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泸州市合江职业技术学校(合江职校)

泸州市合江职业技术学校(合江职校)

泸州市合江职业技术学校是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7年,原名合江县职业高级中学,2019年更名为现名。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技术人才”为宗旨,开设农业、制造业、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专业,形成“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办学模式。校园占地12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4200余人,教职工240人。学校依托长江经济带区位优势,深化产教融合,与多家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对口升学率达70%,成为川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标杆。

泸	州市合江职业技术学校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建设

泸州市合江职业技术学校位于合江县符阳街道,紧邻成自泸高速出口,交通便捷。校园分为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三大功能板块,建有标准化教学楼3栋、实训楼2栋、学生公寓4栋,配备4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及室内体育馆。

类别 数量 面积(平方米) 主要设备
实训车间 12个 8000 数控车床、电气控制柜、电商直播系统
计算机机房 8间 1200 高性能电脑300台,图形工作站10台
校企合作基地 5个 5000 工业机器人、智能仓储模拟系统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现代农业”“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三大方向构建专业群,开设12个中职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拓展课程”三级架构,推行“1+X”证书制度。

专业类别 代表专业 核心课程 技能证书
现代农业 畜牧兽医 动物解剖、饲料加工、疫病防控 畜禽繁殖员、动物检疫检验员
智能制造 机电技术应用 PLC编程、液压传动、CAD建模 电工证、数控车工中级
数字经济 电子商务 网店运营、短视频制作、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师、互联网营销师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团队

学校通过“内培外引”策略优化师资结构,现有专任教师18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5%,双师型教师占比68%。组建了“现代农业技术”“智能制造”2个市级名师工作室,近3年教师获省级教学能力比赛奖项9项。

职称结构 人数 占比
正高级教师 12 6.5%
副高级教师 56 30.1%
中级职称 98 52.7%
企业兼职教师 45 24.2%

四、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校与郎酒集团、华为泸州分公司等23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订单班”“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多元培养模式。共建“郎酒酿造学院”“合江电商产业学院”等实体化产教融合平台,年接收实习学生超1000人次。

  • 合作企业类型:白酒制造(35%)、电子信息(28%)、现代农业(17%)、服务业(12%)
  • 典型合作项目:郎酒集团“酿酒工艺订单班”、海尔智家“智能制造学徒班”
  • 企业捐赠设备价值:近3年累计800万元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2023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6.3%,对口就业率82.1%,本地就业占比65%。升学学生中,72%被四川农业大学、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优质高职院校录取。

指标 2021 2022 2023
毕业生总数 987 1024 1102
直接就业率 94.5% 95.2% 96.3%
升学率 28.7% 30.1% 31.5%
平均起薪(元) 3200 3400 3650

六、社会服务与技能培训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覆盖新型职业农民、企业职工、退役军人等群体。承接“合江荔枝栽培技术”“白酒品控”等定制化培训项目,近3年为县域企业解决技术难题47项。

  • 主要培训项目:农村电商(35%)、电工焊工(28%)、家政服务(18%)、烹饪(12%)
  • 培训证书获取率:91.2%
  • 扶贫专项培训:累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860人

七、信息化建设与教学创新

学校投入800万元建设数字化校园,建成“云课堂”教学平台,开发校本数字资源库,包含微课视频500个、虚拟仿真实训项目30个。疫情期间实现“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覆盖率达100%。

项目 建设内容 覆盖范围
智慧教学系统 AI课堂行为分析、自动考勤 全部教学班级
虚拟仿真实训 机械加工、电子电路、电商运营 6个专业
数字资源库 专业课程标准、题库、案例库 12个专业

八、发展挑战与未来规划

学校面临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匹配度待提升、高端实训设备更新压力大等问题。未来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和“现代农业产学研基地”,深化与重庆职业院校的合作,打造川渝滇黔结合部职业教育高地。

  • 短期目标(2025):创建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 中期目标(2030):构建“中职-高职”贯通培养体系
  • 长期愿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技能人才培育基地

泸州市合江职业技术学校通过三十年积淀,形成了“扎根县域、服务产业”的鲜明特色。其“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布局、“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以及数字化转型实践,为西部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随着国家“技能中国”战略的推进,学校有望在乡村振兴和制造业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