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遂宁职业技术学校攀枝花校区作为川内职业教育的重要布局点,依托区位优势与产业需求,构建了以智能制造、现代农业、文旅服务为核心的专业体系。校区占地面积约120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规模达4200人,开设23个紧贴区域经济需求的专业。通过"校中厂+订单班"模式,与攀枝花市重点企业建立深度合作,近三年毕业生留攀就业率达78%,在钒钛资源加工、阳光康养等领域形成显著人才输出优势。
一、区位布局与战略定位
校区选址于攀枝花市仁和区钒钛高新区核心地带,毗邻攀钢集团、安宁股份等龙头企业。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向门户的重要教育载体,承担着服务"工业强市"战略与金沙江流域乡村振兴的双重使命。通过"产教融合示范区"建设,重点对接钒钛新材料、智能装备、热带农业等产业集群。
指标 | 遂宁主校区 | 攀枝花校区 |
---|---|---|
占地面积 | 890亩 | 120亩 |
主导产业 | 锂电材料、电子信息 | 钒钛钢铁、阳光康养 |
校企合作企业数 | 146家 | 79家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构建"钒钛冶金技术""热带农业技术""智慧康养管理"三大特色专业群,开发《钒钛合金生产技术》《亚热带果树栽培》等12门本土化教材。实施"1+X"证书制度,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专业取证率达92%。
专业类别 | 主校区重点专业 | 攀枝花校区特色专业 |
---|---|---|
装备制造 | 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 | 钒钛冶金设备维护 |
现代农业 | 园林技术、畜牧兽医 | 芒果种植与加工 |
服务管理 | 电子商务、旅游管理 | 康养护理、研学旅行 |
三、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双师素质提升工程",组建由32名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的兼职教师库。实施"专业教师企业实践"计划,年均开展顶岗研修120人次。攀枝花校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41%,较主校区低8个百分点,但在钒钛领域拥有5名行业领军人才。
四、实训基地建设
建成钒钛检测中心、智能灌溉实验室等8个产教融合实训平台,设备总值达3600万元。其中与攀钢研究院共建的"钒制品工艺实训室"达到省级示范标准,承接企业横向课题6项。
实训类型 | 主校区优势 | 攀枝花特色 |
---|---|---|
智能制造 | 精密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实训场 | 钒钛冶炼仿真系统 |
现代农业 | 现代农业展示园、电商直播基地 | 芒果组培实验室、立体栽培示范区 |
康养服务 | 老年护理实训中心 | 温泉疗护实训馆 |
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季节学期制",针对攀枝花干热河谷气候特点,将芒果栽培等课程集中在1-4月生产周期授课。与安宁股份合作开展"钒钛班"现代学徒制培养,实现"教室-车间-研发中心"三场景转换教学。
六、社会服务能力
近三年开展钒钛产业工人培训5600人次,承接市农林局芒果种植技术推广项目。建立"三农服务驿站",年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2300人次,在脱贫攻坚中培训建档立卡户832人。
七、就业质量分析
2023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81%,本地就业平均起薪4800元/月。钒钛专业毕业生进入攀钢集团比例达67%,较主校区高29个百分点。但信息技术类专业流失率较主校区高15%。
就业指标 | 主校区 | 攀枝花校区 |
---|---|---|
留本地就业率 | 52% | 78% |
国企就业占比 | 31% | 54% |
专业对口率 | 72% | 81% |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面临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横向科研项目较少等问题。建议:①争取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落地;②建设"中老铁路"国际产能合作人才培养基地;③开发氢能装备维护等新能源专业。
遂宁职业技术学校攀枝花校区通过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在特色专业建设、产教融合模式等方面形成差异化发展优势。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国际化合作等方面持续突破,打造西部职教改革的"攀枝花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