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绥化学院的校史简介,什么历史与社会背景下建校的(绥化学院建校背景)

绥化学院校史评述绥化学院作为一所植根于黑龙江省绥化市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发展历程与中国东北地区,特别是松嫩平原的教育文化变迁紧密相连。学院的诞生与成长,深刻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国家对于基础教育师资和区域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布局与地方社会发展互动的典型缩影。其建校背景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初,彼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国家建设的重心之一便是迅速扫除文盲、普及基础教育,培养大量合格的教师队伍。绥化地区作为传统的农业区域,基础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建立一所为本地区培养稳定师资的专门学校成为时代与社会的必然要求。正是在这种“教育为工农兵服务”、“教育向工农开门”的历史洪流中,绥化学院的前身应运而生。从最初的师范类专科起点,到后来逐步拓展学科门类,直至升格为综合性本科院校,绥化学院的每一次跨越,都伴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以及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升级。它的校史,不仅是一部筚路蓝缕的创业史,更是一部服务地方、与区域共成长的发展史,体现了我国地方高校在推动教育公平、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承担的历史使命。

绥化学院的渊源与创建背景

绥化学院的校史源头,需要置于20世纪中叶中国宏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成为核心任务。而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大量有文化、有技能的劳动者,更离不开培养这些劳动者的教师队伍。旧中国留下的教育基础极为薄弱,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文盲率极高,师资力量奇缺。
因此,大力发展人民教育事业,迅速培养一支忠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成为当时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和战略举措。

在此背景下,东北地区作为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粮食产区,其教育发展受到高度重视。绥化地区(当时为绥化专区)地处黑龙江省中部松嫩平原腹地,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人口众多,但中等教育师资极为匮乏,严重制约了当地基础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为了满足绥化及周边地区对小学教师的大量需求,适应新中国初期教育事业大发展的形势,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绥化学院的前身——绥化师范学校于1953年正式创建。它的成立,标志着绥化地区有了专门培养师资的摇篮,开启了本地高等师范教育的先河。

建校之初,学校条件十分艰苦,面临着师资不足、设施简陋、教材匮乏等诸多困难。但首批教职员工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勤俭办学、艰苦创业”的精神,边建设边教学,为绥化地区乃至黑龙江省的基础教育输送了第一批急需的师资人才。学校的专业设置紧紧围绕小学教育的实际需要,以普师专业为主,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全面培养。这一时期的办学实践,为学校积淀了深厚的师范教育底蕴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曲折发展中的坚守与调整(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

从1950年代末到1970年代,中国社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绥化师范学校也随之起伏。在“大跃进”时期,全国教育事业出现了盲目扩张的势头,学校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在艰难条件下,教育教学工作仍在坚持。随后到来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学校遵循“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办学规模和教育质量进行了整顿和反思,努力稳定教学秩序。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冲击,绥化师范学校亦未能幸免。正常的招生和教学活动中断多年,学校秩序遭到破坏,干部和教师受到冲击,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即便在动乱年代,许多教职工依然坚守岗位,以各种形式维持着学校的存续。直到“文革”后期,在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努力下,各项事业开始出现转机,教育领域也逐步酝酿复苏。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特别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国家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教育领域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恢复了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这股春风也为绥化师范学校带来了新的生机。学校迅速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整顿师资队伍,重建规章制度,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这一时期,学校在恢复中积蓄力量,为后续的升格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迈向高等师范专科教育(1980年代至1990年代)

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层次和规格提出了更高要求。中等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升,迫切需要更多接受过高等专业训练的师资。原有的中等师范教育体系已难以完全适应新的形势。
因此,将一批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的中等师范学校升格为师范专科学校,成为当时我国教师教育体系调整的重要方向。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绥化师范学校在多年的积累基础上,办学实力显著增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经过积极的筹备和申报,1990年代,学校成功实现了办学层次的跃升,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由绥化师范学校改建为绥化师范专科学校。这一转变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学校正式纳入高等教育序列,开启了培养专科层次中学师资的新征程。

升格为师范专科学校后,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迈上了新台阶。

  • 专业拓展: 在保留传统师范优势的同时,开始增设更多符合中学教学需要的专科专业,如汉语言文学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物理学教育、化学教育等,专业体系更加完善。
  • 师资提升: 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开始得到重视和培养。
  • 条件改善: 校园面积不断扩大,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硬件设施逐步更新换代,办学条件得到实质性改善。

这一时期,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方向,为黑龙江省特别是绥化地区的中学教育培养了大批骨干教师,为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于此同时呢,学校也开始探索非师范类专业的建设,为后续向综合性院校转型埋下了伏笔。

转型与升格:从师范专科到综合性本科院校(21世纪初)

进入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迎来了大规模扩招和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实施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高等教育赋予了新的使命。
于此同时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不仅需要师范类人才,更需要大量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也在发生深刻变革,传统的封闭式师范教育体系逐步被开放的、多元化的教师教育体系所取代,许多师范院校开始向综合性院校转型。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绥化师范专科学校审时度势,确立了升格为本科院校的战略目标。全校师生凝心聚力,在办学理念、学科专业结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改革与建设。学校在巩固师范教育特色的同时,大力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非师范应用型专业,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不懈努力,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本科院校设置标准。2004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绥化师范专科学校正式升格为本科层次的绥化学院。这标志着学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了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根本性转变,办学空间和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升格为本科学院后,学校明确了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致力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科专业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的专业体系。学校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新时代的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近年来的发展)

成为本科院校以来,绥化学院进入了以提升质量、强化特色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学校紧密对接黑龙江省“五大规划”、“十大产业”发展战略以及绥化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凝练办学特色。

在传承师范教育传统方面,学校仍然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基地之一,积极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要求,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秀教师。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学校重点发展了一批应用型专业集群,例如:

  • 农学与食品科学类: 依托绥化作为农业大市的资源优势,围绕现代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链设置专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 工程技术类: 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发展电气工程、机械设计制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为地方工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人才。
  • 经济管理类: 培养适应现代服务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管理、营销、电子商务等人才。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有效培养。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绥化学院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打造具有北疆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校园环境日益优美,文化设施不断完善,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学校还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提升了开放办学水平。

回顾绥化学院近七十年的发展历程,它从一所为解基础教育燃眉之急而创立的中等师范学校,一步步成长为今天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发展轨迹深深烙印着国家命运与时代变迁的痕迹,每一次转型与跨越,都是顺应国家需要、服务地方发展的生动体现。面向未来,绥化学院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为龙江振兴和国家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在新时代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3487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35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