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上饶师范学院哪一年成立建校的(上饶师范学院建校时间)

关于上饶师范学院建校年份的综合评述上饶师范学院的建校年份是一个明确且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时间节点,它标志着赣东北地区高等师范教育的正式启航。根据权威史料记载,上饶师范学院的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上饶师范专科学校。这一年,正值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国家对各类专业人才,尤其是基础教育师资的需求极为迫切。在此时代背景下,上饶师范专科学校的诞生,不仅是响应国家号召的必然结果,更是赣东北地区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成立,为这片红色土地填补了高等教育的空白,开启了自己培养高级专门师资的新纪元。从1958年建校至今,学校历经了从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从单一师范教育到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深刻变迁,其发展轨迹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紧密相连。
因此,1958年作为上饶师范学院的创始元年,是其所有历史叙事的逻辑起点,承载着初创时期的艰辛与荣耀,也为后续数十年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理解这一年份,不仅是对一段历史的尊重,更是把握学校精神传统与发展脉络的关键所在。

上饶师范学院的创立背景与历史溯源

要深入理解上饶师范学院于1958年成立的深刻含义,必须将其置于宏大的历史坐标系中进行考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新中国,百废待兴,万象更新。
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工业化建设对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发展基础教育、培养大量合格师资则成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基石。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特别强调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在全国范围内,兴办师范院校、扩大师资培养规模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与此同时,赣东北地区——包括上饶、景德镇、鹰潭等地——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但高等教育资源却长期匮乏。广大有志青年若想接受高等教育,往往需要远赴南昌或其他大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地人才的培养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面对本地区基础教育师资数量不足、质量有待提高的现实困境,在上饶建立一所高等师范学校,为本地乃至全省输送急需的师资人才,便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地方民众的热切期盼。
因此,上饶师范专科学校的创办,是顺应国家发展大势与满足地方实际需求双重动力驱动的结果,其诞生可谓恰逢其时。

学校的创立并非凭空而来,它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和继承了当地已有的教育资源。在筹建过程中,凝聚了当地教育界人士的智慧和心血,也得到了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校址的选定、师资的调配、教学计划的制定,无不体现了创业初期的艰难与开拓者的勇气。可以说,1958年的成立,是上饶高等教育从无到有的质的飞跃,标志着赣东北地区终于有了自己培养高级知识分子的摇篮。

初创时期的历程与奠基(1958年及之后)

1958年:正式建校与早期建设

1958年秋天,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上饶师范专科学校正式宣告成立。建校之初,学校面临着诸多挑战。校舍、师资、教材、设备等都需从零开始建设与积累。首批教职员工以满腔热情投入工作,他们既是管理者,也是教学骨干,甚至还要参与基本的校园建设工作。首批招收的学生,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在条件相对简陋的环境中开始了他们的求学之旅。学校初设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专业,紧紧围绕中学师资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强调基础性与师范性的结合。尽管物质条件艰苦,但师生们精神饱满,学习氛围浓厚,为学校优良校风的形成开了个好头。

建校初期的办学特色与挑战

  • 明确的师范定位: 学校从诞生之日起,就牢牢确立了为基层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一切工作围绕培养合格中学教师展开。
  • 艰苦创业的精神: 初创师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了硬件设施不足等困难,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 与地方紧密结合: 学校积极与地方中学建立联系,开展教育实习和实践,使人才培养更贴近实际需求。
  • 面临的波动: 建校后不久,国家遭遇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学校的正常发展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但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维系并逐步巩固。

这一时期,虽然学校规模不大,但初步建立了教学管理秩序,形成了基本的办学框架,为后续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培育了最初的校园文化基因。一批批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成为赣东北地区教育战线的新生力量,初步彰显了学校的办学成果和社会价值。

历史沿革与重要发展阶段

上饶师范学院自1958年创建后,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与中国当代历史的起伏波折紧密相连,经历了一系列调整、合并、升格与拓展的演变过程。

调整与巩固时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进入六十年代,国家高等教育政策进行调整,强调提高教育质量。上饶师范专科学校在此期间也进入了巩固提高阶段。学校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化和规范。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给全国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冲击,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被迫中断,招生工作停止,发展陷入停滞状态,这是学校历史上的一段曲折历程。

恢复与振兴时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

“文革”结束后,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中国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上饶师范专科学校也得以恢复招生,并进入了快速恢复和振兴的新时期。学校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以教学为中心的地位,扩大招生规模,增设新的专业,办学活力得到空前释放。这一时期,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学术科研活动开始活跃,为后来的升格奠定了坚实基础。

合并与升格的关键节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纪初)

九十年代,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深化,院校合并成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背景下,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原上饶师范专科学校与原上饶教育学院(成立于1978年)实现合并,开始筹建本科层次的上饶师范学院。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整合,融合了两校的师资、设备、办学经验等资源,极大地增强了学校的综合实力。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2000年同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评审,正式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定名为“上饶师范学院”。这一升格,实现了学校办学层次的重大飞跃,开启了本科教育的新篇章。

新世纪以来的深化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成为本科院校后的上饶师范学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学校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学科专业体系日益完善,从单一的师范教育向文、理、工、管、法、史、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转变。学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学科结构,提升科研水平,扩大对外交流,校园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学校更是在申请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1958年建校的历史意义与当代回响

1958年确定为建校年份,其意义远不止于一个简单的时间记录。它深刻反映了学校与国家和地方命运休戚与共的关系,是学校文化传统和精神血脉的源头。

它标志着区域高等教育的正式起步。上饶师范学院的建立,结束了赣东北地区没有高等学府的历史,为当地青年提供了在家门口接受高等教育的宝贵机会,对提升整个区域的人口素质和文化水平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它奠定了师范教育的坚实根基。六十多年来,无论校名如何变更、规模如何扩大,学校服务基础教育的初心始终未改。从1958年培养专科层次的中学教师,到今天培养本科乃至更高层次的教育人才,师范教育的核心使命一脉相承,为江西省乃至全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骨干教师,赢得了“赣东北教师摇篮”的美誉。

它孕育了独特的大学精神。初创时期师生们那种在艰苦条件下不畏艰难、奋发图强的创业精神,那种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已经成为上饶师范学院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代学子砥砺前行。这种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推动其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当代,回望1958年的起点,对于上饶师范学院明确自身定位、规划未来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它提醒办学者要始终坚守育人初心,牢记服务社会的责任;它激励师生员工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开拓创新。学校的校史馆、开学典礼、校庆活动等,都在不断重温1958年这个起点,强化全体师生的身份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

结语

上饶师范学院源于1958年创立的上饶师范专科学校,这一年份是其所有历史叙事的原点。从那时起,学校便深深植根于赣东北这片红土地,与国家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历经六十余年的风雨兼程,学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实现了从专科到本科、从单一到多科的跨越式发展。追溯1958年的建校历史,不仅是为了确认一个时间点,更是为了探寻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根基。这段历史充满了奋斗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承载着无数师生的青春记忆和理想追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上饶师范学院必将从1958年的创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道路上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其未来发展的蓝图,依然深深烙印着1958年那个秋天所播下的种子所蕴含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60337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4571s