思辨与隽永的艺术光辉。“闳约深美”并非四个独立概念的简单并列,而是一个有机的、递进的、相互关联的完整体系,它精准地概括了艺术追求与人格修养的至高境界。其中,“闳”指向视野与胸怀的广阔,要求艺术学习者要有兼容并包的气度;“约”则是在广博基础上的提炼与约束,强调精研专攻与法则规律;“深”代表着对艺术本质不懈探求的深度与专注;最终的“美”则是前三者融合后所抵达的至高审美理想与人格完满。这四字箴言,从知识结构的构建到专业技能的精进,从学术精神的锤炼到人生境界的提升,为一代代南艺学子乃至所有艺术从业者提供了一套极为深刻而实用的方法论与价值坐标。在当今全球化与多元文化激荡的时代,深入阐释“闳约深美”的丰厚内涵,不仅是对南艺办学传统的最佳解读,更是对当代中国艺术教育发展方向的一种深刻思考,它激励着艺术工作者在开阔的视野中确立方向,在严格的约束下追求创新,在深沉的思考中创造感动,最终抵达真、善、美统一的艺术圣殿。


一、 溯源与确立:蔡元培的美育理想与南艺的精神奠基

南京艺术学院“闳约深美”校训的确立,与一位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巨擘——蔡元培先生紧密相连。蔡元培先生一生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并极力推崇“以美育代宗教”的理念,他认为美育是培养健全人格、提升民族素质的关键。在他担任民国政府教育总长以及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其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教育的走向。上海美专(南京艺术学院的重要前身之一)的创办人、杰出美术教育家刘海粟先生,与蔡元培交往甚密,蔡元培对这位年轻艺术家的开拓精神给予了大力支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蔡元培先生为上海美专题赠了“闳约深美”四字。这一题赠并非偶然,它集中体现了蔡元培对新兴艺术教育的殷切期望和核心要求。他期望艺术教育不能局限于单纯的技艺传授,而应是一种全面的、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人格塑造。“闳约深美”可以看作是他美育思想在艺术学校办学理念上的具体化与浓缩。它要求艺术学子首先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闳),能够吸纳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艺术养分;在此基础上,要懂得取舍、专精一艺并遵循其法度(约);进而要沉潜下去,进行深入不懈的探索与研究(深);最终的目标是实现艺术与人格的完美境界(美)。这一训示超越了当时许多艺术学校偏重技能训练的局限,将艺术教育提升到了哲学、文化与人生境界的高度,为南京艺术学院此后百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而高远的精神基石。


二、 逐字精解:“闳约深美”的个体内涵探微

要全面理解“闳约深美”,必须对其每一个字所蕴含的深刻意涵进行细致的剖析。

(一) 闳:博大的视野与包容的胸怀

“闳”字本义指巷门,引申为宏大、广阔之意。在校训中,它首要强调的是一种学术视野和心胸气度的开阔性。

  • 知识的广博:艺术创作绝非无源之水,它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一名优秀的艺术家,不仅需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应广泛涉猎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乃至自然科学等不同领域的精华。这种广博的知识结构能为艺术创作提供无穷的灵感源泉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避免作品流于肤浅和空洞。
  • 文化的包容:“闳”体现了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文化态度。它要求艺术学习者打破门户之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流派、不同时代的艺术形式与风格。无论是东方的写意与西方的写实,古典的典雅与现代的先锋,都应成为学习与借鉴的对象,在比较与融合中寻找创新的可能。
  • 境界的高远:“闳”也是一种格局与境界。它激励艺术家不应满足于小我的情感表达或技术炫耀,而应关注社会、关切人类命运、思考终极价值,将个人的艺术追求与更宏大的叙事相结合,从而赋予作品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更持久的艺术生命力。

(二) 约:专精的约束与法度的遵循

“约”字有约束、简要、精炼之意。在“闳”的广阔天地之后,“约”代表着一种收敛、聚焦和深化的过程。它是从博到精的必然路径。

  • 专业的精研:艺术学习在广采博收之后,必须有所侧重,进入精深的专业化训练。“约”意味着要选择自己的主攻方向,并对其进行系统、深入、持久的钻研。无论是绘画的笔墨、设计的构成、音乐的旋律还是戏剧的表演,都需要达到技法纯熟、语言精准的高度。
  • 规律的把握:任何艺术门类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和法度。“约”强调对艺术本体语言、形式法则、创作规律的尊重与掌握。创新不是无视规则的胡来,而是在深刻理解传统法度基础上的突破与超越。没有“约”的约束,所谓的“自由创作”很容易沦为混乱和无序。
  • 表达的凝练:“约”也是一种美学追求,即“简约”之美。它要求艺术家具备高度的概括能力和提炼能力,能够以最精炼、最纯粹的艺术语言,表达最丰富、最深刻的思想情感,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三) 深:深沉的探索与专注的投入

“深”与“浅”相对,意指深度、深刻、深入。它强调的是艺术创作与研究所需的沉潜态度和钻研精神。

  • 研究的深度:艺术不仅是感性的抒发,也是理性的思考。“深”要求对艺术现象、艺术史、艺术理论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探究其背后的文化逻辑、社会成因和哲学意蕴。这种深度思考能极大地提升艺术创作的学术品格和文化价值。
  • 体验的深度: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深”要求艺术家深入生活、观察社会、体验人生,获得真切而深刻的生命感悟。只有对生活有深切的体察,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引起共鸣的作品。
  • 技艺的深度:在专业技能上,“深”意味着不满足于表面效果,而要追求技法的极致和内涵的丰厚。是“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执着,是对每一个细节的精益求精,是对艺术语言表现力的不断挖掘。

