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中国医科大学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中国医科大学校训历史)

综合评述中国医科大学的校训——“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是一个极具时代特色和深刻内涵的表述。它并非诞生于书斋之中的文辞雕琢,而是根植于中国革命战争的血与火,是学校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鲜活见证。这八个字,简洁、有力、直指核心,精准地概括了在中国特定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对高级医学人才最根本、最迫切的双重要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和中国医科大学在延安时期的办学实践,深受当时政治环境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它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将“为谁服务”的立场问题与“如何服务”的能力问题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体现了“又红又专”的人才培养理念。尽管时代变迁,医学技术和教育理念飞速发展,但这校训所蕴含的对医者崇高政治觉悟与精湛医术相统一的追求,至今仍是中国医大精神文化的核心标识,持续激励着一代代学子投身于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理解这八字校训,不仅是理解中国医科大学校史的关键,也是洞察中国现代医学教育发展脉络的一个重要窗口。

中国医科大学校训的深厚底蕴与时代回响

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星空中,中国医科大学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它不仅以其卓越的科研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著称,更因其独特的红色基因和历史传承而备受瞩目。这其中,校训作为一所大学精神的凝练表达,扮演着灵魂角色。中国医科大学的校训——“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犹如一部浓缩的史诗,短短八字,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鲜明的时代印记和永恒的价值追求。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代代“红医人”的行为准则和精神灯塔,其形成与演变,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新中国的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息息相关。


一、 校训的文本解读与核心内涵

“政治坚定,技术优良”这八个字,结构对仗,内涵清晰,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政治坚定” 是方向,是灵魂。它强调的是一种坚定的立场、忠诚的品格和崇高的理想。对于中国医科大学的师生而言,这里的“政治”具有特定的历史和实践含义。它首要指的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特别是为工农兵服务的宗旨。在战争年代,它意味着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在和平建设时期,它体现为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献身医学事业的职业操守。它要求医者不仅要有仁心,更要有一种基于家国情怀和集体主义的宏大关爱,将个人的医术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

“技术优良” 是基础,是本领。它凸显了对专业能力、医术水平的高度重视。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因此对技术的要求必须是最高标准的。“技术优良”意味着要刻苦钻研医学理论,掌握精湛的临床技能,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并不断追踪医学前沿,勇于创新。它反对空谈政治而忽视业务,强调真才实学,要求每一位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都必须成为各自领域的行家里手,能够切实解决病患的痛苦。

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政治坚定”为“技术优良”提供了价值引领和动力源泉,确保技术用在正确的道路上,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而“技术优良”则是“政治坚定”的具体体现和实现途径,空有政治口号而无真本领,为人民服务便是一句空谈。这种“红”与“专”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医科大学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和核心优势。


二、 校训的历史溯源与形成背景

中国医科大学校训的形成,绝非偶然,而是深深植根于学校波澜壮阔的创办和发展史中。


1.红军血脉与延安岁月

中国医科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1931年成立于江西瑞金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彼时,正是中国革命最艰苦的时期,红军在反“围剿”斗争中伤亡很大,急需自己的医务人才。这所“马背上的学校”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这一紧迫使命。学员既是学生,也是战士,边学习、边战斗、边救治伤员。这种特殊的办学环境,天然地将坚定的政治信念和过硬的医疗技术作为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随着长征胜利抵达陕北,学校在延安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并于1940年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在延安这片革命的圣地,学校的办学思想进一步系统化。当时,中国共产党倡导“知识分子与工农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关心学校的建设,为师生作报告,强调医务工作的重要性。延安时期的中国医科大学,其教育实践完全围绕战时需要展开:

  • 教学内容紧贴实战: 重点教授战伤救护、传染病防治、卫生防疫等实用技术。
  • 强调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政治理论课、参加大生产运动、聆听领导报告等方式,强化学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 艰苦奋斗的作风: 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师生们自制教具、采集中草药,克服重重困难,培养了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

正是在这一时期,“政治坚定,技术优良”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被明确提出并固化下来,成为深入人心的传统。


2.解放战争与迁校东北

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中央战略部署,中国医科大学于1945年迁往东北。在解放战争期间,学校跟随人民军队转战各地,为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医疗支援。学员们在前线救治伤员的实践中,进一步锤炼了技术,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政治坚定”的含义——为了新中国的前途命运而奋斗。这一时期,校训精神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得到了升华和巩固。


