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广东科技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广东科技学院校训历史)

综合评述广东科技学院的校训是“崇德、尚学、精艺、笃行”。这八个字凝练了学校自创办以来所秉持的育人理念与价值追求,是其精神文化与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崇德”强调将道德修养置于人才培养的首位,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尚学”倡导崇尚学问、追求真理的学术风气,营造勤奋好学的校园氛围;“精艺”意指对专业技能精益求精的打磨,契合应用型高校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定位;“笃行”则鼓励学子将所学所知付诸实际行动,做到知行合一。这则校训并非凭空产生,其形成与演变深深植根于学校从肇始创业到跨越发展的奋斗历程之中。它伴随着学校的每一次战略调整与层次提升,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从最初侧重于技能培养的务实导向,逐步发展为德才兼备、知行并重的全面育人方针。校训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广东科技学院不断明确自身使命、适应社会需求、塑造独特身份的历史缩影,它不仅指引着一代代学子的成长成才,也持续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广东科技学院校训的深刻内涵与历史沿革

广东科技学院,作为一所植根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东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发展历程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变迁紧密相连。学校的校训“崇德、尚学、精艺、笃行”,如同一条精神主线,贯穿于其办学实践的全过程,生动诠释了学校的教育理想与价值取向。这八个字,言简意赅,意蕴深远,不仅是对师生的基本要求,更是学校文化基因的核心编码。探寻其内涵与历史,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所高校的立校之本、强校之基。


一、 校训“崇德、尚学、精艺、笃行”的逐字解读与整体意蕴

校训的每一个字词都承载着丰富的教育哲学,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1.崇德:立身之本,教育之魂

“崇德”位居校训之首,具有奠基性的意义。“崇”是推崇、崇尚,“德”指品德、道德。它明确宣示,学校教育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放在首位,这与中华民族“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也符合当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广东科技学院的语境下,“崇德”具体体现在:

  • 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 诚信品格塑造:强调学术诚信、考试诚信、做人诚信,培育诚实守信的健全人格。
  • 人文素养培育:通过通识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等,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关怀和道德判断力。
  • 职业道德养成: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强调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服务社会的职业操守。

“崇德”是“尚学”、“精艺”、“笃行”的方向盘和压舱石,确保学识与技能被用于正途,服务于社会进步。


2.尚学:成才之基,动力之源

“尚学”意为崇尚学习、尊重知识。它旨在校园内营造一种热爱学习、追求真理、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尚”字体现了主动性、积极性和敬畏心,超越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层面。对于广东科技学院而言,“尚学”的内涵包括:

  • 激发内在学习动力:鼓励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 营造优良学风:倡导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习态度,反对浮躁与功利。
  • 拓展学术视野:引导学生不仅钻研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涉猎,构建复合型知识结构。
  • 尊重教师与学术:形成尊师重教、崇尚学术的校园文化,鼓励师生在教学相长中共同进步。

“尚学”为“精艺”和“笃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知识储备和智力支持,是个人持续发展的引擎。


3.精艺:强能之要,特色之显

“精艺”直接体现了广东科技学院作为应用型大学的鲜明特色。“精”意味着精通、精湛、精益求精;“艺”在此处可宽泛地理解为技艺、技能、专业本领。它要求师生在专业领域追求卓越,练就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精艺”的具体要求是:

  • 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推行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确保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 紧跟技术前沿:根据广东产业结构升级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前沿技术和工艺。
  • 培养工匠精神:倡导一丝不苟、专注执着、追求完美的职业态度,将技能提升到艺术的境界。
  • 鼓励技术创新:支持学生参与学科竞赛、专利申请、创新创业活动,在实践中锤炼和提升技艺。

“精艺”是“尚学”成果的深化与转化,也是“笃行”能够取得实效的关键保障。


4.笃行:实践之径,价值之验

“笃行”源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学习的最终落脚点。“笃”指忠实、专
一、切实;“行”即行动、实践。它强调要将所崇尚的道德、所追求的学问、所精通的技艺,坚定不移地付诸实践,做到知行合一。“笃行”在学校的体现为:

  • 强调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习、社会实践和未来的工作岗位,解决实际问题。
  • 勇于社会实践: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科技下乡等活动,在服务社会中增长才干。
  • 重视实干担当:培养学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于担当的作风,反对空谈。
  • 持续反思改进:在实践中检验、反思、修正和提升自己的认知与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笃行”是检验“崇德”、“尚学”、“精艺”成效的试金石,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根本途径。

这四大要素相互关联、层层递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崇德”是方向,“尚学”是基础,“精艺”是核心,“笃行”是目标,共同塑造着广东科技学院学子的独特气质。


二、 校训的历史溯源与演进脉络

广东科技学院校训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学校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需求与定位调整而逐步明晰、丰富和定型的过程。


