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安数字经济职业学院作为四川省重点打造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通过产教融合、政校企协同创新等模式快速发展。最新数据显示,该校2023年招生规模突破8000人,新增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等5个前沿专业,与华为、腾讯等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达12个。在就业端,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92%,其中70%进入成渝地区数字产业链企业。硬件方面,累计投入3.2亿元建设的“数字工坊”实训中心已配备云计算、区块链等12类技术平台,并与广安市大数据局共建区域算力调度中心。政策层面,学校被纳入成渝双城经济圈数字人才培育专项计划,获省级财政专项支持超1.5亿元。
一、办学定位与战略升级
学校紧扣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布局,确立“服务成渝数字产业走廊”的核心定位。2023年发布的《“十四五”发展规划》显示,计划到2025年建成西部首个“全场景数字孪生校园”,重点建设智能制造、数字商贸、智慧文旅三大专业集群。
核心指标 | 2023年数据 | 2025年目标 |
---|---|---|
全日制在校生规模 | 12,000人 | 18,000人 |
省级重点专业数量 | 8个 | 15个 |
校企合作订单班比例 | 65% | 85% |
二、专业结构动态调整
根据四川省经信厅发布的《数字产业人才需求白皮书》,学校2023年停招传统电子商务专业,新增元宇宙应用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专业。目前形成“4+X”专业体系,其中大数据与会计、数字媒体技术等4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岗课赛证”融通改革试点。
专业类别 | 2023年招生专业数 | 企业定制课程占比 |
---|---|---|
信息技术类 | 12 | 78% |
数字商贸类 | 8 | 65% |
智能制造类 | 5 | 82% |
三、产教融合深度实践
学校构建“厂中校+校中厂”双元育人模式,与深广·渠江云计算产业园共建实训基地,引入真实生产项目32个。2023年数据显示,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时长平均达1200小时/年,项目成果转化率提升至27%。
合作类型 | 签约企业数量 | 2023年新增合作 |
---|---|---|
产业学院共建 | 12家 | 3家(含商汤科技) |
订单式培养 | 45家 | 11家 |
技术服务平台 | 8个 | 2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 |
四、师资队伍建设进展
实施“双百工程”引聘计划,2023年引进企业技术骨干42人,其中百度认证架构师、阿里云MVP等高端人才占比35%。组建跨企业“教学创新团队”14个,开发活页式教材28本,专利成果转化收益突破500万元。
五、就业质量多维提升
据第三方麦可思报告,2023届毕业生平均起薪达6800元,较全省高职均值高18%。就业企业类型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占比61%,较上年提升9个百分点。川渝地区就业集中度达83%,其中成都都市圈占47%。
六、科研与社会服务突破
学校牵头组建成渝数字技能发展联盟,2023年横向技术服务到账经费超3000万元。重点参与广安市“城市大脑”二期建设,完成政务数据治理项目12个,孵化学生创业项目17个,其中3个获省级双创大赛金奖。
七、基础设施迭代升级
总投资5.8亿元的新校区二期工程竣工,建成西南首个“教育专网”节点,网络带宽达100Gbps。实训设备更新率达75%,新增智能网联汽车仿真系统、虚拟工厂等高端设备,单台套价值超百万的设备达15台。
八、政策支持与发展环境
学校被纳入四川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规划重点项目,享受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广安市出台《数字人才十条》,对在校学生给予实习补贴、对企业导师发放课时津贴,形成“政-校-企”三方共育生态。
广安数字经济职业学院通过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强化科研转化能力,已形成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高职教育新模式。其“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企业深度参与的教学全流程改革”等经验,为同类院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学校在区域数字人才培养中的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