3.新中国成立后的正式确立

1948年,学校进驻沈阳,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医疗卫生事业亟待发展。中国医科大学作为卫生部直属的重点医学院校,承担起为国家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重任。在总结过去近二十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政治坚定,技术优良”被正式确立为学校的校训。这标志着这一源于革命实践的宝贵精神财富,被提升为指导学校在和平建设时期办学治校的根本方针。


三、 校训精神的践行与时代发展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践行。在中国医科大学的发展历程中,校训精神具体化为一系列独特的办学传统和实际行动。


1.“红医精神”的铸就

“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校训,是“红医精神”的核心内涵。红医精神是中国医科大学及其前身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精神形态,它包括:

  • 政治坚定、忠诚为民的理想信念: 这是红医精神的灵魂。
  • 无私奉献、忠于职守的崇高品格: 体现在无数校友舍小家为大家,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 技术优良、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 学校始终保持着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技术标准。
  • 艰苦奋斗、勇于探索的优良作风: 从延安窑洞到现代化实验室,这种作风一脉相承。

一代代中国医大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红医精神,例如,在抗击非典、汶川地震救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国医科大学的医护人员总是冲锋在前,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高超的医术,这正是校训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


2.教育教学体系的融入

校训精神深深融入中国医科大学的血脉,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 课程思政: 在专业课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医德医风、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入学教育与毕业宣誓: 将校史校训教育作为新生入学第一课,在毕业典礼上重温希波克拉底誓言和红医精神,强化职业神圣感与使命感。
  • 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赴革命老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社会实践,了解国情民情,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 榜样引领: 宣传钱忠信、潘绍周等老一辈杰出医学家的感人事迹,用他们“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典范激励后学。


3.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与传承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卫生领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有人认为,“政治坚定”的提法带有较强的历史色彩,在价值多元的今天是否仍然适用?对此,中国医科大学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并对校训内涵进行了与时俱进的丰富和发展。

  • “政治坚定”被赋予新内涵: 它更加强调医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要求医务工作者坚守伦理底线,秉持公平正义,在国家需要时勇于担当。它不仅是政治立场,更是一种崇高的职业精神。
  • “技术优良”面临新要求: 在精准医学、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浪潮下,“技术优良”意味着要具备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最前沿的医学知识和技术。
  • 强调人文关怀: 现代医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这与校训中“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脉相承,要求医生不仅治病,更要医心,给予患者全面的关怀。

因此,校训非但没有过时,反而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继续指引着学校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国际化”的一流医科大学的前进方向。


四、 校训的独特价值与广泛影响

中国医科大学“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校训,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尤其是医学教育领域,具有其独特性和重要价值。


1.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它成功地将一段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与现代化大学的教育使命结合起来。它提醒人们,中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与国家民族命运休戚相关的医学教育,不能脱离其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的根本宗旨。这种历史厚重感是许多新建院校所不具备的独特文化优势。


2.价值与能力的平衡

它旗帜鲜明地反对两种偏向:一是只讲政治忽视业务的“空头政治家”,二是只钻业务不问政治的“迷失技术家”。它倡导的是一种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人才观,这对于培养肩负生命重托的医学人才而言,具有永恒的意义。


3.对“红医”传统的坚守与弘扬

在中国众多优秀的医学院校中,中国医科大学以其鲜明的“红色基因”而独树一帜。校训是这一基因最核心的载体。通过持续不断地弘扬校训精神,学校不仅塑造了自身的文化品牌,也为整个中国医学界贡献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广大医务工作者不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

漫步在中国医科大学的校园里,“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校训碑铭刻在醒目位置,无声地诉说着这所大学的初心与梦想。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到波澜壮阔的新时代,这八个字如同一根红线,贯穿了中国医科大学九十余年的奋斗史。它诞生于救亡图存的迫切需求,成长于建设国家的豪迈征程,并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继续闪耀着真理和理想的光芒,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医大人砥砺前行,为护佑人民健康、推动医学进步书写新的辉煌篇章。这份独特的校训文化,已然成为学校最深沉、最持久的发展动力,也是其屹立于中国乃至世界医学教育之林的精神基石。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9975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02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