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湖南大众传媒校训详解)

关于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综合评述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立德树人,追求卓越”,是一个内涵深刻、逻辑严谨的价值表述体系,它不仅是对学院办学宗旨的高度凝练,更是对全体师生行为准则与精神追求的明确指引。这八个字,深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紧密结合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并精准对标了传媒行业的特殊属性与发展要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了道德品质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它要求学院在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放在首位,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成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合格人才。对于未来将进入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传媒领域的学生而言,“立德”更是其未来职业生涯的基石,关乎社会舆论的导向和先进文化的传播。

“追求卓越”则体现了学院在人才培养质量上的高标准和不懈进取的精神。它激励师生不满足于现状,在专业技能上精益求精,在学术探索上勇攀高峰,在服务社会上力求实效,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开拓创新的姿态。这一理念与传媒行业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特点高度契合,旨在培养能够适应未来挑战、引领行业发展的卓越技术技能人才。

总体而言,“立德树人,追求卓越”的校训,将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根基稳固与境界提升有机统一,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逻辑闭环。它不仅是悬挂于校园的标语,更应内化为每一位师生的价值认同和自觉行动,是推动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持续发展、塑造其独特文化品格的核心精神力量。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详细阐述

校训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是其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精神气质与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它如同灯塔,指引着办学方向;如同基石,奠定着文化底蕴。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专注于传媒领域人才培养的高等职业院校,其校训“立德树人,追求卓越”深刻反映了学院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对行业责任的担当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期许。
下面呢将从多个维度对这一校训进行详尽阐述。
一、 “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与价值基石

“立德树人”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语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将“立德”置于首位,可见其重要性。在当代教育语境下,“立德树人”被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


1.“立德”的内涵与时代要求

“德”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既包括个人的私德修养,如诚信、友善、自律、勤俭;也涵盖社会公德,如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更指向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大德,即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 个人品德修养是基础: 学院教育首先关注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道德品质养成。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程、校园文化活动、日常管理服务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懂得尊重、学会感恩、承担责任、恪守诚信,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和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道德根基。
  • 职业道德规范是核心: 对于传媒类专业学生而言,“德”有着特殊而严格的要求。传媒工作者是社会的“瞭望者”和“守门人”,其职业行为直接影响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关系到社会舆论的走向和公众的认知。
    因此,培养学生的新闻职业道德、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至关重要。这包括坚持真理、客观公正、清正廉洁、服务人民等职业操守,使其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能够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传播正能量,维护传媒行业的公信力。
  • 家国情怀与大德塑造是升华: “立德”的最高层次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连,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关注社会现实,心系人民福祉,立志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2.“树人”的路径与实现方式

“树人”意指培养人才,是一个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它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非仅仅传授片面的知识或技能。

  • 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树人”非一日之功,亦非某一部门之责。它需要课堂教学、实践训练、校园文化、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协同发力,形成育人合力。教师不仅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将价值引导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都应在各自岗位上承担起育人职责,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 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树人”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学院在课程设置上,既要保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扎实掌握,也要注重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健康体魄、审美情趣和劳动观念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
  • 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树人”要求教育者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提供多样化的成长路径和展示平台,激发其内在潜能,鼓励其个性化发展和创造性思维,使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才方向。

“立德”与“树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方向,确保所树之“人”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树人”是“立德”的载体和目标,道德教育必须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来落实,最终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二者统一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 “追求卓越”:学院发展与个人成长的不懈动力

“追求卓越”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价值取向,更是一种实践要求。它意味着不满足于平庸,不止步于合格,而是始终向着更高、更好、更强的目标奋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追求卓越”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办学层面的“追求卓越”

  • 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的卓越: 学院紧跟传媒技术发展和行业变革趋势,动态优化专业结构,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专业群。课程内容及时更新,反映前沿知识和最新技术标准。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积极采用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模式,提升教学效果。致力于打造“金专”、“金课”,形成人才培养的质量高地。
  • 师资队伍的卓越: 卓越的人才培养需要卓越的教师队伍。学院注重引进和培养既具备深厚理论功底又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提升其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氛围,使教师成为“追求卓越”的引领者和示范者。
  • 实践教学条件的卓越: 传媒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院需要持续投入,建设高标准、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如演播厅、录音棚、非线性编辑实验室、融媒体中心等。
    于此同时呢,深化与湖南广播电视台、出版集团、知名互联网企业等机构的合作,建立稳定、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实践机会。
  • 治理体系与校园文化的卓越: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追求卓越”成为校园内的一种普遍风尚和共同价值追求。


2.学生层面的“追求卓越”