(四) 美:至高的境界与完满的和谐

“美”是艺术的终极追求,也是“闳”、“约”、“深”三者融合后所欲达成的理想状态。这里的“美”是广义的,包含多重维度。

  • 形式之美:指艺术作品在构图、色彩、线条、声音、节奏等形式要素上所呈现出的愉悦感和感染力。这是艺术最直观的审美层面。
  • 意境之美:指艺术作品所营造出的能够引发观者无限遐想的诗意空间和深远意蕴。它是形式与内容、景与情、象与意的完美统一。
  • 人格之美:蔡元培倡导美育,最终目的是塑造健全、高尚的人格。“闳约深美”中的“美”,也指向艺术家通过艺术修炼所达到的心灵净化、情操陶冶和道德升华,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性的美。
  • 和谐之美:最高层次的美,是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感性与理性、传统与现代等诸多关系的和谐统一。艺术创作最终应导向这种包容、平衡、共生的和谐状态。


三、 内在逻辑:“闳约深美”四维一体的辩证关系

“闳约深美”四个字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之间构成了一个严谨而富有辩证色彩的逻辑链条,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修行体系。

“闳”与“约”是一对辩证统一的范畴。“闳”是基础,是“博观”;“约”是提升,是“约取”。没有“闳”的广阔,“约”就容易陷入狭隘和僵化;而没有“约”的专精,“闳”就会流于散漫和肤浅。二者关系如同金字塔,塔基越宽广(闳),塔尖才能耸立得越高(约)。一个艺术家只有在广泛吸收营养的基础上,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并进行深度挖掘。

“约”与“深”是因果关系。“约”是定向和聚焦,为“深”提供了可能性和方向。只有在某一领域专心致志(约),才可能潜下心来深入探索(深)。而“深”又是对“约”的强化和验证,通过深度钻研,使在“约”中所选定的方向变得更加坚实和丰厚。

“闳”、“约”、“深”共同导向“美”。“美”是前三个阶段努力的自然结果和最高体现。没有开阔的视野、精深的技能和沉潜的探索,就很难创造出真正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作品。
于此同时呢,“美”的境界也对前三个阶段提出了要求,它像一盏明灯,指引着“闳”应开阔到什么程度,“约”应精研到什么火候,“深”应探索到什么层次。四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从积累到聚焦、从探索到升华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完整地诠释了艺术学习与创造的规律。


四、 当代回响:校训在南艺办学实践中的传承与彰显

南京艺术学院在百余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将“闳约深美”的校训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的各个环节,使其成为学校鲜明的文化标识和育人特色。

在人才培养上,南艺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过开设丰富的人文社科课程、举办跨学科讲座、鼓励学生选修不同专业的课程等方式,落实“闳”的要求,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于此同时呢,通过建立严格的工作室制度、推行导师制、强化基本功训练,践行“约”的精神,确保学生在专业领域达到精深的水平。学校倡导的“学风建设”,鼓励学生沉心静气、深入钻研,正是对“深”的强调。而一切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都是培养能够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的优秀艺术人才,实现“美”的追求。

在艺术创作上,南艺师生作品既体现出对中外艺术传统的广泛借鉴(闳),又展现出各自专业的独特语言和精湛技艺(约);既关注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人文思考(深),又追求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美)。从蜚声海内外的“秦淮画派”到在设计界屡获大奖的创新作品,从实验性极强的先锋戏剧到扎根民间传统的音乐舞蹈,无不折射出“闳约深美”的创作理念。

在校园文化营造上,南艺通过建设具有艺术特色的校园环境、举办高水平的艺术展览和演出、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等,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艺术氛围、鼓励探索创新的成长环境。这个环境本身就是一个“闳约深美”的物化体现,潜移默化地滋养着每一位学子。


五、 时代价值:“闳约深美”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启示

在信息爆炸、文化多元、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闳约深美”这一古老的训示非但没有过时,反而展现出愈发重要的当代价值和普世意义。

面对全球化的语境,艺术家更需要具备“闳”的视野,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在跨文化交流中确立自身的文化坐标。
于此同时呢,面对海量信息,如何避免迷失,如何做出选择,则凸显了“约”的重要性——即找到自己的学术立足点和艺术方向。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下,“深”的品格尤为可贵,它告诫艺术工作者要抵御诱惑、甘于寂寞,进行有价值的深度创作。最终,无论在何种时代,对“美”的追求始终是艺术永恒的主题,是真善美的统一,是抚慰心灵、照亮社会的精神力量。

对于当代艺术教育而言,“闳约深美”提供了一个克服时弊的理想框架。它警示我们不能只培养“技工型”的匠人,而应培养有文化底蕴、有思想深度、有创新精神、有高尚情操的艺术家。它要求艺术教育既要开放包容,又要坚守学术标准;既要鼓励创新探索,又要注重基础训练;既要对接社会需求,又要引领审美风尚。

南京艺术学院的校训“闳约深美”,以其简洁而深邃的文字,凝结了中国传统智慧与现代教育思想的精华。它如同一幅指引艺术航程的古老而常新的地图,告诉我们艺术之路始于开阔的视野,成于专精的约束,得益于深沉的探索,最终抵达那至善至美的精神家园。这四字箴言,不仅是南艺人的精神圭臬,也是所有追求艺术真谛者的共同财富,将继续在未来的岁月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朝圣者,向着光明与美的方向,不断前行。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9931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42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