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山职业学校学院(以下简称“乐山职院”)是四川省内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院校,依托乐山市“国家智慧城市”“成渝双城经济圈”区位优势,构建了以智能制造、现代服务、数字经济为核心的专业体系。学校占地1200亩,设有7个二级学院,开设45个专科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形成“校中厂+订单班”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6%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5%,在川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一、学校概况与核心定位
乐山职院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乐山工业技工学校,2002年升格为高职院校,现为四川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使命,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需求,重点布局电子信息、新能源、旅游管理等专业群。
指标 | 乐山职院 | 四川同类院校均值 |
---|---|---|
占地面积 | 1200亩 | 850亩 |
在校生规模 | 1.2万人 | 9000人 |
省级以上重点专业占比 | 15% | 10% |
二、专业设置与产业匹配度
学校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区域支柱产业,例如为支持“中国绿色硅谷”(乐山光伏产业),开设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针对峨眉山文旅产业,设立旅游管理(智慧景区方向)。2023年数据显示,60%的专业与乐山市“4+4”现代产业体系直接关联。
专业群 | 核心专业 | 合作企业 |
---|---|---|
智能制造 | 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 | 长城汽车、比亚迪 |
数字经济 | 大数据、云计算 | 华为乐山云计算中心 |
现代服务 | 智慧养老、康复治疗 | 邦泰康养集团 |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学校实施“双百工程”(百名博士引进计划、百名企业工程师入校),截至2023年,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42%,“双师型”教师比例提升至68%。校内建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
类别 | 乐山职院 | 全国示范高职均值 |
---|---|---|
生师比 | 16:1 | 18:1 |
企业兼职教师占比 | 25% | 15% |
实训设备总值 | 2.3亿元 | 1.8亿元 |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推行“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证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例如,电子商务专业与京东合作开发“京东客服管家”课程包,学生通过考核可直接进入京东实训基地顶岗实习。2023年“1+X”证书获取率达8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五、就业质量与升学路径
学校构建“就业+升学”双通道体系,2023届毕业生中,直接就业占比67%,专升本录取率31%。就业学生中,83%进入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平均起薪4500元/月,较全省高职均值高8%。
- 主要就业行业:电子设备制造(28%)、软件信息技术(22%)、文化旅游(17%)
- 重点合作单位:通威太阳能、乐山无线电、峨眉山景区管委会
- 升学院校:西华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成都工业学院
六、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
学校与乐山高新区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为长征重工、菲尼克斯等企业定制培养技术骨干。近三年累计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1.2万人次,技术技能培训覆盖乐山市70%的规上工业企业。
项目类型 | 2021-2023数据 |
---|---|
横向课题 | 86项(到账经费2400万元) |
技术成果转化 | 17项(估值4500万元) |
社会培训人次 | 3.8万人次/年 |
七、学生发展与校园文化
学校实施“五育并举”工程,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创业孵化园”双创平台。2023年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142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校园文化以“嘉州工匠”精神为核心,融入峨眉武术、乐山非遗等地方文化元素。
八、挑战与发展机遇
当前面临专业集群化程度不足、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等问题。未来计划通过“三个对接”破局:对接成渝氢走廊建设新设氢能技术专业;对接“东数西算”工程升级数据中心实训条件;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拓展智慧农业专业方向。
总的来说呢,乐山职院通过精准定位区域产业需求,构建了“专业-产业”动态适配机制,在产教融合深度、就业质量维度形成显著优势。然而,在数字化转型速度、国际化合作层面仍需突破,需进一步发挥“成渝双城经济圈”节点城市的区位红利,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