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贵州文旅学院校训历史)

综合评述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的校训,是“文化铸魂,旅游筑梦”。这八个字,言简意赅,意蕴深远,精准地概括了学院的办学使命、专业特色以及对学子未来的殷切期望。它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学院精神内核的凝练表达和全体师生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从其历史渊源来看,校训的诞生与学院的成立背景紧密相连。作为一所应贵州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之势而建立的高等职业院校,其校训天然地承载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文化铸魂”深刻揭示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根基所在,强调了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挖掘与创新,旨在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旅游筑梦”则凸显了旅游作为实现个人价值、区域繁荣和国家战略的重要途径,寄托了学院希望通过职业技能教育,助力学子成就职业理想、助力贵州“旅游强省”梦想的宏大愿景。这一校训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必然经历了对职业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以及对自身办学定位的反复凝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智慧结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指引着学院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校训的文本解析与深刻内涵

“文化铸魂,旅游筑梦”这八个字的校训,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对其进行深入的文本解析,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其丰富的内涵与精神实质。

“文化铸魂”:根基与灵魂的塑造

“铸魂”一词,极具力量感,它意味着塑造核心、奠定根基、凝聚精神。将“文化”与“铸魂”相结合,凸显了文化的基础性、引领性地位。对于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而言,这里的“文化”具有多重维度: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所有文化事业的根基。学院教育引导学生汲取仁爱、诚信、敬业、友善等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 贵州特色地域文化: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历史文化。如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民族的歌舞、服饰、节庆、建筑、饮食文化,以及遵义会议等红色文化遗存。校训中的“文化铸魂”,特别强调了对这些宝贵地域文化资源的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和创造性转化。学生需要真正懂得贵州文化的价值,才能在未来工作中更好地讲述贵州故事,传播贵州声音。
  • 职业文化与工匠精神:作为一所职业院校,“文化铸魂”也蕴含着对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它要求师生对待学问和技能要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态度,将敬业、专注、创新的职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因此,“文化铸魂”的本质,在于通过文化的熏陶与教育,为学子注入精神的钙质,塑造其独特的文化气质和专业灵魂,使其成为有深度、有底蕴的文化旅游从业者。

“旅游筑梦”:路径与愿景的实现

“筑梦”一词,充满了希望与动能,它代表着通过实践行动去构建、去实现美好的蓝图。“旅游筑梦”明确了学院的行业属性和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服务于旅游业这一朝阳产业,并通过它来实现个人、社会乃至国家的梦想。

  • 个人职业梦想:对于每一位选择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的学生而言,“旅游筑梦”意味着学院将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帮助他们掌握扎实的旅游管理、酒店运营、导游服务、景区开发、文创设计等专业技能,为其搭建实现个人职业理想、成就出彩人生的舞台。
  • 区域发展梦想:贵州正致力于建设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旅游产业是全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校训中的“旅游筑梦”,紧密对接这一区域发展战略。学院培养的人才,将直接投身于贵州文旅产业建设,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为贵州的“旅游强省”之梦添砖加瓦,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 产业升级梦想:当前,旅游业正从传统的观光游向深度体验、康养度假、文化研学等方向转型升级。“旅游筑梦”也寄托了学院对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追求。通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助力旅游业态创新、服务提升和管理优化,实现产业层次的飞跃。

“旅游筑梦”与“文化铸魂”相辅相成。没有文化之魂的旅游是空洞和缺乏生命力的;而没有旅游作为载体和路径,文化的价值也难以充分实现和广泛传播。二者共同构成了学院办学理念的“一体两面”。

校训的历史渊源与时代背景

任何一所大学的校训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其诞生和确立都与学校所处的历史阶段、地域环境和发展使命密切相关。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校训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内在逻辑。

顺应贵州文旅产业发展大势

学院成立于近年,这一时期正是贵州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贵州省委、省政府将大旅游作为全省“三大长板”之一重点打造,明确提出“旅游强省”战略。在这一宏观背景下,迫切需要大量专业化、技能型的人才支撑。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的应运而生,其根本使命就是为贵州文旅产业输送新鲜血液。
因此,校训必须紧扣这一核心使命,“旅游筑梦”直接回应了产业对人才的渴求,表明了学院服务地方的坚定决心。