  • 学业上的精益求精: 学生不应以“及格万岁”为目标,而应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深入钻研,力求甚解。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如图像处理、视频剪辑、播音主持、文案策划、新媒体运营等,并不断跟踪学习新技术、新应用,保持技能的先进性和竞争力。
  • 综合素质的持续提升: 除了专业学习,积极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拓宽视野,锻炼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 职业精神与事业心的培育: 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有清晰的规划和较高的期待。培养敬业、勤业、精业、乐业的职业精神,无论将来身处何种岗位,都能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追求卓越”是一个动态的、永无止境的过程。它要求学院和师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具备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进取心,在比较中找差距,在学习中求进步,在创新中谋发展。
三、 “立德树人”与“追求卓越”的辩证统一关系

“立德树人”与“追求卓越”并非彼此孤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理解二者的内在联系,是准确把握校训精神的关键。


1.“立德树人”为“追求卓越”提供方向保障和价值引领

没有“德”的“卓越”是危险的,甚至是可怕的。一个能力出众但道德沦丧的人,其对社会的危害可能更大。特别是在传媒领域,如果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片面追求收视率、点击量或个人名利,可能导致虚假新闻、低俗内容、舆论操纵等严重后果。
因此,“立德”确保了“追求卓越”的正确方向,使卓越的才能被用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而不是用于谋取私利或损害公益。它让“卓越”具有了正向的社会价值和道德意蕴。


2.“追求卓越”为“立德树人”注入实践活力和目标高度

“树人”若没有“卓越”的标准,容易流于平庸。仅仅满足于培养“合格”的毕业生,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和行业竞争的需要。“追求卓越”为“树人”设定了更高的目标,激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断超越自我,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层次。它使得道德教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与精湛的技艺、创新的思维、卓越的成就紧密结合,使“德”在具体的、高水平的实践中得以彰显和升华。一个在专业领域达到卓越境界的人,其身上所体现的敬业、专注、坚韧、创新等品质,本身就是“德”的生动体现。


3.二者共同构成完整的人才培养观

“立德树人”侧重的是人才培养的“根”与“魂”,强调内在品质的塑造;“追求卓越”侧重的是人才培养的“翼”与“果”,强调外在能力和成就的提升。根深才能叶茂,魂定方能行远。只有将崇高的品德与卓越的才能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优秀人才,即所谓“德才兼备”。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正是要培养这样一种“德才兼备”,并且始终保持着向上动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 校训在学院办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与落实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办学举措,将“立德树人,追求卓越”的理念落到实处。


1.在教育教学环节的体现

  • 课程思政全面渗透: 在所有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将价值引导融入知识传授。
    例如,在新闻采编课程中强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在影视制作课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 实践教学强化育人功能: 不仅注重技能训练,更在实践项目中强调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品质培养。组织学生参与大型活动转播、社会调研、公益广告制作等,使其在实践中认识社会、锻炼品格、提升能力。
  •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不仅看学业成绩,也将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的体现

  • 师德师风建设常抓不懈: 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四有”好老师。
  • “双师素质”提升计划: 鼓励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实际项目,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将行业最新标准和要求带入课堂,以身作则地向学生展示“追求卓越”的职业态度。


3.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的体现

  • 主题活动营造氛围: 持续开展以校训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活动、榜样评选、学术讲座、艺术展演等,使校训精神深入人心,浸润师生心灵。
  • 榜样示范引领风尚: 宣传优秀教师、杰出校友、技能竞赛获奖学生等的先进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生动诠释校训内涵,激发师生见贤思齐、奋发向上的动力。
  • 环境文化无声熏陶: 在校园景观、楼宇命名、宣传橱窗等载体中融入校训元素,使其可视可感,营造潜移默化的育人环境。


4.在社会服务与合作上的体现

  • 对接行业高标准: 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与顶尖传媒机构保持紧密合作,确保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前沿需求同频共振,体现了在服务社会中“追求卓越”的定位。
  • 承担社会责任: 组织师生利用专业特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如开展扶贫支教、社区宣传、文化下乡等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立德树人,追求卓越”,是一个思想深刻、结构严谨、富有时代感和行业特色的理念体系。它牢牢把握了教育的本质,契合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回应了传媒行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这八个字,如同DNA双螺旋结构,相互缠绕、彼此支撑,共同构成了学院的精神基因。它不仅是历史的沉淀,更是面向未来的承诺;不仅是写在墙上的标语,更是需要全体师生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认同。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深入理解和践行这一校训,对于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坚守育人初心、提升办学质量、塑造文化品牌、培养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将持续引领学院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大潮中破浪前行,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6501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309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