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四川技术学校

巴中市职业中专学校(巴中职校)

巴中市职业中专学校是川东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自1985年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目标。学校现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开设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6大专业群,形成“升学有路径、就业有优势”的办学特色。校园占地210亩,实训设备总值超8000万元,与3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作为秦巴山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学校通过“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累计输送技术技能人才2.4万余人,在乡村振兴、产业升级中发挥关键作用。

巴	中市职业中专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85年创建的巴中县农业技术中学,200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现名。历经三次校区扩建,现已形成“一校两区”格局,主校区位于巴中经开区,分校区聚焦产教融合。办学定位紧扣“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赋能革命老区振兴”两大战略,重点培养现代农业技术员、智能装备操作师等区域紧缺人才。

发展阶段 关键事件 办学成果
1985-2005年 农业中学向综合职校转型 建成省级重点职教中心
2006-2015年 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 获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2016年至今 产教融合深化工程启动 校企合作企业增至47家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三位一体专业体系,其中省级重点专业覆盖率达60%。课程设置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拓展包”结构,开发《川东北特色农产品加工》《智能农机运维》等12门本土化教材。

专业类别 重点专业数 实训室配置 合作企业
现代农业 3个(含省级示范专业2个) 智慧农业实训中心、食用菌培育室 巴中惠昌食品、通江银耳集团
智能制造 4个(含市级特色专业3个) 数控加工车间、工业机器人实验室 四川九鼎科技、重庆宗申动力
信息技术 2个(含1+X证书试点专业) 云计算机房、物联网实训基地 京东云巴中基地、中国移动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现有教职工24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人,“双师型”教师占比78%。实施“名师工作室+企业技师流动站”培养机制,年均开展教师企业实践45人次。数字资源库存储量达12TB,覆盖专业课程视频2000余节。

师资类型 人数 占比 专项能力
理论教师 115 47% 高级职称占比29%
实训指导教师 87 35% 企业认证技师63人
兼职教师 44 18% 行业技术骨干占比82%

四、学生发展与升学就业

近三年年均招生规模保持在1800人左右,本地生源占比72%,对口高考本科上线率从2020年的19%提升至2023年的34%。就业跟踪数据显示,初次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达81%,平均起薪3800元/月。

指标类型 2021届 2022届 2023届
毕业生总数 732 815 908
升学人数 231 302 378
直接就业人数 457 461 482
就业满意度 89% 91% 93%

五、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创新“厂中校+校中厂”合作模式,与巴中经济开发区共建“秦巴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引入价值2000万元的生产线用于实训。近五年开展订单培养1200余人,企业接收顶岗实习学生年均超600人次。

六、社会服务与技术赋能

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4000人次,开发《川明参种植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3项。技术服务中心承接企业横向课题27项,其中“秦巴山区茶叶智能化加工”项目创造经济效益超千万元。

七、基础设施与智慧校园

累计投入1.2亿元建设产教融合实训楼、智慧教室全覆盖项目。数字化管理平台集成教务、学工等8大系统,实现“一脸通”场景应用。图书馆藏书量达18万册,电子资源年访问量突破50万次。

八、发展挑战与优化路径

当前面临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匹配度待提升、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等问题。建议强化“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动态调整机制,建立校企合作设备共享基金,深化“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改革。

作为革命老区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巴中市职业中专学校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内涵建设,已形成具有山区特色的职教发展模式。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服务能级提升等方面重点突破,为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school/32462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15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