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荣县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荣县职校新校区)

荣县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荣县职校新校区)

荣县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作为区域职业教育升级的重要载体,其建设标志着地方产教融合进入全新阶段。新校区选址于荣县经济开发区核心地带,占地总面积达12.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总投资规模突破4.2亿元,涵盖教学实训、创新创业、生活服务等多功能板块。项目通过引入"智慧校园"管理系统、现代化实训中心及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显著提升了办学硬件水平,同时与周边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产业集群形成深度联动。校区规划采用"模块化+生态化"设计理念,设置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文旅服务三大专业集群,配备工业机器人、云计算机房等先进教学设施,可容纳全日制学生4500人,年培训社会人员超万人次。

荣	县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

一、区位优势与战略布局

新校区地处荣县经开区与成自高铁枢纽的交汇节点,距市中心直线距离仅8公里,30分钟交通圈覆盖县域主要产业聚集区。

对比维度 原校区 新校区
地理位置 老城区边缘,周边产业配套不足 经开区核心,毗邻工业园区
交通条件 单一公交线,无快速路连接 高铁站15分钟车程,3条主干道交汇
服务半径 县域为主,辐射能力弱 覆盖川南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

二、智慧校园建设体系

校区构建"云+端+智能"三位一体数字化平台,部署人脸识别门禁、物联网能耗监测等12个子系统,实现教学管理全流程可视化。

系统类型 应用范围 技术亮点
教学资源平台 课程共享、在线实训 5G+VR虚拟仿真
设备管理系统 实训设备状态监控 RFID资产追踪
安全预警平台 实验室危化品管理 AI行为识别

三、专业集群与产业对接

重点打造智能制造、数字商贸、现代农业三大专业群,与县域装备制造、电商物流、柑橘加工等主导产业建立"订单式"培养机制。

  • 智能制造专业:对接四川阳宸机械等企业,共建数控加工实训基地
  • 电子商务专业:联合京东云仓设立直播电商人才孵化中心
  • 现代农业专业:与金花梨合作社共建智慧农业教学园
专业名称 合作企业 实训设备价值
工业机器人应用 自贡市焊接技术公司 860万元(含ABB机器人工作站)
跨境电商运营 亚马逊云科技 320万元(跨境直播系统)
农产品加工 荣州食品工业园 580万元(智能化生产线)

四、双创孵化平台建设

校区内设2000㎡创业孵化中心,配备项目路演厅、专利转化办公室等设施,已引入12家初创企业开展真实项目实训。

孵化模块 功能配置 年度目标
创意工坊 3D打印/原型制作 培育50+创新项目
企业诊所 法律/财务咨询服务 服务200+创业团队
资本对接 创投机构路演活动 促成3000万元融资

五、师资队伍结构性优化

实施"双师素质"提升计划,通过企业高管兼职授课、教师驻厂研修等方式,使专业课教师中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比例提升至78%。

师资类型 人数占比 能力提升措施
企业兼职导师 35% 季度轮岗授课制度
骨干教师 28% 德国双元制培训认证
青年教师 37% 企业顶岗实训半年计划

六、绿色校园建设实践

校区采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雨水回收装置等28项环保技术,建筑节能率达65%,年节水预计可达4.2万吨。

  • 光伏屋顶面积1.2万㎡,年发电量86万度
  • 透水铺装率达75%,设置生态滞留沟3200米
  • 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覆盖全部教学生活区

七、社会服务功能拓展

新校区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1.2万人次,与县就业局共建"荣技云课堂",开发线上培训课程83门。

培训类型 受益群体 年度规模
新型职业农民 果园种植户/养殖专业户 3200人次
电商技能提升 个体工商户/返乡青年 4500人次
特种作业认证 工业企业技术工人 2800人次

八、文化育人体系创新

构建"工匠文化+盐韵精神"特色德育体系,建设校史数字馆、鲁班工坊等文化空间,开发《荣县非遗技艺》等校本课程。

文化项目 实施路径 年度活动
大师工作室 非遗传承人驻校指导 传统陶艺/竹编工作坊
企业文化周 订单班企业文化展示 职场情景剧大赛
技能文化节 多专业协同竞技 智能制造创新挑战赛

荣县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的建设实现了从传统职教模式向产教融合生态圈的跨越式转型。通过空间重构、资源重组、机制重塑,形成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的发展格局。未来需持续深化"政校企"三方协同机制,在专业动态调整、师资跨界流动、技术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寻求突破,使新校区真正成为支撑区域产业升级的人才高地和技术服务中心。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