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云南师范大学哪一年成立建校的(云南师大建校年份)

关于云南师范大学成立建校年份的综合评述云南师范大学的成立建校年份,是一个关乎其历史源头与身份认同的核心问题。通常而言,一个现代高等教育机构的诞生,往往与一个明确的法律文件或行政命令相关联,指向一个具体的年份。对于云南师范大学这样一所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的学府而言,其历史脉络的梳理则呈现出一种更为复杂的图景。它并非凭空建立,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近现代教育救国、抗战烽火以及新中国高等教育布局调整的宏大历史叙事之中。
因此,谈论其“成立建校”,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个单一时间点,而应理解为一个包含历史溯源、精神传承与实体构建的动态过程。普遍认知中,指向其独立建制的关键年份是20世纪中叶,这标志着其作为一所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但若要追溯其精神血脉与学术基因,则必须将目光投向更早的抗战时期,与一所闻名遐迩的联合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紧密联系起来。西南联大在滇八年的办学历史,为云南播下了现代高等教育的珍贵火种,其师范学院更成为后续云南高等教育发展,特别是师范教育的重要基石。
因此,云南师范大学的建校史,实际上是一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发展史,它既包含了对西南联大师范学院精神的赓续与弘扬,也涵盖了在新中国背景下独立建校、开拓进取的新篇章。理解这一双重渊源,是准确把握云南师范大学建校年份及其深厚历史底蕴的关键。云南师范大学的建校渊源与历史沿革
一、 追本溯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师范根基

要深入理解云南师范大学的成立,必须首先将视野拓展至中国近代史上一所彪炳史册的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平津地区危在旦夕。为存续中国教育的文脉与菁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被迫南迁,最初在湖南长沙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然战火迅速蔓延至华中,长沙亦非久留之地,师生们于是决定再次西迁。历经艰苦卓绝的“长征”,师生分三路最终抵达云南昆明。1938年4月,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红土高原上正式开学。

西南联大在昆明的八年岁月里,不仅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学术理想,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更对云南本地社会、经济、文化,特别是教育事业的现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下设文、理、法商、工、师范五个学院。其中,师范学院的设立具有特殊意义。它不仅是应抗战时期国家对中等学校师资的迫切需求而设,也承载着为战后国家重建储备教育人才的战略考量。联大师范学院依托三校强大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范生,这些毕业生许多投身于云南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成为骨干力量。

1946年,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完成历史使命,宣告结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复员北返。联大师生与云南人民结下的深厚情谊,以及其对云南高等教育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使得完全撤离变得不合时宜。为感谢云南各界八年来对联大的支持,并应云南地方政府和民众的强烈要求,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决定将西南联大的师范学院整建制留在昆明,独立设置,继续为云南及西南地区培养师资。这一决定,为云南师范大学的诞生提供了最直接、最核心的母体。


二、 独立建校: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的诞生(1946年)

基于上述背景,1946年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年份。这一年,西南联大师范学院正式脱离联大体系,独立为“国立昆明师范学院”。这一事件标志着云南拥有了第一所由国家主办的、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高等师范学府。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继承了西南联大师范学院的全部校舍、部分图书仪器以及一批愿意留滇继续执教的教师,可谓是西南联大师范教育事业的直接延续者和法定继承者。

学院初建时,设有以下学系:

  • 教育学系
  • 国文学系
  • 英语学系
  • 史地学系
  • 数学系
  • 理化学系
  • 博物学系
  • 体育学系

其办学宗旨、课程体系、管理模式乃至校园文化,都深深烙印着西南联大的精神气质,“刚毅坚卓”的联大校训也成为学院的精神内核。
因此,从历史承袭和法人资格的连续性来看,1946年作为云南师范大学建校的起点,具有充分的历史与法理依据。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的成立,是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独立化、制度化发展的里程碑。


三、 时代变迁:从昆明师范学院到云南师范大学的演进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高等教育体系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与改造。1950年,国立昆明师范学院去“国立”二字,直接更名为“昆明师范学院”,划归云南省管理,成为云南省重点建设的高等师范院校。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学院虽历经政治运动和社会变迁的冲击,但始终坚守师范教育的本位,为云南省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基础教育师资,撑起了云南基础教育的一片天,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办学层次的需要,昆明师范学院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学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1992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昆明师范学院正式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这次更名不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标志着学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 办学定位的提升: 从单一的师范学院向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省属重点大学转型。
  • 学科范围的拓展: 在巩固传统师范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师范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 社会声誉的扩大: “大学”的称谓更符合其实际办学规模和水平,有利于提升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

此次更名是对学校几十年办学成就的肯定,也是面向未来的新起点。


四、 薪火相传:对西南联大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无论校名如何变更,从国立昆明师范学院到昆明师范学院,再到云南师范大学,其与西南联大之间一脉相承的历史联系和精神纽带从未中断。云南师范大学始终以西南联大的传人自居,并将弘扬联大精神作为自身的重要使命。

在校园内,至今保留着西南联大时期的许多历史遗迹,如著名的“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四烈士墓、闻一多先生衣冠冢、联大纪念碑等,这些都已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学校校训“刚毅坚卓”直接源自西南联大,校歌中也蕴含着对联大历史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学校还设有西南联大研究所,专门从事西南联大历史、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的研究。每年新生入学,了解校史、感悟联大精神是必不可少的一课。

这种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精神传承,使得云南师范大学在中国高校之林中独具特色和文化魅力。它不仅仅是一所培养师资的大学,更是一座承载着中国知识分子家国情怀、学术理想和坚忍精神的文化丰碑。


五、 结语:建校年份的辩证理解

关于云南师范大学的建校年份,可以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理解框架。若论其作为独立法人的高等学府的起点,当属继承西南联大师范学院衣钵而成立的1946年,即国立昆明师范学院创立之年。若论其精神文化的源头与学术血脉的根基,则必须上溯至1938年在抗战烽火中诞生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而1992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则是其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学校进入综合性师范大学发展的新阶段。

因此,在官方表述和普遍认知中,将云南师范大学的建校时间追溯至1946年,是基于历史事实和机构沿革的严谨判断。
于此同时呢,强调其与西南联大的深厚渊源,则是为了彰显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这是一所大学的双重根脉,1946年的独立建校是“形”,而1938年以来的联大精神是“魂”。形魂兼备,共同铸就了今日云南师范大学的品格与辉煌。理解这一点,对于全面把握这所红土高原上著名学府的历史底蕴与发展脉络至关重要。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7269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91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