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四川技术学校

泸州技工技术学院(泸州技工学院)

泸州技工技术学院是四川省内以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为核心的地方性职业院校。学院立足泸州、辐射川南,紧密围绕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区域支柱产业构建专业体系,形成“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办学特色。作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院通过“校中厂”“订单班”等模式深化校企合作,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在省级技能竞赛中屡获殊荣。然而,相较于省内头部院校,其在高端设备投入、硕士层次师资占比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未来需进一步优化专业集群布局,强化数字化转型能力。

泸	州技工技术学院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泸州市机械技工学校,2012年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技师学院。现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四川省优质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办学定位聚焦“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培养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三级技能人才为主,同步开展企业职工培训、技能等级认定等社会服务。

时间重大事件发展成果
1958-2000机械类技工教育阶段累计培养技工人才1.2万人
2001-2011省级重点技校建设开设数控加工等6个新专业
2012至今技师学院发展期新增人工智能应用等8个高端专业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现有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电子信息3大专业群,其中省级重点专业5个。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跨专业选修”架构,实训课程占比达60%。2023年新增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淘汰会计电算化等2个传统专业。

专业类别核心专业实训室配置合作企业
智能制造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五轴加工中心、智能产线五粮液、泸州液压
现代服务酒店管理、电子商务智慧餐厅、直播电商实训室希尔顿酒店、京东物流
电子信息物联网技术、无人机应用嵌入式开发实验室、飞行模拟舱华为、中科云图

三、师资力量与科研能力

现有教职工34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8人,“双师型”教师占比76%。近五年承担市级课题23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7项。2022年横向课题经费突破500万元,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工艺优化领域。

指标泸州技师学院四川长江职业学院成都工贸技师学院
师生比1:181:221:15
硕士以上学历占比32%45%51%
高级职称占比24%18%35%

四、教学设施与信息化建设

校园占地320亩,实训设备总值1.2亿元,建有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6个省级实训基地。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已部署5G基站8个,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12套,但相较省内标杆院校,工业大数据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仍显薄弱。

项目泸州技师学院德阳工业技师学院攀枝花技师学院
生均教学设备值2.8万元3.5万元2.1万元
数字资源总量80TB120TB65TB
虚拟仿真课程数12门18门9门

五、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

推行“1+X”证书制度,2023年毕业生获取高级工证书比例达89%。就业主要分布在泸州及成渝地区,制造业岗位占比61%,平均起薪4800元/月。与五粮液集团共建“匠艺班”,实现定向就业率100%。

年份就业率对口率升学率
202196.3%78%5.2%
202297.1%80%4.8%
202396.7%82%6.1%

六、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与46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建产业学院3个。其中与泸州老窖联合开发的“白酒酿造工艺”课程包被纳入省级教学资源库。2023年企业接收实习生1247人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80万元。

合作类型代表企业合作成果
订单培养郎酒集团、长城汽车年输送人才200+
实训基地共建华为(泸州)创新中心开发ICT实训项目12个
技术研发西南自动化研究院完成技改项目9项

七、社会服务与技能培训

年开展社会培训超1.2万人次,涵盖电工、焊工等28个职业资格种类。2023年承接泸州市“白酒品鉴师”专项培训,培训学员450人。与扶贫部门合作开展“雨露计划”,累计资助贫困生380人。

培训项目人数取证率就业关联度
特种作业操作证3200人92%高(建筑行业)
家政服务技能2800人88%中(家庭服务业)
电子商务师1500人85%低(自主创业)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方向

当前面临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升级匹配度待提升、高端技能人才引进困难等问题。根据《泸州市“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学院计划投资8000万元建设产教融合创新中心,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专业,力争2025年建成省级高水平技师学院。

泸州技工技术学院作为区域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布局,已形成鲜明的产业服务特色。但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产业升级迭代的背景下,仍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科研转化能力,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的专业开发亟待突破。未来需进一步强化与龙头企业的共生关系,构建“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school/34401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1.1536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