1.初创时期(2003年前后):务实导向与精神的萌芽

广东科技学院的前身成立于新世纪之初,正值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速,广东经济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迫切的时代背景。学校在创办初期,主要定位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这一时期,学校的办学精神虽未正式以校训文本形式公布,但其核心已深深烙印下“务实”、“重技”、“致用”的基因。管理者和教师们强调动手能力,强调与市场接轨,这种强烈的实践取向,为后来校训中“精艺”与“笃行”要素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认为,这是校训精神的萌芽与酝酿期,其内涵更多地体现在办学实践和口头倡导中。


2.成长与规范期(升格为本科院校前后):文本的初步形成与内涵拓展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层次的提升,特别是朝着本科院校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个能够凝聚人心、彰显特色、指引方向的正式校训成为内在需求。在此阶段,学校在总结多年办学经验、凝练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崇德、尚学、精艺、笃行”的表述。这一文本的诞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实现了从实践精神到文化符号的飞跃:将长期以来蕴含在办学过程中的价值追求,升华为清晰、稳定的文字表述,使其得以广泛传播和持久传承。
  • 丰富了育人目标的内涵:在原有强调技能(精艺)和实践(笃行)的基础上,明确加入了“崇德”和“尚学”,这表明学校开始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品德修养和理论学习提升到与技能训练同等重要的位置,体现了向更高水平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的决心。
  • 回应了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面对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趋势,校训的全面性恰好契合了培养德学兼修、技艺精湛、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这一时期,校训开始出现在学校的官方文件、宣传材料和新生的入学教育中,逐渐成为师生认同的价值共识。


3.深化与发展期(成为本科院校至今):广泛宣贯与内涵的持续丰富

正式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广东科技学院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校训作为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其宣传、阐释和实践进入了系统化和深化阶段。

  • 系统性宣贯:学校通过校史馆建设、校园景观设计(如将校训刻于醒目位置)、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等重要仪式、校报校刊、新媒体平台等多种渠道,持续不断地对校训进行解读和传播,使其深入人心。
  • 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校训精神融入课程思政、专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等各个环节。
    例如,通过“崇德”讲堂开展道德教育,通过“尚学”活动评选学习标兵,通过“精艺”竞赛展示专业技能,通过“笃行”计划组织社会实践,使校训从文字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实践。
  • 内涵的时代性丰富:结合国家“新工科”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产教融合等新的教育理念和政策导向,校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精艺”不再局限于传统技艺,更涵盖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的创新能力;“笃行”则与创新创业实践、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紧密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校训的历史与学校的发展史交织在一起,它既是学校历史的产物,也反过来塑造着学校的历史。每一次对校训的重温与阐释,都是一次对办学初心的回顾和对未来方向的校准。


三、 校训对学校发展与学子成才的深远影响

校训绝非悬置于象牙塔顶的抽象教条,它深刻地影响着广东科技学院的方方面面,具体体现在:


1.对学校办学定位与特色的塑造

“崇德、尚学、精艺、笃行”的校训,清晰地定义了广东科技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独特身份。它避免了与研究型大学在纯学术领域的同质化竞争,也区别于单纯技能培训的职业教育,找到了一条注重品德、夯实理论、突出应用、强化实践的差异化发展道路。这一定位使得学校能够精准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校训成为学校品牌形象的核心标识,增强了社会的认可度和吸引力。


2.对校园文化与学风的引领

校训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在它的引领下,广东科技学院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既有关注现实、讲求实效的务实作风,又有崇尚知识、鼓励探索的学习风气;既有对职业道德和品格的严格要求,又有对技术创新和动手能力的高度重视。这种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师生,塑造了勤奋、踏实、创新、担当的优良校风和学风。校园内各类学术讲座、技能大赛、文艺活动、志愿服务的蓬勃开展,都是校训精神的具体呈现。


3.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校训同样是对教师队伍的鞭策和指引。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是知识的传授者(尚学),更要是学生道德的引路人(崇德);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超的教学技艺(精艺);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笃行)。这促使教师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向“双师型”教师发展,从而更好地履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使命。


4.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引

对于广大学子而言,校训是他们大学四年乃至一生受用的精神财富。入学伊始,“崇德、尚学、精艺、笃行”便成为他们大学生活的航标。它告诫学生,成才先成人,要锤炼品格;它激励学生,珍惜时光,刻苦攻读;它指导学生,瞄准社会需求,练就过硬本领;它鞭策学生,勇于实践,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实现价值。无数毕业生正是在校训的熏陶下,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成功实践,是对校训价值最有力的证明。

广东科技学院的校训“崇德、尚学、精艺、笃行”,是其办学历史与精神的结晶,是引领其未来发展的旗帜。它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从最初的萌芽到如今的深入人心,校训的历史见证了广东科技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奋斗历程。展望未来,这八字箴言将继续作为核心文化基因,激励着一代代广东科学子砥砺前行,也为学校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中保持定力、特色发展提供着不竭的精神动力。它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一所学校的范畴,成为探讨中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路径的一个生动文化样本。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8135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9714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