扎根贵州丰厚的文化土壤

贵州独特的自然生态和多元的民族文化,是发展旅游产业最宝贵的资源。但资源的优势并不能自动转化为产业的胜势,需要专业的挖掘、解读和呈现。如果未来的从业者对本土文化一知半解,就无法提供有深度、有温度的旅游服务。校训将“文化铸魂”置于首位,体现了学院办学的前瞻性和根本性。它要求教育必须扎根于贵州的文化沃土,让学生首先成为贵州文化的理解者、热爱者和传承者,然后才能成为合格的传播者。这是学院区别于其他普通旅游院校的特色所在,也是其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关键。

契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

现代职业教育强调“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校训“文化铸魂,旅游筑梦”完美地体现了这一要求。“铸魂”侧重于“立德”和人文素养的培育,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品格塑造;“筑梦”则侧重于“精技”和职业技能的锤炼,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它避免了职业教育可能出现的“重技能、轻人文”的倾向,确立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这一校训的提炼,是学院对职业教育规律深刻认识的成果,是其走向成熟和特色化办学的重要标志。

可以说,校训的诞生,是外部产业需求、内部资源禀赋和教育内在规律三者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是学院在成立之初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响亮回答。

校训在学院建设与发展中的实践体现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将“文化铸魂,旅游筑梦”的校训精神全面融入办学治校的各个环节,使其从文字理念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实践和显著的办学成果。

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 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大量嵌入贵州民族文化、非遗传承、红色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特色文化课程,确保“文化铸魂”有具体的教学载体。
    于此同时呢,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与知名文旅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中锤炼“筑梦”的技能。
  • 校园文化活动:学院经常举办民族节庆活动、文化讲座、艺术展演、技能大赛等。这些活动不仅是课堂的延伸,更是营造浓厚文化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展示专业技能的重要平台,使校训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 师资队伍建设:学院注重引进和培养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熟悉贵州文化的“双师型”教师。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自觉将地方文化元素与前沿行业知识相结合,以身作则,成为校训的践行者和示范者。

指导专业建设与校企合作

学院的专业设置紧密围绕贵州文旅产业的需求,如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烹饪工艺与营养、民族传统技艺、文创产品设计等专业,都具有鲜明的应用型和地域特色。在校企合作中,学院不仅关注学生的技能实习,更注重与合作企业共同挖掘文化资源,开发文旅融合项目,使人才培养与产业创新同频共振,真正将“筑梦”落在实处。

塑造校园文化与环境

学院的校园规划、景观设计、楼宇命名等都尽可能地体现贵州文化元素和旅游特色,努力营造一个“处处是景、时时育人”的环境。这种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时刻提醒师生铭记校训,增强文化认同感和专业归属感。

校训对学子成长与未来的指引意义

对于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的学子而言,“文化铸魂,旅游筑梦”的校训是他们大学生活的航标,也是未来职业生涯的座右铭。

确立价值坐标:在求学期间,校训引导他们不仅要刻苦钻研专业技能,更要主动汲取文化养分,提升个人修养,明白一个优秀的文旅从业者首先应是一个有文化底蕴和精神追求的人。这为他们树立了清晰的价值坐标,避免了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迷失方向。

激发学习动力:“筑梦”的目标赋予了学习以现实意义和远大理想。当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仅关乎个人饭碗,更与家乡的发展、产业的进步紧密相连时,会激发出更强的内生学习动力和责任感。

提升职业竞争力:在就业市场上,具备深厚文化素养和扎实旅游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备受青睐。校训所指引的培养路径,恰恰能塑造学子的核心竞争力,使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赋予终身启示:即使离开校园,校训的精神依然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它启示学子,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要不断用文化提升自我,用实干成就梦想,将个人发展融入时代洪流,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的校训“文化铸魂,旅游筑梦”,以其深刻的内涵、鲜明的特色和强大的感召力,已经成为学院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身份标识。它源于对时代的回应,扎根于土地的深情,着眼于未来的梦想。在它的指引下,学院正朝着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的目标迈进,一批又一批学子将从这里出发,带着文化的自信与专业的技能,投身于伟大的文旅事业,为贵州乃至全国的文旅产业发展描绘更加绚丽的画卷。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9981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04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